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收官,在港股大盤整體出現明顯回調跡象的同時,一隻小盤股卻出現異常持續上漲,引發了不少投資者關注。
從歷史數據來看,自月初起SPROCOMM INTEL(01401)股價就開始悄然上漲,截至11月5日最新股價已到達14港元附近,盤中最高觸及14.66港元,較10月初的4港元價位漲幅已達到266%,創下上市以來新高。據計算,僅在10月這一個月內,該股漲幅就接近150%。
然而,詭異的是,在股價持續攀升的同時,該股成交量卻並未同步放大,近日成交量在1000萬左右,且5日在股價繼續上漲的情況下成交量較前一個交易日有所收窄。量價不匹配,通常意味着市場上漲的動力較弱,短期內可能會遇到較大阻力。而後續股價能否繼續向上突破,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消息面上,近期公司控股股東屢屢大筆減持。9月13日,控股股東超新有限公司減持1.65億股公司股份,27日又獲控股股東立堅減持1.65億股公司股份,減持後立堅所持的股份數目由3.7億股(佔公司總額已發行股本約37.0%)減至2.05億股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約20.5%)。
連續一個月無量上漲,Sprocomm Intel背後藏有什麼玄機?
近兩週散戶持續淨買入
從近日的買賣數據來看,近5日最大的賣出方爲新永安國際,截至11月4日已淨賣出212萬股,遠超排名其後的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淨賣出29.4萬股)、輝立(淨賣出23萬股)和中國銀行(淨賣出21.6萬股);淨買入最多的爲聖衡的212萬股,其次是花旗銀行買入74.73萬股和金利豐買入60.4萬股,來自富途的散戶則買入33.4萬股,持股比例已從9月20日的3.06%上升至11月4日的5.74%。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0月15日,金利豐持股比例爲2.39%,期間公司持續出貨,截至11月4日持股比例已下降至1.46%。
截至11月5日14點,J.P摩根、輝立爲賣出方“大頭”,分別賣出5萬股、3.2萬股,其次是致富與耀才均賣出2萬股,其中輝立持股量已從此前的0.27%下降至4日的0.24%;在買入方,富瑞以3.8萬股的淨買入量排名第一,盈透則買入3.2萬股,富途買入3萬股,緊隨其後的爲恆生與中銀國際。不過,截至4日,盈透持股量僅爲0.05%,恆生持股量僅爲0.1%。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SPROCOMM INTEL於2019年11月13日成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上市後三年多時間股價都長期位於2港元以下,2023年下半年,公司股價曾一度突破4港元,隨後又進入了長達一年的沉寂期。
近年來市場對該股反應較爲冷淡,或因公司市場份額較爲落後,業務規模偏小,且財務表現缺乏明顯亮點。
上半年營收明顯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Sprocomm Intelligence Limited(簡稱“Sprocomm Intel”)是一家專注於新興市場的ODM手機供應商,主要業務涉及手機及手機的印刷電路板組裝的研發、設計、製造和銷售,產品銷往全球超過15個國家。根據2017年的數據,該公司在國內ODM手機供應商中市場份額達到2.6%,排名第七。
根據最近披露的2024年中報,SPROCOMMINTEL在2024年上半年的總收入達到12.57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23年同期增長了約55.8%,淨利潤爲985.6萬元。公司表示,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於智能手機和物聯網相關產品的銷售。
收入結構來看,智能手機收入由2023年上半年的5.68億元增加40.8%至2024年上半年的8億元。儘管在印度的智能手機銷售有所下降,但中國及美國市場的銷售增長推動了整體收入的提升。
根據全球獨立分析機構Canalys報告顯示,得益於新興經濟體的強勁需求及北美、中國和歐洲市場處於換機週期的早期階段,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5%,連續四個季度實現增長。
不過,Canalys分析師周樂軒也同時指出,雖然市場條件正在改善,但需求恢復的勢頭依然脆弱,廠商在創造需求方面面臨着越來越多的全球性挑戰和監管阻礙,如歐盟的生態設計指令,有效的供應鏈管理、保持健康的庫存水平以及優化銷售和營銷投入,對於廠商鞏固市場領導地位正變得愈發重要。
從第三季度的行業數據來看,下半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持續承壓。根據TechInsights移動團隊的最新研究,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8%,達到3.077億部,這已經是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復甦態勢。然而,與前三個季度相比,增長率已放緩至低個位數。
其中,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三季度出貨量同比增長3%,總量達到6570萬部,連續三個季度呈現復甦趨勢。據悉,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需求端換機週期的穩定以及廠商在返校季推出的多樣化新產品。
從全球視野來看,得益於拉美、亞太、中東非等新興市場的貢獻,手機行業仍然處於增量時代,注重性價比的中低端產品通過“出海”仍然有着不少機會。而另一方面,AI浪潮也推動了行業的升級轉型趨勢,未來數年內,AI智能手機和相關的生態建設有望爲市場帶來新的增長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