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百億長效生長激素市場風口已至,維昇藥業衝刺港市,成爲新晉稀缺標的

發布 2024-10-9 下午01:07
© Reuters.  百億長效生長激素市場風口已至,維昇藥業衝刺港市,成爲新晉稀缺標的
VIV
-
ASND
-
ASCJ
-
VIV
-

今年8月,海外明星biotech Ascendis Pharma宣佈全球唯一用於治療HP的藥物Yorvipath獲FDA批准上市。緊接着在9月16日,Ascendis Pharma再度宣佈其TransCon CNP(navepegritide)在治療兒童軟骨發育不全(achondroplasia)適應症上獲得積極數據。當日公司股票跳空高開,最終大幅收漲17.07%,並在後續超過實現“三連陽”。

此外,Ascendis Pharma 已獲批的長效生長激素SKYTROFA® (lonapegsomatropin)也已獲得美國及歐盟批准,上市後銷售快速放量,躋身前列。

Ascendis Pharma獲華爾街熱捧背後,反映的是資本市場對於內分泌與長效生長激素產品市場的關注。實際上,在當下熱門的內分泌與長效生長激素賽道並不乏優質標的。然而,諸如長春高新和安科生物兩大生長激素龍頭均在A股,諾和諾德和Ascendis Pharma則在美股,港股投資者難以觸及正處在高速發展的長效生長激素賽道。

眼下,擁有Ascendis 長效生長激素以及上述兩款產品的大中華區的獨家權益的維昇藥業正在衝刺港股IPO,顯然將是投資者深入佈局這一熱門市場的重要機會。

維昇藥業於2018年成立,由Ascendis Pharma A/S (ASND.US)與國際知名生物科技投資基金維梧資本(Vivo Capital)共同創立,屬於生物製藥公司與產業投資者合作的典型案例。

維昇藥業的稀缺性體現在,這家公司順利上市後將是港股市場唯一一家專注於內分泌領域且研發長效生長激素的Biotech,將成爲港股稀缺且純粹的內分泌創新領域標的,這無疑將填補當前港市在長效生長激素領域的投資空白。

展望百億長效生長激素市場

今年3月8日,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官網公佈:維昇藥業隆培促生長素的上市申請獲受理,用於治療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

這一消息立馬引發了業界和市場的廣泛關注。因爲在國內內分泌治療市場卻在近十年都沒有任何創新長效生長激素產品上市。隆培的出現,將投資者的目光再度聚焦於這個超百億市場規模的賽道。

生長激素缺乏症屬於人們常說的矮小症的一種,是由於腦垂體的生長激素分泌功能障礙引起的。生長激素缺乏症會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未接受治療的病患兒童會出現生長髮育受損、脂肪含量增加、肌肉量減少和骨密度下降的疾病現象,並伴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據中華醫學會數據[1],我國矮小人口的數量已近4000萬,其中4-15歲需要干預的矮小症患兒大約700萬名左右。

自2018年至2023年,經估算中國人生長激素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遠高於美國人生長激素市場。2023年,經估算中國在全球人生長激素市場佔據最大份額,超過美國,佔全球市場的34%。儘管近年來隨着患者意識的提升和治療可及性的增強,但生長激素治療滲透率僅爲5.3%,相較歐美地區早年已達10%治療滲透率,我國預計將於2030年纔可達到10.7%,對此我國治療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中國人生長激素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40億人民幣迅速增至2023年的116億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爲23.9%,預計到2030年將進一步增至286億人民幣。

從治療手段來看,短效重組人生長激素目前是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最常見的治療方案。但其治療方案需每日注射,嚴重影響患兒的日常生活,治療依從性差。另有研究表明,一週若少打1-2次將會明顯降低治療效果。

因此,使用與短效生長激素治療效果相同但注射頻率更低、患者依從性更高的長效生長激素進行替代,已成爲生長激素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不難看到,在未滿足治療需求不斷擴大的市場背景下,長效生長激素超百億藍海市場正在逐漸孕育成長。不過,與龐大未滿足治療需求和高速增長的市場規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長效生長激素產品的缺乏。

具備高技術壁壘的良性競爭賽道

長效生長激素行業最鮮明的行業特點在於,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據智通財經APP瞭解,早期,有多款處於研究階段的藥物因安全性問題或療效不佳而折戟,其中包括諾和諾德、輝瑞各自開發的聚乙二醇(PEG)化修飾生長激素以及Teva、Versartis開發的生長激素融合蛋白等。

而在國內市場,近10年來,國內唯一上市的長效生長激素製劑僅有2014年獲批的金賽藥業的聚乙二醇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而從研發競爭格局來看,目前國內處於臨牀在研狀態的長效生長激素藥物有10款。其中僅有4款藥物研發進度處在臨牀III期以上。

基於行業的高門檻以及市場上龐大的未滿足治療需求,在長效生長激素賽道上,擁有前沿核心技術、發展過硬的公司依託自身高技術產品往往擁有更高的市場成長空間,而市場份額向技術領先產品集中也將成爲重要的行業發展趨勢。而這便是維昇藥業內在價值的集中體現。

從前沿技術對比看價值增長

實際上,隆培促生長素是全球第一款同時獲得美國及歐盟批准用於治療PGHD替代療法的每週一次LAGH。而推動維昇藥業在高壁壘准入的長效生長激素市場實現長足發展的根源,在於其強勁的技術平臺支持。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上述提到的除隆培以外的國內其餘在研長效生長激素採用的則都是永久化修飾技術,如聚乙二醇、融合蛋白、脂肪酸側鏈等。這種永久化連接通過增加這些藥物(生長激素)的分子量,雖然減緩了藥物分子在體內被代謝清除的速度,但永久化修飾會改變原型藥物的分子結構,從而改變其藥學特性以及生物學作用。

相較之下,隆培促生長素是採用的TransCon(Transient Conjugation,暫時連接)專利技術爲前藥平臺。與“永久化連接”不同的是,其作用機理在於,通過獨特的連接結構將載體分子與有生物學活性的原型藥物暫時連接,注射到體內後,連接結構可自動斷裂,釋放未經修飾的原型藥物,進而發揮生理作用。這種既能保持原型藥物天然分子結構,又能達到長效化作用的特點,是TransCon技術的獨特優勢。

因此隆培促生長素在每週一次給藥後,可以實現在體內以可控的方式緩慢釋放未經修飾的人生長激素,其釋放出的生長激素與人體分泌的內源性生長激素結構一致,且生物活性、作用機制和生理分佈均與目前廣泛使用的生長激素日製劑相同,這種“天然作用”機制確保了隆培促生長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總的來看,與同類長效方案相比,維昇藥業的隆培促生長素具有最先進的長效技術平臺;而與短效方案相比,除了每週注射一次外,隆培促生長素也顯示出了優秀的療效數據,根據已上市LAGH產品的公開數據,隆培促生長素是目前唯一經頭對頭臨牀試驗證實比生長激素日製劑療效更好的長效產品。

隆培促生長素每週一次給藥方案,與每日一次生長激素相比,注射頻率降低86%,顯著提高了兒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給藥的依從性。這也使之有潛力成爲用於治療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的“Best-in-Class”(同類最佳)產品。因此維昇藥業產品的BIC顯而易見,屬於該細分賽道的可選優質標的。

其實隆培促生長素也僅是維昇藥業依託TransCon技術平臺攻克內分泌疾病的一個縮影。目前維昇藥業已形成了由三款內分泌藥物——新型長效生長激素隆培促生長素、那韋培肽以及帕羅培特立帕肽構成的核心產品管線。

這些藥物在中國的開發進度也是相當之快,歷經5年的臨牀開發,維昇藥業的三款藥物成績斐然:隆培促生長素上市申請獲受理,那韋培肽的中國2期臨牀試驗和帕羅培特立帕肽的中國3期臨牀試驗都完成了主要數據分析,結果均顯示達到主要終點。

中國生長激素市場從來不缺患者,缺的是真正滿足患者臨牀需求的優秀藥品。通過對維昇藥業內在實力和外部市場環境的分析,投資者不難看出國內長效生長激素市場剛起步且有廣闊市場的領域,而擁有最優候選產品和堅實技術壁壘的維昇藥業無疑具有十分明朗的投資前景。

在長效生長激素市場大熱的背景下,待覈心產品隆培促獲批上市以及管線內重磅產品研發持續推進,公司商業價值增長確定性將持續提升。屆時登陸港市的維昇藥業也將迎來全面的估值增長期,爲投資者兌現豐厚的投資回報。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 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兒科臨牀規範應用的建議[J]. 中華兒科雜誌,2013,51(6):426-432.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