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業的寒流依然在狠刮,6月零售市場繼續萎靡。
香港統計處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6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9億港元,同比下跌9.7%。扣除其間價格變動後,6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同比下跌11.2%。
從上半年來看,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同比下跌6.6%。
零售業告急,多行業受挫
過去數年來,香港零售業遭遇多年不遇的危機,被社會事件、新冠疫情、移民潮、消費模式轉變等諸多負面因素連連重擊。
當下而言,香港零售業仍未止跌回穩,持續受壓制。
一方面,撐起香港零售業增長大梁的内地遊客到香港旅遊的目的和消費模式,已從過去的購物為主轉變為更加注重深度特色遊,這對香港的消費市場帶來了新的挑戰。另一方面,港人的消費目的地也不再僅局限於香港本地,隨著港幣升值、香港往返大灣區交通便利度的提升,「港人北上消費」成為新風向,從而壓制了香港本地消費需求。
香港旅業網數據顯示,疫情放開以來,儘管訪港旅客人數持續復蘇,但表現不及預期,並且與疫前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在今年二季度,訪港旅客總人次為992萬,僅相當於2019年同期1664萬人次的約60%。
旅遊業對香港經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旅客回流表現不佳,令香港很多行業很受傷,其中包括零售業、餐飲業和地產業。當中有零售業和餐飲業結業潮不斷,讓人們對這座城市的商業前景產生了擔憂。
香港本地零售龍頭莎莎國際(00178.HK)業績表現不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第一財季整體營業額同比下跌9.8%,其中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的營業額同比下跌20.4%,而中國内地的營業額同比增長66.5%。
一些依靠商鋪產生收入的地產巨頭也不好過,九龍倉置業(01997.HK)和九龍倉集團(00004.HK)近日均披露盈警公告,預計中期業績雙雙產生虧損,商場和寫字樓物業業務表現不佳為業績變臉重要原因。九倉置業主席吳天海近日表示,香港零售目前受利率高、匯率高及空缺高的問題影響,需要時間調整,待該些不利因素減退後,情況會改變。
春風將至?
短期看,香港零售業仍面對多項挑戰,市場回暖尚需時間。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近日認為,利好因素正被港人外遊趨勢仍然嚴峻等多種壞消息抵消,估計零售銷售跌勢或會持續至明年初。
實際上,利好因素能否「戰勝」負面因素,託舉香港零售業回溫,我們需要繼續做進一步觀察。而近來,利好因素持續增多,香港零售業的春風或正趕在路上。
先從宏觀層面看,香港經濟正出現回升。近日香港統計處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香港GDP同比增長3.3%,這一增速超過了此前市場預期的2.7%。同時,該季度的環比增長率為0.4%,也高於預期的0.3%。
在外部貨物需求持續的支持下,香港今年二季度整體貨物出口繼續錄得強勁增長,貨品出口總額同比錄得7.6%實質升幅,貨品進口則實質上升3.4%,升幅均高於上季。
不過受到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改變,以及港元匯率高企的影響,二季度私人消費開支轉為輕微下跌。
為推動消費,中央政府推出的多項惠港措施,港府亦大力提振市面氣氛。港府昨日(8月1日)表示,當日起將内地居民旅客自香港進境内地攜帶行李物品的免稅額度由人民幣5000元提高至12000元,同時保留在進境口岸免稅店額外購買人民幣3000元免稅商品政策的措施,擴展至所有口岸。
港府發言人表示,新措施受到内地居民旅客歡迎,相信新措施有助於為内地居民旅客的訪港旅程帶來更豐富的購物體驗,推動多元化旅遊發展,並刺激香港零售業。
過去幾年不少外企撤出香港,引發市場擔憂,但這一趨勢正在改善,有利於增強市場信心。香港投資推廣署數據顯示,該署今年上半年共協助322間内地及海外企業在港開設或拓展業務,同比上升43%,這為香港經濟帶來達383億港元的投資和創造超過3500個新增職位,分别較去年同期上升6%和44%。
在該322間企業中,内地企業有150間,其餘主要來源地為美國、英國、新加坡及法國等。
此外,由於日元持續貶值,香港投資者近兩年來對日本房產興趣盎然,紛紛赴日購房,以尋求長遠收益與資產增值。
但7月以來,日元兌美元持續升值。同時,美聯儲9月降息已箭在弦上,日本央行也時隔17年首次加息,還表示將逐步加息。這兩大因素,或推動日元繼續走上升值通道, 從而導致赴日旅遊的港人減少,並促使在日投資房產的港人回流。
香港零售業其實亦有邊際好轉迹象。相較於今年4月及5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分别為14.7%及11.4%的跌幅,6月的跌幅正明顯收窄。
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近日向媒體表示,「香港零售業轉折點還是要熬到美國降息。只有降息之後,香港金融部門才能更活躍,提高收入後,大家才可能重新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