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期報告的密集發佈,市場走勢依然呈現平淡態勢。
以港股市場爲例,經過近59年的波動,香港資本市場似乎正面臨全球金融環境中的邊緣化風險。值得注意的是,自1964年以來,恆生指數的50個季度移動平均線一直被視爲穩固的支撐水平,但受近2年的全球大環境影響,其支撐破位下滑至100個季度移動平均線以下,指數點長期低位徘徊在17000點水平。
大盤整體氛圍較爲低迷,各個板塊表現不佳,可近期催化醫藥市場發展的政策可層出不窮。
如7月5日,有關部門正式通過了《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這一舉措旨在全面促進創新藥行業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緊接着5天后,國家藥監局發佈了《中藥標準管理專門規定》,該規定將於2025年初正式生效,預示着中藥創新藥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7月23日,國家醫保局頒佈了《按病組和病種分值付費2.0版分組方案並深入推進相關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的特例單議機制,對創新藥及高值醫療耗材的廣泛應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隨後,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大力度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政策措施》,計劃投入數千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以推動設備更新換代,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
趕在當月最後工作日,7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具體意見,該意見從八個維度出發,包括強化創新源頭、優化臨牀資源配置、加快審批流程、推廣創新產品應用、加強企業服務及產業化支持、深化投融資合作、挖掘數據資源價值以及推動產業國際化等,全面助力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
8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激勵並提高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
面對高頻的政策利好,在“2024西普會”上,中康(02361)科技董事長吳瀚對智通財經APP表示:“從客觀理性的視角出發,醫藥板塊無疑是一個具備長期增長潛力的產業。儘管此前受醫保政策調整及其他多種政策與措施的綜合影響,該板塊面臨一定挑戰。但我國龐大的市場規模與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爲醫療健康產業及生物醫藥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與方向並未發生根本性改變。而目前下發的種種利好政策也是對行業正面的肯定,顯然能促進整個產業持續向上的發展事態。”
事實上,除政策加持外,藥品零售行業的市場規模和消費潛力似乎也在隨着“城市羣”的蓬勃發展表現出連鎖效應。
據智通財經APP觀察到,隨着多個城市不斷融合形成了多個規模龐大的城市羣,其居民羣體和經濟資源的集中爲藥品零售行業開闢了全新的發展空間。城市羣內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以及對健康問題的日益關注,使得其對藥品和健康產品的需求急劇增加,從而展現出強勁的消費動能。與此同時,城市羣內部完善的交通網絡和信息交流平臺,爲藥品的快速流通與廣泛銷售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進一步加速了市場規模的擴大與繁榮。
而這一結論也從“中康CMH”發佈相關報告中得到印證。其數據顯示,規模化的24個城市羣2023年藥品零售銷售規模爲3929億元,佔全國藥品零售銷售總規模的72.8%。
其中,藥品零售銷售規模大於200億元的城市羣有6個,包括珠三角、成渝、長三角東部、京津冀、長三角南部和長三角北部城市羣;藥品零售銷售規模在100億-200億元區間的城市羣有12個,藥品零售銷售規模在100億元以下的城市羣有6個。
2023年城市羣藥品零售銷售規模排名(單位:億元)
從十強市場份額佔比來看,24城市羣十強平均市場份額爲35.8%。其中,十強市場份額超過50%的城市羣有5個,分別爲滇中、烏昌石、環鄱陽湖、關中平原和蘭-西城市羣;十強市場份額佔比在30%-50%的城市羣有14個;十強市場份額佔比在30%以下的城市羣有5個。
數據具有客觀性,“城市羣”不僅加強了醫藥零售市場的集中度,同時也顯著提升了其細分市場的潛力,展現出持續放大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