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微創腦科學(02172):短期業績增長靠集採,長期看國際化能力

發布 2024-10-17 下午06:35
© Reuters.  微創腦科學(02172):短期業績增長靠集採,長期看國際化能力

近年來,微創系多家公司登錄資本市場。然而從上半年業績來看,在港股上市的微創系業績增速普遍不錯,但其他都處於虧損狀態,僅微創腦科學(02172)一家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微創腦科學從去年開始扭虧,並且自去年中報後業績一直處於高增長狀態,那麼這一高增長是否可持續?

國產化率仍較低,集採下業績成長有保障

提起集採,近幾年醫藥行業的承壓,多數歸於集採的因素。不過神經介入領域則是受益於集採。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神經介入療法主要指通過血管性介入療法治療神經血管疾病,是區別於藥物和傳統外科治療的一種新型療法。

而神經血管疾病包括血管狹窄、血栓形成、阻塞或動脈破裂等,其中腦卒中是最常見致命的神經血管疾病。神經血管疾病可主要分爲三種疾病類型:出血性腦卒中(動脈滲血或破裂時發生)、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大腦供血血管受阻)、腦動脈粥樣硬化狹窄(血管內脂肪沉積形成斑塊導致動脈狹窄並限制流向大腦的血流,斑塊變大、變形或脫落等可能會導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

由於人羣基數大,老齡化持續加劇,中國的神經血管疾病發病率高,尤其是腦卒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相關治療需求迫切且旺盛。根據器械之家,2019年中國腦卒中患者人數全球第一,總患者人數達1480萬人,包括1190萬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290萬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當年新發患者人數超過300萬人。此外,顱內動脈狹窄、心房顫動、顱內動脈瘤均可能進展爲腦卒中,相關患者人數龐大,2019年達到1.25億人。

神經介入是疏通與修復腦血管通路的微創手術。傳統治療方式存在複發率高、創傷大、時間要求嚴格等弊端,因此神經介入手術日益普及,根據灼識諮詢預測,中國神經介入手術數量有望從2020年的16.1萬臺手術增加至2026年的74.1 萬臺,CAGR達到28.9%。

手術量的提升,推動行業快速擴容,據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的神經介入市場規模由2015年26億人民幣(單位,下同)增長至2019 年的49億元,複合增長率達17.3%,預計2030年將增長至371億元,2019-2030年複合增長率達20.2%。

除此之外,國內卒中治療中心數量大幅提升,進一步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2021年8月衛健委發佈《中國腦卒中防治指導規範》強調我國腦卒中已成爲中國國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具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及高複發率的特點,推進腦卒中防治診療刻不容緩。2012年以來國家陸續發佈多項政策推動卒中中心建設,提升整體卒中救治能力,根據微創腦科學招股書,截至2021年底國內已建立超過1000家卒中治療中心,根據灼識諮詢資料,隨着相關政策支持和建設加速,到2026年將增加至3000家。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卒中中心統計,截至2024年8月中旬,全國已累計建成超過2030家卒中中心,其中包括630餘家三級醫院卒中中心及約1,400餘家二級醫院卒中中心。

不僅如此,技術推陳出新,臨牀數據不斷完善,神經介入器械企業快速崛起加速神經介入器械市場的發展。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2000年以前主要爲醫生主導探索神介技術的臨牀獲益,2000年以後醫療器械公司主導,將神經介入技術發展與臨牀需求結合,推出諸多革命性突破器械,同時基於放射學及先進的圖像引導技術(DSA)而迅速發展,逐步適用於各種腦血管疾病治療。近年來隨着技術發展不斷成熟,臨牀數據不斷完善,神經介入行業迎來快速增長期。

與國外相比,國內神經介入行業發展相對較晚,2015年開始,國產神經介入器械企業進入密集產品研發和技術儲備期。隨着相關技術不斷迭代發展,臨牀數據不斷完善,適應症和術式得到進一步拓展,上市產品日益增多。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2021年我國神經介入產品獲批上市的超25款,而到了2022年則超120款。

伴隨着國產神經介入產品獲批的增多,國產市場滲透率也在日漸提升。根據沙利文數據,2022年以前我國神經介入市場整體上呈現出集中度高、外資壟斷,同時國產產品相繼上市的競爭格局,外資主要由美敦力、強生醫療、史賽克等外資企業主導,神經介入市場中外資佔據了超過80%的市場,僅美敦力就佔據了超過了60%的市場,其中通路類、出血類和缺血類進口占比分別超過70%、90%和90%。

在集採政策的推動下,國產醫療器械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以彈簧圈爲例,2020-2022年在集採政策僅僅主要覆蓋彈簧圈一類單品的情況下,從吉林21省報量份額來看,國產化率已經超過25%,相比於集採前的不足15%已有較大提升,國產彈簧圈品牌力和產品力逐漸得到臨牀認可。

從整體競爭格局來說,由於神經介入腦血管結構複雜、操作難度大,器械技術壁壘要求高,以美敦力、史賽克、Microvention等爲首的海外醫療器械巨頭佈局較早,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而國內企業佈局相對較晚,近幾年資本關注度纔有所提升、較多企業開始切入賽道,因此集採政策的推行,對於國產神經介入器械企業而言加速了0-1的進程。另外,由於目前國內企業市場滲透率仍舊較低,因此集採政策的推行,加速國產醫療器械企業滲透率的提升。

倘若國產神經介入器械企業的市場佔有率與進口企業基本上持平,那麼國內神經介入器械仍有十分可觀的增長空間,業績增長也較爲確定。因此在國內神經介入器械企業市佔率不高的情況下,可以說集採政策發佈就是利好,業績也有望實現高增。

集採下業績高增,國際化成集採後周期的主要看點

在國內神經介入醫療器械領域裏,微創腦科學可以說是行業龍頭公司,其產品全面涵蓋了出血性腦卒中、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按照2023年銷售收入計算,微創腦科學是中國神經介入醫療器械市場份額提升至第四位,近年來維持國產份額第一地位。

從產品佈局來看,微創腦科學產品佈局全面且完善,首款產品自2004年國內獲批上市以來,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合計擁有21款在中國獲批並實現商業化的產品,以及14款處於不同開發階段的在研產品;其中,4款產品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納入綠色通道,在中國神經介入醫療器械企業中排名第一。

上半年微創腦科學共有5款產品順利獲批上市,包括 NeuroGuard神經血管球囊導引導管、Neurohawk®取栓支架 2 代、Safecer™栓塞保護器及PathFinder™頸動脈球囊擴張導管、Tubridge Plus®密網支架順利獲批。

新產品獲批加上集採政策的推行,上半年微創腦科學實現營業收入4.08億元,同比增長36.4%;淨利潤1.44億元,同比增長124.1%。

由於彈簧圈產品集採,價格下降,上半年微創腦科學毛利率爲72.3%,同比下降5.5個百分點。不過公司的銷售費用率也下降明顯,由2023年底的16.6%下降至上半年的13.74%。

此外,在集採政策下,公司基層市場佈局加速,商業化步伐明顯加快。APOLLO河北“3+N”集採中標,爲唯一國產顱內支架,助力產品快速放量,H1新進入近120家,覆蓋2300家醫院。2024H1Neurohawk®取栓支架新增進入超過150家醫院,累計覆蓋約440家醫院。

商業化能力方面,微創腦科學的治療方案推廣團隊共擁有94位資深人員。爲應對不同類型的治療需求,策略性地打造出三個專業營銷團隊,即:血性腦卒中解決方案團隊、動脈粥樣硬化狹窄解決方案團隊及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解決方案團隊,有利於向市場提供高度定製化和專業精準的治療支持。

此外,微創腦科學已與超過330家經銷商及二級經銷商建立合作關係,銷售渠道覆蓋全國31個省份、直轄市及自治區。截至2024年上半年,微創腦科學的銷售渠道新增開拓約300家醫院,累計覆蓋全國約3300家醫院,其中涵蓋超過1800家三級醫院及所有中國國家卒中中心排名前100的醫院,累計支持約19萬臺神經介入手術。

從短期來看,國內神經介入器械企業業績增長主要看政策推行,有政策推廣,業績增長有保障。但從長期來看,當國產企業市場滲透率達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仍需要靠國際化支撐成長。

微創腦科學在國際化方面亦早有佈局。據瞭解,微創腦科學共計8款產品成功開拓國際市場,公司產品累計在韓國、美國、巴西等21個海外國家實現商業化,覆蓋神經介入手術量排名全球前十國家中的9個,其中美國銷售於一季度由經銷轉直銷。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微創腦科學海外收入爲2812萬元,同比增長87%,產品銷售收入在APAC、EMEA、LATAM及EMEA地區分別實現123%、14%、120%及85%的增長。

雖然目前國際化方面收入佔比仍較小,但隨着國際化市場的拓展,國際化收入佔比也有望持續提升。在集採的後周期,國際化也將成爲國產神經介入器械企業的看點,因此除了關注集採政策外,國際化也是驗證微創腦科學後期成長性的關鍵。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