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雖然有著南向資金的加持,但近兩年港股的流動性依然比較低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市場出現私有化浪潮、IPO規模驟降等現象。
為提振投資者的信心,港股上市公司抛出了創紀錄的回購利好。而最新消息顯示,港股市場又迎來了降息的重磅利好。
在創紀錄回購疊加降息的大背景下,港股市場哪些板塊更值得關注?
回購不斷刷新紀錄,又迎來降息利好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年内共有237家港股上市公司進行了股份回購,整體回購金額已突破2000億港元級别,達到了2035.87億港元,遠超2023年全年回購金額1269.01億港元。
有業内人士稱,創紀錄的回購彰顯了相關公司對其内在價值的信心,對港股市場整體影響正面,利於提升投資者信心。
從公司角度來看,年内回購金額已超百億港元的有4家企業,分别是騰訊控股(00700.HK)、匯豐控股(00005.HK)、美團-W(03690.HK)、友邦保險(01299.HK),回購金額分别為834.04億港元、307.09億港元、274.49億港元、239.49億港元。
此外,還有9家公司年内的回購金額超過10億港元級别,包括快手-W、小米集團-W、恒生銀行、藥明生物等。
總的來看,年内回購金額排在前列的主要包括主營業務在内地的互聯網龍頭公司、外資國際化龍頭公司、香港本地龍頭企業。
另外,這些回購企業年内股價表現也出現明顯分化。其中,偏科技方向的騰訊控股、美團-W、小米集團-W漲勢不錯,高股息方向的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石油化工股份也實現上漲,但是像藥明生物、石藥集團、中國軟件國際、金蝶國際這些企業均在年内出現大跌,甚至遭遇股價腰斬。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回購利好,降息利好或許更加「解渴」。
9月18日(當地時間),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50個基點,降至4.75%至5.00%之間的水平。這是美聯儲自2020年3月以來的首次降息,標志著由貨幣政策緊縮周期轉向寬松周期,對全球資本市場具有重大影響。
香港金管局也緊隨其後於9月19日(北京時間)宣佈,基本利率根據預設公式定於5.25%,即時生效。
而在9月19日,港股市場如期迎來上漲,截至目前恒生指數已漲2.28%,恒生科技指數更是大漲3.75%。
港股有望繼續回暖,哪些行業值得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海通證券的研究,美聯儲自1982年後共進行過4次纾困式降息和5次預防式降息。而經過分析後可發現,美聯儲降息會顯著影響到權益、固收、外匯資產走勢,但商品價格漲跌規律不明顯。
其中,權益資產在預防式降息期的勝率較高,纾困式降息期大概率下跌。具體來看,國内股市方面,降息期間A股、港股走勢與美股基本相同,但A股走勢具有一定獨立性;發達市場表現強於新興市場,但在預防式降息期間,新興市場彈性可能更大。
天風證券發佈研報稱,全球市場比較下,中國資產當前仍具性價比。在預期逐漸修復、期待後續基本面逐漸改善的基礎上,當前港股中概仍具估值吸引力,風險回報比高。
銀河證券在最新發佈的研報中指出,降息周期下科技板塊存在投資機遇,原因包括:1)降息後,全球流動性趨於好轉,外資流入港股市場,利好科技板塊,同時南向資金的投資意願也在增強,產業資本亦有望支撐科技板塊的資金面。2)相較於整體市場,以恒生科技指數為代表的科技板塊業績顯著佔優,估值也有較大上漲空間。3)互聯網龍頭有望受益於利潤增長和低估值優勢,回購和分紅也在不斷加大,受益於產業周期回暖和AI手機市場增長預期帶動,消費電子有望迎來向上行情。
此外,銀河證券稱,港股高股息策略配置價值仍在。
近日,信銀國際個人及商務銀行業務投資主管張浩恩也表示,港股市場的焦點是派息股,包括内銀、内險、中資電信、能源;科技板塊當中部分大型權重股,手遊、消費平台股雖無派息,但隨歐美減息,資金將流往亞洲如日本、中國台灣、韓國等地,只要資金持續停留亞洲,便有機會留意甚至流入估值便宜的港股,大型權重科技股應可受惠。
需要指出的是,港股市場擁有眾多未實現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而近年生物醫藥行業融資環境不佳,美聯儲降息帶來的流動性回升有利於改善生物科技行業的融資困境。
另外,若港股市場在降息周期中整體回暖,那麽「賣水人」香港交易所(00388.HK)的確定性比較高,值得重點關注。
事實上,在9月19日,香港交易所已放量上漲6.66%,異動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