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數十億美元已經撤離中國金融市場最爲龐大的貨幣市場交易所交易基金(即貨幣型ETF),這是一種投資於國債、央行票據、回購協議等安全性極高、流動性極強的短期金融投資工具,也被稱作“現金資產”,它們的流動性幾乎等同於現金,但本質上是一種投資工具。與此同時,又有數十億美元流入A股市場追蹤股票的各大ETF尤其是指數型ETF,很大程度上表明,在政府近日一系列刺激性質政策的大力推動下,那些持懷疑態度的投資者終於重返A股。
統計數據顯示,在上週,中國股市最大規模的10只貨幣市場ETF共流出高達41億美元,而最大規模的10只股票型ETF吸引高達60億美元的新資金瘋狂流入。這一重大的資金態度轉變是在9月24日以來中國政府新一輪的大型刺激措施之後所發生,這些大超預期的“刺激政策組合拳”大舉推動自2008年以來A股市場表現最佳的一週。
自上週以來,中國政府推出一攬子刺激舉措提振中國經濟、爲國內金融市場提供無比強大的流動性支持,並且力爭在債務危機的陣痛中重振國內持續萎靡的房地產行業,這一攬子政策全面提振全球投資者對於A股市場的信心,推動滬深300指數自9月24日以來瘋漲超25%。
在港股,這種憧憬“長牛行情”的樂觀情緒更加瘋狂,受益於美聯儲意外降息50個基點開啓降息週期,以及國內貨幣刺激政策提供的流動性支持,港股可謂喫到“中美雙重流動性紅利”,疊加國內促銷費、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等衆多利好催化劑之下,恆生科技指數在上週史詩級大漲超過20%,恆生指數漲超13%。10月2日開盤後,恆生科技指數持續上揚,儘管10月3日有所回調,但截至週五盤中,本週漲幅高達16%。
在一些分析師看來,一種名爲“先買後想”(buy first, think later)的激進投資策略似乎成爲越來越多國內投資者的首選策略,尤其是一些自由現金非常充裕的富裕投資者普遍擔心“踏空”這一輪史詩級漲勢,進而毫不猶豫地衝入A股市場,他們選擇買入並持有股票以避免踏空行情之後,再詳細考慮後續投資策略。自2023年美股步入新一輪牛市以來,這種激進的投資策略在美股投資羣體中非常流行。
統計數據顯示,資金流出主要集中在兩個最大規模的A股貨幣市場ETF中:銀華交易型貨幣市場基金損失大約24億美元,華寶WP現金添益貨幣基金損失大約17億美元,各佔基金規模的10%以上。前10大股票型ETF的流入規模由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等熱門的寬基指數型ETF所領銜,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在上週吸引大約29億美元資金瘋狂流入。
隨着股票基金價值上漲,現金型ETF資金流出——每週資金流出排名第一的貨幣市場基金與按流入規模排名第一的股票基金
中國政府出人意料地重磅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支持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刺激措施,其中包括降低借貸成本、放寬二套房購買規定以及發放現金補貼。來自新加坡Vantage Point資產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尼克·費雷斯表示,將財政刺激措施納入其中的舉措是市場強烈看漲反應背後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費雷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到目前爲止,新的方向肯定是非常關鍵的——這很重要。”
由於許多發達市場經濟體的利率上調以對抗一度高企的通貨膨脹率,世界各地的貨幣市場基金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而在中國,背後的邏輯有所不用,投資者們蜂擁而至購買此類安全性高且流動性高的金融產品,主要的原因則在於該國股市長期低迷,尋求資產增值的富裕投資者紛紛聚焦這一低風險資產,並且這些投資者長期以來對貨幣市場ETF投資的需求甚至幫助非銀行金融機構避開了季節性流動性緊縮壓力。
來自Magellan Investments Holdings Ltd的多空股票主管布蘭妮·林(Britney Lam)在一份有關中國股市上漲的研究報告中表示,可能越來越多投資者將選擇“先買後想”。她表示,最近的刺激措施類似於十年前公佈的措施,其中包括地方政府債務支持,這些措施可能使中國股市持續飆升。
“這看起來像是重演,所以不要因爲關注滯後於現實的經濟數據而錯過這一輪超級反彈。”布蘭妮·林在採訪中表示。“與所有的市場週期一樣,股票估值首先會受到情緒層面的影響,然後纔會發生根本性質的變化。”
不僅國內投資者蜂擁而至,外資力量也大舉湧入中國股市
不僅國內資金充沛的投資者們看好A股,包括華爾街對沖基金在內的外資力量也看好A股,近日這些外資可謂斥巨資押注A股,以及港股將迎來新一輪“牛市行情”。
據市場觀察人士表示,早些時候離開中國股市、轉而投資日本和東南亞股票的資金浪潮,在中國政府最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出臺後,正極力嘗試扭轉投資方向。這種轉變在節前其實便已經悄然開始:韓國、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股市上週均出現淨流出,並且9月前三週,已經有超過200億美元撤出位於歷史最高位附近的日本股市。
市場參與者們,尤其是對沖基金通過看漲期權這一衍生品積極追漲中國股市(包含A股與港股),並且推動港股下個月波動性對沖成本相對於六個月期限的合約飆升至兩年高點,表明機構投資者們在至少在中期內愈發堅定的信心,同時也意味着做空中國股市的資金以及尋求“中性對沖”策略的資金勢力損失慘重,一些機構甚至爆倉。
位於新加坡的Atlantis Investment Management高級投資組合經理Eric Yee表示,“我們正在削減亞洲各地的多頭頭寸,以便爲購買中國股票提供資金。似乎每個人都在這麼做,這是一種政策驅動的良好復甦。你不會想錯過這樣的機會。”
紐約梅隆銀行亞太地區高級市場策略師Wee Khoon Chong表示:“我們看到,在進入中國國慶長假之際,對中國股票的購買興趣大幅上升。這是令人鼓舞的,表明在長期資金流出之後,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投資情緒可能徹底轉變。”他補充稱,外國長期投資者從上週四(26日)開始強勁買入,表現出明顯的情緒轉變。
全球知名億萬富翁投資者大衛·泰珀(David Tepper)建議投資者們“買入一切”中國相關的資產,他將自己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大筆押注,歸因於中國近期出臺的大規模刺激組合拳。泰珀的看漲呼籲,推動美股市場的一些追蹤中國股市基準指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看漲期權交易規模激增。
高盛對沖基金客戶們上週對於中國股市的淨買入規模,則達到了2016年該華爾街金融巨頭主經紀商業務統計相關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根據LSEG理柏的數據,專注於中國股票的外國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9月最後三個交易日中獲得高達24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這與年初至9月25日期間27億美元的資金流出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根據EPFR截至8月底的數據,全球共同基金未來大幅增持中國資產的可能性非常高。EPFR數據顯示,全球共同基金在中國股票資產中的配置比例合計僅僅約爲5%,是過去十年來的最低水平,這凸顯出不少外國基金增持中國股票還有非常龐大的操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