海通證券2025年A股展望:增量政策落地推動宏微觀基本面改善 A股延續上行趨勢

發布 2024-11-18 下午12:17
© Reuters.  海通證券2025年A股展望:增量政策落地推動宏微觀基本面改善 A股延續上行趨勢

智通財經APP獲悉,海通證券發佈研報稱,年初來新“國九條”等資本市場支持政策持續落地,924來宏觀政策明確轉向,市場信心明顯提振,情緒快速修復。展望25年,居民及長線機構配置力量將推動資金面改善,增量政策落地推動宏微觀基本面改善,A股延續上行趨勢。股市中期行業主線將明晰,重視政策和技術雙重利好下的科技製造、兼具供需優勢的中高端製造,此外關注併購重組受益領域及紅利資產。

海通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1. 政策先行,情緒修復

近期一攬子政策組合拳出臺,緩解了市場對宏觀經濟運行和資本市場發展的擔憂,市場情緒也得到明顯提振。若是拉長時間視角來看,今年年初開始積極的變化或已在醞釀,一系列深化改革以及完善資本市場制度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爲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創造了積極條件。

9/24以來宏觀政策基調已明顯轉向。9/24以來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財政部等多部門召開一系列新聞發佈會,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政策組合拳涵蓋的財政/貨幣、地產、內需、資本市場等多個維度,聚焦於修復居民資產負債表,直擊當前市場關注點,具體來看:

財政/貨幣政策方面,宏觀逆週期政策持續加力之中。財政政策是市場關注的焦點,10/12財政部部長藍佛安等介紹增量財政政策將聚焦化債、銀行、地產、民生等方面。11/4-11/8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此次化債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其中6萬億爲增加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分三年實施;4萬億爲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用於化債,自24年起,連續五年每年8000億。

此外,29年及以後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本次化債舉措有助於降低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風險和付息壓力,爲地方政府廣義財政提供一定的空間。財政部也指出,明年將實施更加給力的財政政策。近期貨幣政策同樣加碼,9/24新聞發佈會央行宣佈降息降準,9/27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並將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0.2個百分點。10/18央行行長潘功勝表示預計年底前視市場流動性情況,擇機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0.5個百分點。10/21一年期和五年期以上LPR利率分別下調25BP至3.1%、3.6%,爲今年以來的第三次LPR下調,且降幅爲年內最大,助力實體經濟信貸需求回暖。

地產政策方面,增量政策推動地產基本面止跌回穩。當前地產及相關產業鏈佔GDP比重超25%,地產仍是宏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9/24新聞發佈會提出多項政策支持地產,包括將存量房貸利率引導下調至新發放房貸利率附近;統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將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中的央行資金支持比例提高至100%。

926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標誌着地產政策徹底轉向。此後各項穩地產政策加速落地,10/17國新辦發佈會上,住建部部長倪虹宣佈將通過貨幣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危舊房改造,並於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至4萬億。地方層面需求側政策也繼續優化,近期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先後發佈地產優化政策,其中廣州已全面取消限購。

股市政策方面,多項新工具推出支持股市平穩發展。權益資產是居民資產配置中重要方向,作爲居民財產性收入的重要來源,股市的平穩發展往往能帶來明顯的居民財富效應。9/24新聞發佈會提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的多項政策舉措,其中包括創設兩項新型貨幣工具、促進併購重組、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等方面,此後相關政策舉措陸續落地:支持併購重組方面,9/24當日證監會發布《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落實新“國九條”對活躍併購重組市場作出的部署。

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9/26中央金融辦、證監會聯合發佈《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強調着力完善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貨幣支持工具方面,10/18央行宣佈正式啓動首期規模5000億元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操作,並於10/21完成首筆質押式回購交易,爲市場注入增量流動性。10/18央行正式設立首期額度爲3000億元的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支持上市公司回購和增持股票。

年初以來積極變化或已在醞釀,資本市場改革舉措出臺支持股市平穩發展。前文指出,9/24以來政策基調明顯轉向,事實上若該行拉長時間維度來看,年初開始政策轉向的跡象或已有跡可循,新國九條等一系列聚焦資本市場改革的政策體系就已陸續出臺,聚焦資本市場改革的中長期改革規劃就已逐步確立,具體來看:

今年3/6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其上任後的首次公開發聲中明確了“強本強基、嚴監嚴管”的監管思路,提出通過“資金、制度、機制、機構、監管”五支柱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3/15證監會集中發佈四項政策文件,涉及發行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監管、機構監管、證監會系統自身建設,落實“兩強兩嚴”的監管要求。繼04、14年兩次“國九條”之後,今年4月12日,國務院再次發佈《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新“國九條”)。

歷次“國九條”的核心思想和主要任務在不同的時代發展階段有着鮮明的變化,過去兩次“國九條”對資本市場的要求從最初的聚焦發展和健全,轉變爲着重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均促進了資本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也在中期維度推動了股市行情的展開。這次新“國九條”聚焦建立健全監管制度、培育引入長期資金、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等多個資本市場改革方向,配合後續證監會多條細項政策落實,形成資本市場“1+N”改革體系,一方面利於完善監管制度體系,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維護市場運行秩序,發展壯大長期投資。綜合來看,隨着資本市場“1+N”改革體系的逐步完善,資本市場制度環境將更加健全,這將推動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於金融強國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積極政策提振下市場情緒明顯修復,但中長期視角下仍有提振空間。9/24以來的這輪行情與99年519行情較爲類似,均是政策發力推動下的底部第一波上漲,可以定性爲資產重估行情。今年9月下旬時,從估值、破淨率、風險溢價、股債收益比等指標來看A股已經處在大的底部區域。在近期一系列積極政策出臺的背景下,市場信心得到明顯提振,A股也迎來快速修復,9/24以來上證指數、萬得全A最大漲幅達33.1%、40.5%。短期視角來看,9/24以來市場情緒修復已較爲顯著、成交熱度明顯上升。

從交易指標看,周換手率(年化)由9月中旬的低點214%上升至目前的656%,周融資交易佔比同期從低點7.3%上升至11.0%;行情啓動以來全部A股日均成交額達到2.0萬億元,較9月上旬的日均值5584億元明顯放量。此外,投資者行爲也是觀察投資者情緒變化的窗口,散戶是本輪行情的重要推動力量。從新增賬戶數看,10月上證所新增開戶數達到685萬戶,明顯高於今年年初以來的月均開戶數200萬戶;從資金流入看,9/24以來槓桿資金流入顯著,截至11/14,融資餘額累計淨增加超4700億元,10/8當日淨買入額更是達到1075億元,爲歷史最大水平。

中長期視角下,市場情緒仍有進一步提振空間。若該行從更長的週期視角來看,A股市場情緒仍處在歷史中低位置:從估值來看,全部A股PE爲18.8倍、處05年以來從低到高49%分位,PB爲1.60倍、處14%分位;從大類資產比價指標來看,A股風險溢價率(1/全部A股PE-10年期國債收益率)爲3.4%、處05年以來從高到低22%分位,A股股債收益比(全部A股股息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爲1.04、處05年以來從高到低2%分位,可見當前股市仍具有較高的性價比。未來推動市場情緒進一步提振的驅動力或來自於政策發力下基本面持續修復。正如前文所述,今年以來政策已先行發力,隨着後續政策落地見效,宏微觀基本面改善有望隨後跟上。

2. 資金改善,盈利回升

上文該行指出9/24以來政策基調已明顯轉向,積極政策提振下市場情緒明顯修復。展望明年,在政策持續發力的背景下,資金面和基本面或將迎來積極變化,有望爲A股上行提供支撐。下文對此進行詳細探討。

2025年A股資金面望進一步改善,增量或源於居民及長線機構配置力量壯大。回顧近年來A股資金面的發展情況,主要呈現兩個特點,一是從公募角度看配置型力量漸顯。在15年下半年和18年熊市中,A股偏股型(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份額均明顯下降,而從2022年以來行情偏弱背景下偏股型基金份額仍從21/12的5.7萬億份進一步上升至24/09的6.3萬億份,可見A股配置型資金力量相較以往更加穩定。

該行更進一步拆解發現,近年來公募發展過程中的被動投資工具已經逐漸成爲行業的穩定器,是主要增量資金來源,截至24Q3被動型股票基金的規模從23Q4的2.23萬億元增長至3.69萬億元,與同期主動偏股型公募基金的規模3.75萬億元相比已相去不遠。此外,近年來A股資金的第二個特點是長線機構的力量在進一步壯大,截至24年上半年險資投資於股票和證券基金的規模達到3.8萬億元,相比23年底增長約3000億元。綜合保險、公募和外資來看,三者持股在A股自由流通市值下的佔比已經接近33%,即約三分之一的比重,可見經過多年發展A股的機構化道路已在走深走實。

橫向對比美國同行來看,我國的基金及保險等機構力量在權益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政策端正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機構入市。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同日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11月7日上交所理事長邱勇表示將加快投資端建設,積極鼓勵各類中長期資金通過指數化投資方式配置資產。

在持續的資本市場支持及改革政策下A股的長線機構化趨勢將進一步延續,爲A股提供進一步的增量資金來源。此外,在9月24日上午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上,針對平準基金,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正在研究。綜合來看,隨着政策帶動情緒及信心回暖,在機構鼓勵長線資金入市以及居民配置力量漸顯的趨勢下,2025年A股資金望整體改善。

歷次底部政策發力到基本面改善需要一個過程,基本面修復滯後於政策底出現。前文該行指出9/24以來逆週期政策持續加力,或標誌政策底已經出現。歷史經驗表明,底部政策發力有助於宏微觀基本面修復,但從政策出臺落地到宏觀經濟、企業盈利出現改善,這中間存在一定時滯,基本面修復往往滯後於政策底出現。

08年:爲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衝擊,08年下半年起政策持續加碼,9月央行宣佈降息降準,11月國常會提出四萬億基建投資計劃以刺激總需求,隨後發佈多條減稅降費政策。隨着政策發力,宏觀經濟數據自09/03起出現拐點,微觀企業盈利也同步改善,全A歸母淨利潤累計同比在09Q1的-26.2%觸底回升至10Q1的61.4%。

12年:爲應對經濟增速快速下行,12年新一輪經濟刺激政策陸續推出,11/12-12/06期間央行多次降準降息,12年下半年財政政策開始發力,棚改專項資金、基建項目批覆、減稅等多項政策出臺。政策刺激下,宏觀經濟數據於12/08開始改善,微觀企業盈利也逐步企穩,全A歸母淨利潤累計同比於12Q3觸底-2.1%,最高反彈至13Q3的14.5%。

15-16年:隨着經濟數據持續走弱,15年下半年起財政政策逐步加碼,包括棚改三年計劃、調減房地產契稅等,貨幣政策也在發力,16/01新增信貸投放2.5萬億。本輪政策落地一段時間後宏觀基本面開始復甦,微觀企業盈利也在改善,全A歸母淨利累計同比於16Q2觸底-4.7%,隨後反彈至17Q1的19.7%。

18-19年&20年:18年中美貿易摩擦下我國經濟增速回落,18年底政策暖風頻吹,19年初央行降準,推動經濟階段性修復;但受疫情衝擊,隨後經濟再度走弱,20年初財政開始發力,特別國債、財政補貼等強刺激政策出臺,貨幣政策維持穩健寬鬆,因此基本面快速修復,全A歸母淨利累計同比於20Q1觸底-24.0%後升至21Q1的53.2%。

借鑑歷史,歷次底部政策發力一段時間後,基本面往往迎來修復。11月4-8日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將下降12萬億,顯示政策正逐步加碼落地。展望未來,本輪財政政策發力後經濟和盈利將如何演變?

國內經濟已經邊際回暖,隨着增量政策逐步落地,預計經濟和盈利有望繼續改善。正如前文所分析,9月24日以來宏觀政策基調明顯轉向,一攬子政策組合拳陸續出臺,政策效果已經逐步體現在近期的經濟數據上。首先,10月PMI逆季節性回升,自今年5月以來首次處於擴張區間。與近年同期相比,本月的PMI的表現強於過去三年的平均水平,主要得益於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內需邊際修復,推升製造業景氣度蔓延。其次,10月出口大幅回升,10月出口金額當月同比爲12.7%,較9月的2.4%明顯回升,或與重點貿易對象景氣略有修復、颱風等干擾因素消除有關。最後,高頻數據顯示地產和消費顯著改善。消費方面,得益於乘用車以舊換新政策,居民汽車消費熱情依舊高漲,零售、批發四周均值同比連續多周邊際走強,分別回升至34.3%、52.3%。

從絕對值來看,四周平均廠家零售數量持續處於歷史同期最高位。地產方面,月末地產銷售超季節性回升,上週30大中城市日均新房成交面積爲48.0萬平,同比增速由-17.9%回升至10.5%,銷售絕對值也超過了2023年。分城市線級來看,一線和二線城市銷售同比增速均大幅回升,但三線城市新房銷售邊際走弱。二手房銷售也同步回暖,同比邊際走強,新房和二手房走勢基本一致,二手房佔比與前一週基本持平。

展望明年,隨着貨幣和財政政策持續發力,內需有望持續提振,該行預計25年實際GDP同比增速或在5%左右。微觀層面,24Q3全A歸母淨利潤同比爲-0.6%(24Q2爲-3.3%),已經開始回升,而全A剔除金融爲-7.3%(-6.1%),仍在探底中。未來,宏觀經濟回暖有望帶動企業盈利回升,該行預計25年A股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有望達5-10%。結合上文分析,在被動資金和長期資金的支撐下A股或有可觀的增量資金,加之企業盈利有望提升,25年A股有望延續上行趨勢。

3. 重視製造,兼顧紅利

9/24以來股市行情的本質是政策轉向後的帶來的情緒修復行情,也是底部之後的第一波上漲行情。回顧歷史,市場底部後的第一波反彈主要源自政策寬鬆、情緒修復,而基本面的趨勢還未明確,因此前期跌幅大、估值低板塊往往會有明顯修復。隨着後期基本面得到驗證,業績支撐下會出現主線行情,例如19年下半年-21年的新能源行情。往明年看,隨着政策逐漸落地見效,宏微觀基本面或有所改善,市場中期主線將逐漸明晰,基本面更優的科技製造和中高端製造或成明年股市的行業主線。

政策和技術雙重利好疊加產業週期回升,科技製造有望演繹主線行情。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經濟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習總書記強調要通過積極培育高科技含量的戰略新興行業來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爲經濟增長提供持續動能,該行預計科技產業仍將是政策重點支持的領域。此外,當前科技產業正處在新一輪向上大週期中,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各個領域加快落地應用。因此,,2025年科技板塊基本面或將更優,結合海通行業分析師預測,24/25年電子歸母淨利增速分別爲30%/35%、通信爲20%/30%、計算機爲-5%/15%。科技中或可重點佈局受益於政策支持和AI應用的領域。

財政政策發力下,數字基建、信創、半導體等領域將受益。10月12日國新辦發佈會上,財政部強調目前還有其他政策工具正在研究中,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該行預計隨着財政政策逐漸加力,數字基建、信創等科技領域也將是財政重點支持的領域:

①數字基建:數字基建作爲中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經濟結構調整的結合點,有望成爲財政支出的重點。一是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背景下,數據中心等算力數字基建的建設將提速,根據中國通服基建產業研究院的《中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數據中心產業規模複合增速將達到25%;二是近期全國各大城市“車路雲一體化”示範項目已啓動,政策利好下相關路側基建建設有望提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預測,2028年我國車路協同行業市場將達到2448億美元,23-28年複合增長率爲13%。

②信創:財政發力背景下信創有望獲得更大力度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根據國資委,到2027年央國企將完成100%信創替代。該行預計技術突破疊加政策支持有望推動國內信創發展提速,國產操作系統等領域增長空間較大。

③半導體:半導體作爲硬科技製造的基礎元件,其國產化率仍然較低,22年我國高端芯片進口占芯片進口整體比重高達73%,國產化替代空間較大。展望未來,隨着政策支持和本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突破,我國半導體等科技製造領域國產替代或將提速。

AI技術應用發展,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和ARVR有望受益。當前正處在人工智能等技術引領的新一輪科技浪潮中,AI正加速滲透至至經濟和社會的各個層面。伴隨這AI應用的加速,該行預計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等領域也將受益:

①自動駕駛:政策技術雙重發力下,未來自動駕駛產業規模有望穩定增長。10月23日工信部表示將深入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車路雲一體化”試點,穩妥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產業化。根據億歐智庫,2025-2030年我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速爲35%。

②人形機器人:技術突破下人形機器人應用或將加速。隨着勞動力成本上升,未來對於機器人處理危險工作的需求或將持續增長,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援引Markets and Markets的數據、24-28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速爲50%。

③AR和VR:受益Meta等頭部廠商加速佈局、微顯示、光波導技術的迭代、應用生態的豐富,AR眼鏡有望成爲AI的重要載體,成爲行業發展的新變量。根據維深信息,預計2024年AR/VR全球實現55萬臺/797萬臺銷量規模,較2023年增長8%/6%。

此外,併購重組或成爲科技公司上市新途徑,科技股投資熱度有望上升。2024年9月證監會發布《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提高監管包容度,打開了跨行業併購的空間,預計將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更多高質量的併購重組交易。結合目前我國IPO市場環境,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的優質企業將通過併購重組實現快速上市,從而整合產業鏈資源、提升市場競爭力。

家電、汽車、機械等中高端製造供給佔優、外需有韌性,未來景氣度有望延續。今年以來我國出口表現較優,源於東盟內需強勁。往後看,家電、汽車等中高端製造供需佔優,貿易擾動下表現穩健,景氣度有望延續。

今年以來中國出口表現亮眼,源於東盟內需強勁,對我國中高端製造出口拉動大。從出口數據來看,今年1-9月我國出口累計同比增速達到6.2%,明顯高於23年12月的0.6%;今年1-8月我國出口累計金額佔全球份額達16.5%,同樣處於高位。其中,東南亞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對象,今年1-9月我國出口到東南亞的份額爲16.2%,並且主要從我國進口電機電器設備等中高端製造產品。

進一步分析,中國對東盟的出口並非簡單轉口,而是源於東盟強勁的內需。整體上看,美國自我國進口份額主要在22-24年下降,但自東盟的進口份額在近3年總體平穩。結構上,22年以來我國家電、乘用車等行業對東南亞出口額和美國家電、乘用車等行業自東南亞進口額並無同時大幅上升。未來,東南亞的強勁內需有望繼續支撐我國出口。2023年東盟10國人口和GDP佔全球的比例分別爲8.7%、3.6%,整體人均GDP約爲5611美元,與中國2010年左右相當,因此正處於快速工業化和消費升級階段,對於中高端製造業進口的需求較高。

我國高端製造供給優勢凸顯,需求穩健,未來有望持續展現韌性。東盟對我國需求強勁,反映了我國中高端製造競爭力較強。當前我國製造擁有集羣優勢、工程師紅利和技術積累,相關產業和產品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不斷攀升。例如,汽車方面,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機等核心零部件領域已逐漸佔據主導地位,23年中國企業在動力電池市場份額超6成。

機械方面,23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佔全球總量的52.6%、64.5%和51.1%。從需求角度看,新興國家需求旺盛且對中國的依賴度較高,或是中國出口新增量。除東南亞外,俄羅斯、中東成爲近年我國出口的主要貢獻者,區域貿易合作也對我國出口形成有力拉動,2023年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佔我國外貿總值的46.3%。此外,隨着美國大選塵埃落幕,中美貿易或受影響,該行在《中美擾動下哪些製造領域更穩健?》指出,家電、汽車等受中美關係擾動偏小且能通過歐盟、東盟等實現對沖,供需優勢之下景氣度有望延續。

此外,政策強化分紅監管,低利率環境下高性價比的高股息板塊或有絕對收益。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發佈了“新國九條”,其中重點強調了將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後續政策有望提高上市公司分紅積極性、持續性。中長期維度上,除了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加強分紅之外,基本面和長期收益穩健的高股息資產仍具有較好性價比。

風險提示:穩增長政策落地進度不及預期;國內經濟修復不及預期。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