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今年1—7月商業銀行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3.1萬億元

發布 2024-8-21 下午04:56
© Reuters.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今年1—7月商業銀行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3.1萬億元

智通財經APP獲悉,8月21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表示,今年以來,金融監管總局持續指導金融機構多渠道提供房地產融資服務,用足用好包括城市協調機制在內的各項政策措施,銀行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融資保持了穩中有增的態勢。截至目前,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4000多億元,經營性物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9%,併購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1%。今年1-7月,商業銀行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3.1萬億元,有效支持了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廖媛媛提到,當前,爲了做好保交房工作,各城市協調機制正在全面瞭解所在地在建已售未交付房地產項目信息。對於需要通過“白名單”獲得融資支持但尚未滿足“白名單”條件標準的項目,城市協調機制督促銀行要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房地產企業要採取措施儘快修復問題項目,城市政府要加強協調,推動符合“白名單”條件標準的項目應納盡納。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司長尹江鰲表示,利率管理是保險公司特別是人身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的重中之重,事關行業的穩健經營和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保險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金融監管總局高度重視保險業的高質量發展,堅持統籌推進,注重標本兼治,多措並舉推動保險業特別是人身保險業加強利源管理,提升負債質量。在利差管理方面,我們主要引導行業適時下調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加快資產端收益率向負債資金成本率的傳導,使資產和負債更加匹配,強化投資收益率對結算利率和分紅水平的剛性約束,推動客戶利益真實化和合理化。督促保險公司調整產品的結構,優化保單利率的演示,合理引導市場預期。

文字實錄如下: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邢慧娜: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我們邀請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先生介紹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法規司司長王勝邦先生,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女士,財產保險監管司司長尹江鰲先生。

現在,先請肖遠企先生介紹情況。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 肖遠企:

謝謝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和大家再次見面,介紹金融監管總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情況。首先我代表金融監管總局,對各位媒體朋友對金融工作和金融監管工作的大力支持、關心和幫助。我們今天參加發佈的幾位領導、幾位同志和我都非常願意來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金融監管總局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深入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我國已經形成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金融機構體系,銀行業資產規模已經居世界第一位,保險業市場規模居世界第二位。今年以來,金融監管總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成效。

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金融機構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發展觀,聚焦主業、苦練內功,進一步向內涵精細化管理轉變,推動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有幾個數據跟大家報告一下:資產規模增長平穩。7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423.8萬億元,同比增長7%;保險業總資產是33.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7%。資產質量保持穩定,不良貸款率穩中有降。今年以來,信用風險總體可控,7月末,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爲1.61%,比去年同期低0.08個百分點。不良資產處置力度也進一步加大,今年上半年銀行處置不良資產1.4萬億元。風險抵補穩中有增。7月末,銀行貸款撥備覆蓋率是216.7%,也就是說貸款損失準備是不良貸款的2倍多。同時,上半年末,銀行資本充足率是15.53%,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是195.5%、132.4%,銀行和保險機構抵禦風險的“彈藥”還是非常充足的。流動性穩中向好。銀行兩個主要的流動性指標,流動性覆蓋率和淨穩定資金比例,都符合監管要求。所以當前我國銀行業是穩中向好、風險可控,主要的經營指標和監管指標都處於健康合理區間。

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金融供給持續增加,更加精準高效。資金總量穩中有增。7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是251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3.5萬億元;銀行保險機構債券投資餘額103萬億元,較年初增加4.9萬億元;保險資金運用餘額3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4%。這是從金融資金的供給來看。另外,資金結構也更加優化。主要是加大了對先進製造業和科技創新領域的支持力度,到7月末製造業貸款同比增長11.4%,高技術產業貸款同比增長13.9%。另外,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升,7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7.1%。對健康產業、銀髮經濟的支持力度在進一步提升,7月末養老產業貸款較年初增長16.1%。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方面,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貸款同比增長12.4%。另外,在做好暴雨洪澇等災害保險服務方面,保險業對於災後生產生活的迅速恢復發揮了重要作用。前7個月,保險業賠款和給付支出1.39萬億元,同比增長30.2%。7月末通過債券和股票等方式,保險行業提供各類融資支持是28.5萬億元。這些是跟大家報告一些數據。

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斷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機制,監管制度建設全面提速,監管執法力量得到加強,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

當前,金融監管總局系統正在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三中全會的精神上來,確保黨中央關於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落地落細落實。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

我先介紹這些基本情況,我們幾位發佈人非常願意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謝謝大家。

邢慧娜:

好,現在歡迎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總檯央視記者:

今年5月份,金融監管總局印發了《關於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目前已經過去好幾個月了,請問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還有什麼舉措?謝謝。

肖遠企:

這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問題。確實,像你剛纔講的,今年5月份金融監管總局印發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感謝對我們這“五篇大文章”的關心。

“五篇大文章”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部署的重大任務,包括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這五大篇文章。

在科技金融方面,主要是堅持“四個面向”,加快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聚焦科技創新這個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結合不同行業、不同成長階段的科技企業融資服務和保險保障需求,提高適配性。同時,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截至2024年6月末,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15.3萬億元,其中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佔比均超過四成,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9.5%,科技企業很多時候缺少質押物,所以我們在科技金融方面鼓勵銀行機構開展信用貸款,同時科技從概念到產業化,到產生效益,時間是比較長的,所以我們也是鼓勵銀行機構對科技企業和科技行業更多發放中長期貸款,這樣貸款資金能夠與科技行業和企業的投入週期更加匹配。

在綠色金融方面,出臺了關於推動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持續優化綠色金融標準和綠色金融評價工作,到6月末,我們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餘額是31萬億元,同比增長25.9%;2024年上半年綠色保險賠款支出達到850億元。

在普惠金融方面,我們印發了2024年普惠信貸工作的通知,而且發佈了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這兩個文件的發佈對於促進銀行業保險業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起了比較大的作用。同時,我們進一步完善了普惠信貸體系,到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是32萬億元,同比增速17%。

在養老金融方面,我們與相關部門一起共同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發展,目前已經開立超過6000萬個賬戶,各類儲蓄存款、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產品超過500個。同時也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已積累養老金規模超過6萬億元,覆蓋近1億人。另外,我們開發了特定養老儲蓄、養老理財和養老保險的產品,剛開始是在一些城市和一些金融機構進行試點,現在在全國進行推廣。

數字金融方面,出臺銀行保險業數字化轉型指導意見,加快發展數字金融產品服務,強化數據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

這是近期開展的主要工作。下一步,在科技金融方面,主要是督促金融機構要認真落實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工作要求,引導和培育更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在綠色金融方面,要把相關的統計制度進一步完善,同時豐富綠色金融產品供給,特別是要提升綠色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在普惠金融方面,主要是把上述這兩個通知,還有《國務院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推動落實落地落細,取得效果。在養老金融方面,要穩步推進商業養老金融發展,同時要求保險機構在養老保險產品的設計方面,更加簡單、更加便捷、更加穩健,以適應養老保險的特點和需求。在數字金融方面,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推動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增加數字賦能,提升金融機構管理水平。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近年來,極端天氣自然災害時有發生,請問應對災害事故,保險業發揮了哪些積極作用?如何進一步發揮好保險業功能,助力防災減災救災及災後恢復重建?謝謝。

肖遠企:

這個問題請我們財險司司長尹江鰲回答,他經常第一時間到受災一線,跟保險金融機構一起去加快保險服務,請他來回答這個問題。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司長 尹江鰲:

好,謝謝媒體朋友對這個問題的關心。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給人民羣衆造成了較大的損失。比如今年上半年,我們國家自然災害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大概932億元,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382億元。金融監管總局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保險業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積極應對災害事故,服務民生保障。具體來看:

我們加強行業統籌調度。面對災害事故,在相關地方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下,我們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和相關地區的金融監管局,迅速啓動應對預案,建立綠色通道,完善服務規範,在防災減災救災中發揮積極作用。

我們指導行業做好理賠服務。剛纔肖遠企副局長提到,今年前7個月,我們保險業賠付支出大概是1.39萬億元,同比增速是30.2%,這個增速是明顯高於前7個月保費收入5.2%的增速,說明賠付增長是比較快的。在應對災害中,我們推動行業出臺車險“三免四快”、農房保險“四快兩免”等政策,做到應賠盡賠快賠。截至目前,今年南方地區受災比較重的比如湖南、江西、廣東等地區的保險賠付,已經賠付了大概28億元,保險機構投入人力約8.7萬人次,派出查勘救援車輛約5.8萬輛次,較好支持了受災地區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

我們推動行業配合做好防災減損。引導保險業在災前預警、災中管控、災後救援中發揮風險減量作用。比如前一段保險業聯合有關部門對14.3萬家企業排查發現風險隱患大概54萬項,通過推動整改來實現防災減損。

綜合來看,我們國家保險業在應對災害事故中的作用正在日益發揮,但是與全球的平均水平相比,應該說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比如今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災害經濟損失大概是1200億美元,其中保險的賠付大概是600億美元,佔比大概是50%左右,我們國家保險賠付佔災害經濟損失大概10%左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等精神,推動保險業更好發揮功能作用。在完善制度上,我們將搭建保險保障能力等評價體系,完善災害事故分級應對機制。在探索試點上,我們將在今年初擴大住宅巨災保險保障範圍的基礎上,總結河北、湖北、北京門頭溝等地的做法,推動各地開展試點。在深化改革上,我們將擴大農險的供給;同時我們將完善共保機制,提升對重大項目等的風險保障。在強化監管上,我們將優化承保理賠的標準,提升保險服務的質效,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我就回答到這裏,謝謝!

美國國際市場新聞社記者:

近年來,中國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持續放緩,其中民營銀行增速出現負增長,請問主要原因是什麼?銀行業淨息差未來的走勢如何?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 廖媛媛:

好,謝謝這位外國媒體朋友的提問。近年來,中國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持續放緩,主要是受到了貸款利率持續下降,淨息差不斷收窄的影響。今年1-7月,銀行新發放企業類貸款平均利率較上年同期下降39個基點,較前期高點也就是2021年下降了超過100個基點。上半年,商業銀行淨息差1.54%,同比下降19個基點,較前期高點下降超過50個基點。淨息差的收窄導致了銀行的淨利息收入增速明顯放緩。由於中國商業銀行淨利息收入佔營業收入的80%左右,因爲我們國家的商業銀行主要是做存貸款業務的,淨利息收入增速放緩對於利潤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另外一個影響淨利潤的因素是近年來商業銀行不斷降低服務收費,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已經連續5年同比下降。

我們都知道,保持合理的利潤水平對於銀行及時補充資本金、維持穩健運營、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面對利潤增長放緩壓力,近年來,商業銀行通過多種方式內部挖潛、降本增效,目前中國商業銀行盈利水平仍處於合理區間。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的淨利潤同比增長0.4%,仍然實現了淨利潤的正增長。同期銀行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也基本保持穩定。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引導銀行機構繼續加強精細化管理,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不斷提高盈利能力。

剛纔這位記者朋友也提到了,民營銀行淨利潤增速出現了負增長。我們也關注到了這一點,今年上半年,民營銀行總體是盈利的,但是有幾家民營銀行淨利潤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這些銀行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加大了撥備計提力度,直接影響了當期利潤,導致了民營銀行淨利潤出現階段性下滑。謝謝。

海報新聞記者:

請問如何具體落實五大監管要求,加大對金融機構和金融活動的全流程全鏈條監測預警?謝謝。

肖遠企:

請王勝邦先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法規司司長 王勝邦:

謝謝記者朋友的關注。我們金融監管總局主責主業就是監管,按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五大監管”理念,我們金融監管總局按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要求,認真落實“五大金融監管”理念的要求,突出強監管嚴監管導向,發揮我們總局系統“四級垂管”體系優勢,也就是總局、省局、分局和支局上下聯動,整體發力,不斷強化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提升風險防控能力,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工作,給大家彙報一下。

一是突出一個“全”字,實現金融監管的全覆蓋。金融監管活動要全覆蓋,這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來的,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業必須管風險,堅持金融特許經營、持牌經營的原則,既要管“有照違章”行爲,更要管“無照駕駛”。金融監管總局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強化信息的互聯互通,完善非法金融活動的監測預警平臺,提升對非法金融活動及主體的識別能力,實現動態監測,及時預警,關口前移,儘早處置。

二是堅持風險爲本,健全金融機構審慎監管框架。我們監管要在風險爲本的審慎監管框架下,進一步明確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的邊界,引導金融機構審慎經營。大家都知道,去年金融監管總局先後發佈了新一版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和《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這兩個辦法都是我們審慎監管的基礎性制度。這兩個辦法的發佈,將對提升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能力、進一步引導商業銀行審慎經營、規範經營,增強銀行業風險抵禦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大家可能也關注到,兩週前,金融監管總局在官方網站正式發佈了《保險資產風險分類辦法》的徵求意見稿,強調要按照穿透原則,識別保險投資的底層資產,按照風險實質確定分類,有序提升了保險公司的風險管控能力。我們在過去一段時間還持續修訂了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辦法、個人貸款管理辦法,就是原來大家熟悉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的授信流程,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三是落實“四早”要求,提高風險預警的前瞻性。金融監管總局也做了大量工作,進一步完善了金融機構的風險評級體系,我們出臺了保險公司、信託公司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等的監管評級辦法,發揮監管評級在風險監管當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健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豐富風險監測預警指標,構建監管大數據平臺,運用智能分析工具提升穿透識別能力,增強風險識別的前瞻性,提高監管的精準性;我們也正在研究起草金融機構早期干預工作規程,建立具有硬約束的早期干預制度,實現金融風險的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

四是加大監管力度,提升監管效能。落實強監管嚴監管要求,加強金融監管總局全鏈條監管,實現行政許可、非現場監測、現場檢查、監管強制措施和行政處罰的聯動,整治市場亂象,聚焦影響金融穩定的“關鍵事”,比如說信貸、投資、票據,造成金融風險的“關鍵人”,比如高管、股東,以及破壞市場秩序的“關鍵行爲”,比如關聯交易、循環注資,加強監管,從嚴懲治違法違規行爲。上個週五,大家可能也注意到,金融監管總局在官方網站公佈了《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辦法》的徵求意見稿,全面強化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要求,明確合規管理責任,推動金融機構形成以上率下、全員參與的合規文化,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合規機制。我想,假以時日,合規將真正成爲金融機構的基因,鑄牢我們金融穩定的微觀基礎。謝謝!

彭博新聞社記者:

防風險、強監管是金融監管總局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請問針對中小金融機構的改革化險工作目前進展如何?後續會否加快區域銀行整合?謝謝。

肖遠企:

這個問題很重要,大家都比較關心,我來回答你的問題。中小銀行保險機構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截至6月末,全國共有中小銀行(包括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3830家,資產是115萬億元,佔整個銀行業總資產的28%;貸款餘額62萬億元,有將近80%是投向了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中小保險公司有163家,總資產9.7萬億元,佔保險業總資產的30%。從全國範圍來看,中小金融機構總體經營穩健,經營指標和監管指標也都處於健康合理區間。比如,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13%,撥備覆蓋率155%;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無論是綜合償付能力還是核心償付能力,也都是在監管比例之上。這是基本的情況。

你剛纔講的改革和化險,還有是不是會加快區域的整合,我們對中小金融機構的改革,總體考慮和強監管是以下幾個方面:

在改革方面,我們採取實事求是、穩步推進的原則,不搞“一刀切”。中國非常大,中小金融機構分佈在全國各個地方,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到縣鄉村都有中小金融機構,每個機構服務的區域情況不一樣,每一個金融機構本身的情況也不一樣。所以我們是堅持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的原則。

在監管方面,我們首先要狠抓公司治理建設。要強化黨的領導,將黨的領導制度優勢轉化爲這些機構的治理效能,要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的制度和程序,實現規範化運行。同時,也要加強信息披露,發揮市場約束和外部監督的作用。這是第一個,要狠抓公司治理建設。第二是要特別加強行爲監管。重點對主要股東的行爲加強監管,嚴防大股東操縱、凌駕於中小金融機構之上。不管大股東小股東,要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公司治理程序、公司治理制度要求來決策。中小金融機構經營的非常穩健,實際上就是對股東最大的負責任,經營穩健了,股東的價值、利益相關者的價值也會得到實現。同時要加強對董事、高管和關鍵崗位人員的行爲監管,主要是看他是不是真正勤勉履職,要看他的履職能力,履職的結果怎麼樣。第三,中小金融機構要找準自身的市場定位,總的原則是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差異化是要避免完全同質共振,特色化就是要揚長避短,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第四,要聚焦主責主業,不盲目求大求全。中小金融機構要腳踏實地,穩中求進,不要超出自身能力和自身資源稟賦,盲目追求過快的速度、過大的規模、過於複雜的業務。要重點服務小微企業,服務“三農”,服務鄉村振興,服務社區,服務本地。這是他們的優勢所在。真正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當然,我們也要優化區域金融佈局。主要是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規模、金融總量和發展趨勢,以及金融需求變化等因素,優化區域金融佈局。你剛纔說的這些地方的金融機構會不會加速重組、佈局,區域金融佈局一直在做,也不存在快和慢的問題,主要是根據當地經濟金融總量、變化趨勢、金融需求的情況,來優化佈局,根本目標就是金融供給、金融服務要能夠滿足市場主體和金融消費者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需求。謝謝。

第一財經記者: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金融消費者保護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機制,我們也知道,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僅事關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與穩定也具有重要意義,請問接下來在這方面我們將如何發力?謝謝。

肖遠企:

好,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今天法規司司長在這兒,請法規司司長來回答這個問題。

王勝邦:

謝謝第一財經記者的提問。大家都知道,我們的銀行保險業或者叫金融業是個涉衆性很強的行業,銀行資產負債表雙方,負債方就是老百姓的存款,資產方相當一部分與老百姓也密切相關,比如住房抵押貸款等,所以銀行保險業的經營活動事關廣大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保護廣大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是我們金融監管的應有之義,也可以說是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保護好廣大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才能夠增強社會公衆對金融體系的信心,維護金融穩定。我很同意剛纔這位記者的觀點。保護廣大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是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具體體現。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金融監管總局統籌負責金融領域的消費者保護工作。去年以來,金融監管總局以健全金融消費者保護新機制,構建金融消保新格局爲工作重點,推進幾個方面工作,取得了一些進展,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是構建責任清晰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體系。今年6月份,金融監管總局與人民銀行、證監會建立了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業務協作。同時,我們金融監管總局還加強與公檢法、網信、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共同解決一些跨行業、跨領域的金融消保問題。比如說虛假宣傳、廣告等。總局的四級派出機構也分別在當地建立了各層級的金融消保協調機制。

二是進一步強化對金融消費者的全過程保護。在金融交易發生之前,我們要求金融機構高度關注金融產品的風險和金融消費者、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要落實金融產品、銷售渠道和目標客戶“三適當”要求。就是說金融機構的責任和義務是什麼呢?就是將合適的產品通過適當的方式銷售給合格的投資者,不能出現錯配。我們要發揮金融消費者教育的預防性保護功能,提高金融消費者的風險意識。在金融交易發生後,怎麼樣進一步完善金融消費者保護呢?主要是發揮好金融消費者保護監管通報和評價機制的作用,推動金融機構有效落實監管要求。當消費者和金融機構出現爭議,我們要探索建立多元的金融消費糾紛解決機制,着力解決投訴量居高不下的問題,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提高爭議解決的效率,更好保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是提升金融消保工作的溫度。我們聚焦那些羣衆身邊的“關鍵小事”,持續開展“睡眠保單”清理和“沉睡賬戶”提醒,有的保單持有人多年前買了一份保單,但是多年後自己也忘了。還有很多賬戶“沉睡”多年,老百姓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我們推動開展“睡眠保單”清理和“沉睡賬戶”提醒工作,推進“爲民辦實事”走深走實。讓老百姓切實能感受到金融監管的溫度。

四是營造規範放心的金融消費環境。推動金融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失信約束機制,加大對嚴重失信主體的懲戒力度。完善金融消費領域有關亂象協同治理機制,依法聯合打擊相關違法行爲,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爲,強化治理舉措,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夯實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謝謝!

CNBC記者:

請問如何看待保險行業受到市場利率波動的影響?謝謝。

尹江鰲:

謝謝您的提問。利率管理是保險公司特別是人身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的重中之重,事關行業的穩健經營和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保險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金融監管總局高度重視保險業的高質量發展,堅持統籌推進,注重標本兼治,多措並舉推動保險業特別是人身保險業加強利源管理,提升負債質量。在利差管理方面,我們主要引導行業適時下調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加快資產端收益率向負債資金成本率的傳導,使資產和負債更加匹配,強化投資收益率對結算利率和分紅水平的剛性約束,推動客戶利益真實化和合理化。督促保險公司調整產品的結構,優化保單利率的演示,合理引導市場預期。

在成本費用方面,我們深化“報行合一”,加強人身保險產品在不同渠道的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效能。同時,我們也指導中國精算師協會編制人身保險業第四套經驗生命表,爲保險公司精準定價、科學定價提供堅實基礎。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動保險業轉變發展方式、深化供給改革、推進降本增效,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我們也將把握好發展規律,強化資產和負債聯動,夯實發展基礎,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這樣既有利於爲人民羣衆提供有效的保險保障,同時也有利於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提高民生服務保障的水平。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建立以來進展如何?取得了怎樣的成效?同時又存在哪些問題值得關注?謝謝。

肖遠企:

這個工作我們廖媛媛司長親自參與,還是請她來回答。

廖媛媛:

好,謝謝。今年1月份,住建部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文,指導各地建立了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爲推動這個機制落地見效,我們兩個部委在今年4月成立了國家專班進行集中辦公,並指導各地成立地方專班開展工作。今年6月份,經國務院同意,金融監管總局和住建部聯合印發通知,針對提高“白名單”項目的推送效率和質量提出了多項優化措施,以進一步發揮城市融資協調機制的作用,滿足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切實支持做好保交房工作。

城市協調機制是以城市爲主體,以項目爲中心,在各方的努力下,精準支持了房地產項目融資,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商業銀行已審批“白名單”項目5392個,審批通過的融資金額近1.4萬億元。在城市協調機制推動下,符合規定的“白名單”項目及時獲得了資金支持,爲促進項目建成交付、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穩定房地產市場發揮了積極作用。

當前,爲了做好保交房工作,各城市協調機制正在全面瞭解所在地在建已售未交付房地產項目信息。對於需要通過“白名單”獲得融資支持但尚未滿足“白名單”條件標準的項目,城市協調機制督促銀行要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房地產企業要採取措施儘快修復問題項目,城市政府要加強協調,推動符合“白名單”條件標準的項目應納盡納。

今年以來,金融監管總局持續指導金融機構多渠道提供房地產融資服務,用足用好包括城市協調機制在內的各項政策措施,銀行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融資保持了穩中有增的態勢。截至目前,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4000多億元,經營性物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9%,併購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1%。今年1-7月,商業銀行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3.1萬億元,有效支持了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房地產工作的決策部署,聯合相關部門繼續推動壓實地方政府、房地產企業、金融機構各方責任,更好發揮城市協調機制作用,指導金融機構持續做好房地產金融服務,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謝謝!

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於農業保險的。近年來,金融監管總局在促進農業保險、服務農業生產以及規範農業保險發展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圍繞農業保險的高質量發展,還將推出哪些政策舉措?以及應對當前氣象的變化,農業保險的產品方面會有哪些創新發展?謝謝。

尹江鰲:

好,謝謝您的提問。農險是保障農業生產的一個重要手段。金融監管總局近些年來着力推進農險轉型升級,增強保障服務能力,取得了積極進展。今年上半年,農險賠付475億元,同比增長5.1%,惠及農戶1626萬戶。具體來看:

我們圍繞“擴面、增品、提標”,擴大農險覆蓋面和保障水平。今年我們將玉米、小麥、水稻這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擴大到全國所有地區,經測算,爲全國農業生產增加的保險保障大概4000億元。同時,我們也豐富地方特色農險產品,比如廣西推行了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應該說我國各地農業生產的差異比較大,地方特色農險探索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促進農險業務規範,強化農戶利益保護。出臺了《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辦法》《農業保險精算規定》。發佈地市級三大主糧成本保險行業基準純風險損失率表,主要是爲了支持各地區差異化定價。同時我們部署開展農險年度專項檢查,通過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爲,促進業務的規範。

我們加強農險標準化建設,推動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組織行業編制了種植險、養殖險、森林險承保理賠服務規範,指導行業制訂《農業保險產品開發指引》,發佈三大主糧等保險示範條款。總體來看,應該說都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推動農業強國建設,需要農險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去年我國農業增加值大概9萬億元,居全球首位。同期,我國農險保障金額大概是5萬億。這個比例大體說明我們農業保險還是大有可爲的。下一步,我們將深化農險改革,拓寬農險服務領域,服務農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多層次農險產品體系,從保障重置成本向保障經濟價值延伸,提升農險保障水平。推動出臺主要險種的純風險損失率、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行業示範條款、精準投保理賠政策文件,促進農險規範經營。

關於氣象變化方面,我們也將引導保險公司積極主動應對,穩步開展天氣指數保險、區域產量保險等創新試點;推動農險逐步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轉型,由保生產環節向保全產業鏈擴展,逐步形成對農業發展的綜合性保險保障體系。謝謝。

邢慧娜:

好,最後一個問題。

科技日報記者:

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力度,請問金融監管總局在科創金融改革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將從哪些方面佈局?謝謝。

王勝邦:

謝謝媒體朋友對科創工作的高度關注。大家都知道,中國正在從高速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重要着力點。在整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科技企業或者說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進一步加大科技金融的創新,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建立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面臨的重要任務。金融監管總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強化監管引領,促進銀行保險機構加大對科技企業的投入,着力培養耐心資本和長期資本。大家都知道,科技企業跟其他行業有明顯不同特徵,具有創新驅動、技術密集、高成長性、研發週期長,不確定性高的特點,所以傳統的融資模式也不能完全適應它。因此,金融監管總局做了一些工作。

第一,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了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還專門就科技金融發佈了文件,就是關於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的通知,進一步優化了科技信貸服務機制,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對處於不同行業、不同成長階段的科技型企業提供差異化、針對性金融服務,不斷提升服務效率,適應不同企業的金融需求。金融需求既包括融資,也包括融智,在不同階段,它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在初創期,他可能需要股權投入,在成長期可能需要貸款投入,進入成熟期之後,可能更多需要保險產品,對沖不確定性的風險。

第二,積極創新金融產品。規範發展“貸款+外部直投”、科技保險、科技領軍企業供應鏈金融等專屬金融服務。金融監管總局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線上登記無紙化,提高了科技型企業的融資便利性。指導大型銀行開展知識產權估值,因爲登記、估值問題是我們獲取融資的重要前提條件,如果不能準確估值,貸款發放和融資就面臨挑戰。剛纔肖遠企副局長也向大家通報了情況,6月末,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0%,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餘額是2340億元,同比增長38%。

第三,進一步發揮保險資金的風險保障和長期資金優勢。科技型企業創新活動的不確定性比較高,保險的風險保障功能與之天然適配,6月末,保險公司爲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推廣應用等科技活動流程風險提供保險保障6萬億元。我們也支持暢通原來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風險投資存在的一些政策障礙,有一些大型的保險公司積極參與各類基金和股權投資,7月末,保險資金長期股權投資2.7萬億元。

第四,完善科技金融監管激勵,提升科技金融專業服務能力。科技型企業有個特點,就是輕資產,研發週期長,不確定性也比較大,過去我們銀行在授信的時候,對傳統企業信用評價是看它的資產和信用記錄,是以物的評價爲基礎的,對科技型企業就不適用了,怎麼樣進一步健全它的信用評價體系,要從過去的看財務報表、看押品,轉向看能力、看產品、看前景。過去我們的信用評級是向後看,科技企業的信用評級是向前看,我們鼓勵銀行開展差異化的信用評價體系,更加符合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經營特點。

科創型企業從一個專利、一個技術,到最後量產,中間肯定要經過很長的過程,所以短期的績效評價,很難衡量它的股權投資和貸款的業績表現,我們鼓勵銀行探索較長週期的績效考覈方案,適當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建立盡職免責機制。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改革的精神進一步推動科技金融的政策走深走實,在科技創新活躍地區設立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區,爲企業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研究以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爲平臺,擴大股權投資試點範圍。研究提高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比例。支持保險公司投資,鼓勵更多的保險資金作爲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入到科技領域裏,也支持理財公司等金融機構依法依規參與科技金融服務。

謝謝大家!

邢慧娜:

時間關係,我們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裏,大家有問題,會後還可以繼續保持溝通。謝謝幾位發佈人,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

本文編選自中國網,智通財經編輯:陳雯芳。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