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國海證券發佈研報稱,根據測算,2020-2021年醫療機構醫療收入中來自醫保基金的收入佔比約50%。醫保基金支出的規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醫生和醫院的行爲。同時,醫保局作爲醫療費用支付的重要一方,通過帶量採購、價格談判和價格監測等多種方式影響藥品、耗材、設備和醫療服務的價格體系。因此,理解醫保運行的規則有助於理清醫藥行業的發展邏輯。
國海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從中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展示了醫保基金的運行邏輯
本報告通過綜合醫保局統計數據、衛生健康統計年鑑和行業統計數據等多個數據口徑,對醫保籌資和支付兩端,以數據相對充足的2022年進行量化拆解,展示出醫保基金在全國衛生總費用和醫藥機構收入中的地位。同時,報告系統梳理了醫保基金徵繳、醫保基金支付的具體執行方式,並以安徽省蚌埠市的醫保細則爲例展示了醫保規則的豐富度。
短板是政策改革的推動因素
國家醫保局公佈的數據是全國總和數據,醫保基金大部分地區是市級統籌,每個地市又有城鄉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兩個賬戶。當某個地市的醫保賬戶面臨較大壓力時,或對內實行政策改革,或向上尋求財政支持。例如,福建三明從2012年開始推進醫改,主要原因是當地醫保基金出現虧損。
改革的思路是控費和提效並行
通過推動藥品和耗材集採以及“兩票制”,降低原材料的成本。通過醫療服務價格提升和支付方式改革(住院DRG/DIP和門診按人頭付費),推動醫療機構效率提升。
醫療服務定價、薪酬體系改革和政府補助共同決定控費和提效的成果
醫療機構的效率源於醫生工作的積極性,本身由醫生激勵機制(即薪酬體系)決定。公立醫院堅持公益性,醫生薪酬主要來自於醫療服務收入和政府補助收入。例如,三明市22家公立醫院的工資總額,從改革前2011年的3.8億元,提升到2017年的11.02億元。2012-2023年,三明市公立醫院財政投入年均增長保持在15%以上。
風險提示:人口變動超預期,宏觀經濟波動超預期,疾病流行超預期,醫保政策變動超預期,醫療改革影響超預期,數據測算可能與實際存在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