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長江證券發佈研報指出,鋰電產業鏈4月的排產預期若最終得以實現,則意味着產業鏈全年出貨及增速顯著超出市場預期,產業鏈盈利預測需要積極上調;而即使出現小幅低預期,也不影響對全年的增速判斷(因爲當前板塊標的的業績預期並不高)。然而,鋰電板塊與傳統週期股截然不同,因爲行業需求仍保持20%-30%的增長中樞,遠期行業仍有5倍以上的成長空間;同時供給端隨着盈利分位快速下降、產業融資收緊,也將出現放緩、甚至收縮;行業產能利用率會快速修復。
長江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2024年全年出貨量會是2024Q1的多少倍?
長江證券指出,鋰電行業存在季節性淡旺季、且滲透率處於提升通道,因此板塊普適的簡易盈利預測方法,是“基於1季度出貨和盈利,給予全年5倍左右的放大”,也就是線性外推。
基於鑫欏資訊統計的各環節頭部企業排產數據,長江證券在三種場景假設下進行線性外推:測算的結果是,1)各環節平均2024年出貨與2024Q1出貨的比值,在悲觀場景下是5.53倍、中性場景下是5.61倍、樂觀場景下是5.76倍。2)各環節平均下來2024年的出貨增速,在悲觀場景下是32%、中性場景下是34%、樂觀場景下是38%。
進一步分析來看,1)產業鏈4月的排產預期若最終得以實現,則意味着產業鏈全年出貨及增速顯著超出市場預期,產業鏈盈利預測需要積極上調;而即使出現小幅低預期,也不影響對全年的增速判斷(因爲當前板塊標的的業績預期並不高)。
2)超預期的全年出貨增長還是有希望兌現,一是終端方面,國內新能源車滲透率3月已經超預期抬升,而小米SU7等爆款以及潛在新車仍有望貢獻增量,“以舊換新”政策影響同樣是正面變量,單車帶電量能否超預期提升也是重要因素;儲能在國內超預期的基礎上,美國大儲瓶頸緩解可能是後續重要的增量。二是產業鏈方面,2024年比較有可能出現庫存回補(對應2023年的去庫週期)、全球化比例提升(國內電池繼續打壓日韓電池廠份額)、集中度提升(新技術迭代、出清週期下龍頭增速更快)。
2024Q2起產業鏈盈利是企穩還是可能繼續承壓?
市場在2023年底對產業鏈單位盈利的判斷,是2024年仍將繼續承壓,2025年纔有希望看到盈利能力的企穩恢復。然而在4月需求超預期以來,挺價意願加強、稼動率提升、訂單結構優化成爲部分環節盈利修復的支撐邏輯。
產業鏈各環節龍頭具備一定的“盈利安全墊”:1)稼動率彈性方面,單位折舊受產能利用率影響敏感,此外人工、期間費用同樣與產能利用率相關,考慮各環節不同的成本結構,產能利用率提升將不同程度改善產業鏈的成本。2)訂單結構優化方面,從4月排產來看,鐵鋰、負極已經率先出現部分龍頭滿產,電池龍頭的產能利用率也逼近80%;龍頭公司訂單結構優化,通過減少低價訂單的方式抬升整體盈利。
過剩週期後半段的合理盈利中樞和估值方法?
市場此前對於鋰電產業鏈過剩週期的底部判斷,是“各環節二線企業虧淨利甚至是虧現金”,作爲多年的成長型賽道,在習慣PE估值體系的情況下,缺乏盈利底部支撐將失去估值的錨。
長江證券認爲,鋰電板塊與傳統週期股截然不同,因爲行業需求仍保持20%-30%的增長中樞,遠期行業仍有5倍以上的成長空間;同時供給端隨着盈利分位快速下降、產業融資收緊,也將出現放緩、甚至收縮;行業產能利用率會快速修復。傳統週期股的PB估值、週期底部盈利PE估值等方法未必適合鋰電;按各環節單位投資額、給予合理回收期(假設10年),估算穩態盈利中樞的方式更加適合。
梳理來看,鐵鋰正極、隔膜、銅箔、包覆劑、結構件二線的單位盈利都明顯低於合理盈利中樞,隨着產能利用率提升,這些環節可能的盈利修復有望帶來更大的彈性。
風險提示
1、行業需求低預期;2、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失敗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