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三巫日和PMI報告重挫輝達,PCE指數能否如期放緩?【美股週報】

發布 2024-6-24 下午05:26
三巫日和PMI報告重挫輝達,PCE指數能否如期放緩?【美股週報】
NDX
-
US500
-
MSFT
-
GOOGL
-
AAPL
-
AMZN
-
NVDA
-

投資慧眼Insights - 輝達勇奪美股市值第一寶座後失色,三巫日和創兩年新高的PMI指數打擊美股多頭。AI科技股交易仍是趨勢,但買方疲憊、商業活動回升、美國大選等因素仍帶來諸多風險。本週PCE指數是否如期放緩?

市場回顧上週(06/17-06/21),全球主要股市多數上揚,唯日股小幅走弱,台股強勢領跑,歐洲股市回暖,歷經「三巫日」和PMI指數走高挑戰的美股驚險收漲,港股跌勢暫止。

上週前面大部分時間裡,低於預期的美國零售數據和略超預期的初請失業金數據提振聯準會年內降息前景,但週五公佈的創兩年新高PMI指數及「三巫日」加劇市場波動,美股有所承壓。道瓊指數四連漲、累漲1.45%,標普500指數三週連漲,那斯達克指數驚險收平。

個股方面,上週美股三兆市值巨型股的市值排名輪轉,輝達(NVDA.US)一度超越微軟蘋果成為總榜第一,隨後輝達兩日蒸發超2000億美元,跌落第三。輝達上週累跌超2%、蘋果(AAPL.US)跌超3%、微軟(MSFT.US)漲近2%、谷歌(GOOG.US)和亞馬遜(AMZN.US)漲近3%。

港股上週呈現倒「V」走勢,下行主因是缺乏利好消息和美元走強抑制風險偏好。有券商指出,恆生指數風險溢價處於滾動兩年平均水平,估值具有承接力,預計短期仍在18000點附近區間波動。

台股上週買氣延續,唯獨因美股「三巫日」有所拖累。有分析指出,台股多頭勢頭不變,短期修正屬正常反應,隨後應關注密集登場的上市股東會,有不少公司高層已表露樂觀看法。

【全球股市上週漲跌幅,來源:MacroMicro,日期:06/17~06/21】

零售數據提振降息,而PMI和三巫日壓制多頭上週早些時候多數時間裡,美股投資氛圍整體上維持了此前公佈的5月CPI報告帶來的降息樂觀預期,零售數據降溫也加強了這種前景,而週五的Markit PMI數據和「三巫日」打擊了多頭勢力。

上週二(18日)數據顯示,美國5月零售銷售環比增長0.1%,不及預期的0.3%,前值也從0%下修至0.2%,體現出在高通膨、高利率和降溫的就業市場等壓力下,美國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變得更加謹慎。

Dakota Wealth Management高級投資組合經理Robert Pavlik表示,「弱於預期的數據告訴我,消費者仍處於艱難時期,經濟仍在向前發展,但步伐已放緩。聯準會必須開始考慮降息,可能早於今年年底。」

凱投宏觀北美首席經濟學家Paul Ashworth認為,「也許家庭並不像我們開始相信的那樣不受利率上升的影響。誠然,我們預計消費者不會全面下滑,但從邊際上看,即使消費增長以及由此產生的GDP增長小幅放緩,也足以讓處於微妙平衡狀態的聯準會傾向於6月降息。」

而另一方面,週五公佈的PMI報告顯示美國商業活動仍然非常活躍,這打擊了剛恢復不久的降息預期。

數據顯示,美國6月Markit綜合PMI初值54.6,預期54,創26個月新高;製造業PMI初值51.7,優於預期的51,連續第二個月擴張,創三個月新高;服務業PMI初值55.1,為近26個月新高,遠超預期的54。

報告公佈後,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上行,美元指數快速拉升。不過在通膨指標方面,綜合PMI價格接收指數將至2020年以來第二低,通膨壓力有所緩解。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首席商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評論稱,「美國PMI數據初值顯示,6月該國經濟的擴張速度創兩年以來新高,預示著第二季將以令人鼓舞的強勁勢頭收尾,同時通膨壓力有所降溫。」

對於美股大盤上週後兩日的疲軟,Horizon Investments的投資組合經理主管Zachary Hill表示,「我們的表現十分強勁,尤其是在過去幾週的標準普爾500指數中。因此,看到事情暫停並穩定下來並不感到驚訝。」

隨著上週標普指數突破5500點、那斯達克指數七連漲後轉跌,不少分析師指出市場出現了買家疲憊的跡象,近期美股回調的呼聲也開始走高。

展望後市,Piper Sandler的Craig Johnson表示,「標普500指數和那斯達克指數的看漲勢頭依然完好,但近期超買狀況加上廣度不斷惡化,股市很容易出現回檔或調整。」

Financial Improment Group的Andrew Thrasher認為,「賣家正在進入市場,多頭正在刀鋒上跳舞。現在一切幾乎只依賴輝達和蘋果,這不需要太多努力就有可能摧毀這個市場。」

上週五,美股「三巫日」重挫輝達等股票,在週五到期的5.5兆美元各類證券衍生品中,與輝達相關的衍生品合約價值位居第二,僅次於標普指數。週五尾盤,標普指數交易量比平常均值飆升30%,輝達盤中一度跌近5%,收跌3%。

有分析指出,規模高達800億美元的科技行業ETF(代號XLK)是本次指數調整的關鍵。由於重倉股持股比例限制,XLK需在這「三巫日」這天賣掉蘋果,買入輝達。

美銀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認為,AI狂熱令輝達在上週一一度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也推動了創紀錄的資金流入科技ETF;但儘管投資人仍覺得需要更多的AI交易,所有資產配置者都擔心股權集中風險。

Strategas的Nicholas Bohnsack表示,股票估值已上升至曆史區間的上層,對於新資金而言,遠期回報的情況並不是特別強勁。

聯準會官員主基調:一次降息,視數據調整上週,多位聯準會官員發表了公開講話,對於降息的總體態度與6月政策會議的利率點陣圖顯示的一致,認為年內降息一次是比較合理的預測,同時強調了需要更多經濟或通膨降溫的數據以增強通膨回落至政策目標2%的信心。

上週,費城聯準銀行總裁哈克表示,儘管5月通膨報告令人欣慰,但聯準會仍需更多證據來確信通膨正朝著2%目標穩步前進。哈克預計,按照其基本預測,如果經濟形勢符合預期,年底前降息一次是合適的。

但他也補充道,面對經濟的不確定性,聯準會有可能在2024年降息兩次或不降息,決策將完全取決於未來的經濟數據。

聯準會「三把手」、紐約聯準銀行總裁威廉斯表示,近期通膨數據令人鼓舞,確實看到了去通膨的過程在繼續,並預計今年下半年和明年通膨將繼續下降。

里奇蒙聯準銀行總裁巴爾金上週強調,在看到通膨持續將至2%目標前,他不會考慮改變利率,他預計未來降息一次後按兵不動是合理的。

巴爾金表示,「我們仍處於通膨的尾端,但問題是,我們完全回到正軌了嗎?我認為很難判斷從去年下半年、今年第一季或最近幾週的數據中應該汲取多少信號。」

本週財經前瞻:PCE、聯準會官員、美國大選、輝達繼5月CPI報告後,市場預期本週五將公佈的PCE指數報告也呈降溫跡象,PCE個人消費支出指數是聯準會最青睞的通膨指標。目前的共識是,美國5月PCE年率將從2.7%放緩至2.6%,月率從0.3%降至0%;核心PCE年率放緩至2.6%,月率降至0.1%。

另外,週四將公佈美國Q1實際GDP數據。

事件方面,本週鮑曼、巴爾金、戴利、庫克等多位聯準會官員將發表講話,市場關注他們對於通膨、經濟和降息等方面的最新表態。

2024年美國大選正在逼近,當時時間27日晚將迎來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和前總統川普的首場候選人辯論。除了他們對經濟、政治等辯題的看法外,市場關註這兩位候選人的身體狀況能否在這場需要全程站立的辯論賽中撐住。

本週三(26日)的輝達2024股東大會也值得關註,投資人希望聽到管理層對公司發展規劃的表態以及近期拋售股票的解釋。

財報方面,美光科技(MU.US)將於週三盤後、耐吉(NKE.US)將於週四盤後公佈最新業績。

市場觀點近期關於通膨方面的數據令人鼓舞,CPI報告和PMI報告中的通膨指標均表明價格壓力正在減緩,朝著聯準會2%的政策目標持續邁進。但另一方面,美國的商業活動的超強勁復甦預計會為通膨形勢帶來不確定性,聯準會官員也不斷強調未來數據的重要性。

總體來看,在消費者情況減弱和通膨前景穩步改善的背景下,市場投資人和政策製定者都達成了年內降息一次的共識,這對美股而言是一條「底線」。

展望未來,儘管AI交易仍佔主導,美國大選的新動態也將為各個行業帶來新的催化劑或利空,也需留意風險偏好和市場廣度的動態變化。

原文鏈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