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東吳證券發表研報認爲,隨着今年對個股確定性要求較高,創新藥板塊也不例外。國產創新藥國際化將是創新藥選股的主要標的,年初以來創新藥國際化確定性高的標的股價走勢異常強勢;近日國內創新藥出海好消息不斷,如亞盛醫藥的第三代BCR-ABL奧雷巴替尼以首付款及里程碑13億美金授權給國際巨頭武田製藥;近日和黃醫藥的VEGFR靶點的呋喹替尼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在歐洲獲批。
本週、年初至今醫藥指數漲幅分別爲-2.72%、-18.25%,相對滬深300的超額收益分別爲-1.42%、-20.13%;本週生物製品(-1.79%)、醫療器械(-1.91%)及化藥(-2.15%)等股價跌幅較小,醫療服務(-4.41%)、中藥(-3.96%)及醫藥商業(-3.67%)等股價跌幅較大;本週漲幅居前諾泰生物(+26.07%)、金凱生科(+23.83%)、南華生物(+17.26%),跌幅居前葵花葯業(-13.04%)、廣譽遠(-12.86%)、健民集團(-10.55%)。漲跌表現特點:本週醫藥板塊大小市值出現普跌,小市值個股跌幅較小,但諾泰生物業績超預期拉動GLP1板塊上漲。
隨着今年對個股確定性要求較高,創新藥板塊也不例外。國產創新藥國際化將是創新藥選股的主要標的,年初以來創新藥國際化確定性高的標的股價走勢異常強勢,例如科倫博泰、百利天恆、海思科等;近日國內創新藥出海好消息不斷,如亞盛醫藥的第三代BCR-ABL奧雷巴替尼以首付款及里程碑13億美金授權給國際巨頭武田製藥;近日和黃醫藥的VEGFR靶點的呋喹替尼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在歐洲獲批。創新藥出海,重點推薦:科倫博泰、百利天恆、和黃醫藥、海思科等。另外和黃醫藥呋喹替尼的OS、PFS都達到臨牀終點於歐盟獲批,根據WHO數據,結直腸癌是全球第三大腫瘤,每年全球新增190萬患者,隨着年內日本也會獲批,成爲結直腸癌靶向治療新選擇。
和黃醫藥呋喹替尼如期歐洲獲批上市,呋喹替尼是歐盟十多年來首個針對mCRC(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新型靶向療法。歐洲每年新發54w CRC 患者,美國每年新發15w,日本每年新發15w。呋喹替尼去年年底美國獲批,已經寫入NCCN指南3L CRC一級推薦。2024Q1美國銷售額約5000w美金,全年海外銷售額至少1.4億美金。日本今年9-10月份有望獲批上市。國內銷售持續增長,目前院內銷售市佔率高達47%。呋喹替尼聯合化療針對2線胃癌國內申報上市中,今年Q3上市可能性較大,市場潛力是CRC的2倍。
阿斯利康奧希替尼新適應症上市申請獲得受理,治療特定基因突變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聖和藥業甲磺酸瑞厄替尼片獲NMPA批准上市,用於特定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康諾亞CD38單抗CM313的I/II期臨牀研究結果顯示能快速、持久提升患者血小板計數;6月21日,阿斯利康宣佈,該公司奧希替尼的新適應症上市申請正式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受理。根據臨牀試驗進展,推測此次申報的新適應症爲:用於在接受含鉑根治性放化療後未出現疾病進展,且具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外顯子19缺失(Ex19del)或外顯子21(L858R)置換突變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療;6月17日,聖和藥業宣佈,其甲磺酸瑞厄替尼片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該藥物適應症爲:既往經EGFR-TKI治療時或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並且經檢測確認存在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6月19日,康諾亞宣佈,其CD38單抗CM313的I/II期臨牀研究結果已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結果顯示,CM313能夠快速、持久提升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患者的血小板計數,降低出血風險。這一研究成果展示了CM313在治療ITP方面的潛力,併爲其進一步的臨牀開發奠定了基礎。
具體配置思路:1)GLP1產業鏈領域:博瑞醫藥、信達生物、新諾威、諾泰生物等;2)CGM領域:魚躍醫療、三諾生物等;3)中藥領域:太極集團、東阿阿膠、佐力藥業、方盛製藥、達仁堂、康緣藥業等;4)原料藥領域:千紅製藥、同和藥業、華海藥業、天宇股份等;5)臨牀及仿製藥CRO:諾思格、泰格醫藥、百誠醫藥、陽光諾和等;6)創新藥領域:和黃醫藥、百濟神州、恆瑞醫藥、海思科、邁威生物、澤璟製藥-U、迪哲醫藥;賽生藥業、康諾亞等;7)醫藥商業:九州通、國藥股份、柳藥集團等;8)IVD領域:新產業、安圖生物、亞輝龍等;9)醫療耗材領域:惠泰醫療、大博醫療、三友醫療等;10)仿創藥領域:吉貝爾、恩華藥業、仙琚製藥、立方製藥、信立泰等;11)醫療服務領域:愛爾眼科、三星醫療、海吉亞醫療、固生堂等;12)科研服務領域:藥康生物、奧浦邁、百普賽斯等;13)血製品領域:上海萊士、天壇生物、博雅生物等。
風險提示:藥品或耗材降價超預期;醫保政策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