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7攪動車市!投資者成大赢家,小米漲近9%

發布 2024-4-2 下午08:07
SU7攪動車市!投資者成大赢家,小米漲近9%
1810
-

4月2日,港股的小米集團(01810.HK)股價大幅高開約15%,一度高見17.34港元,創近兩年來新高。截至收盤,小米收漲8.97%,報16.28港元。隨著股價大漲,小米重回4000億市值大關,總市值為4062億港元。

眾所周知,在上周三(3月28日),小米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向前」的小米汽車上市發佈會,正式發佈小米SU7,一時搶佔了各大社交媒體的頭條,堪稱汽車界春晚。董事長雷軍表示,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總體來看,這次發佈會相當成功,在微博上,雷軍的稱呼由以前的「雷佈斯」一夜之間變成「雷神」,可見網友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一方面,小米SU7的定價頗具誠意,旗下包括三個版本,小米SU7標準版21.59萬,小米SU7 pro版24.59萬,以及小米SU7 max版29.99萬,整體控制在30萬以内,相比此前的網傳售價30萬以上,明顯低了一個檔次。

小米SU7的功能性頗具亮點,比如max續航能力是810公里,充電15分鍾能跑510公里,解決了新能源汽車用戶的續航痛點;智能生態系統亦是亮點,小米SU7在家就可以自動備車,上車後可以語音讓小愛同學調車窗後視鏡,過收費站還能讓它打開付款碼等。

此外,小米SU7還有各種細節設計,比如車的防曬很到位,對女性用戶相當友好;送了冰箱方便冰可樂,怕可樂滾還做了防滾設計,前面做了3個接口方便接手機支架甚至運動相機等等。

另一方面,小米SU7的外觀神似保時捷,在這個顔控的時代,自然被消費者津津樂道,有網友調侃稱「小米知時捷,當春乃發售」,更有網友直呼小米SU7為「保時米」。

對此,出現了部分質疑的聲音。號稱「下周回國」的賈躍亭在微博直言,「小米造車的執行力和營銷能力誠然值得點贊,但是,山寨文化、走捷徑模式和follower思維卻被很多人奉為圭臬,令人擔憂。」

但大多數網友並不care,很多年輕人本就買不起保時捷,現在一款轎車僅需20多萬,堪稱保時捷平替,而且顔色時尚,多數人自然是接納的。有網友戲稱「誰會介意自己的老婆長的像劉亦菲?」

在小米汽車上市發佈會後,小米SU7開啓預定,4分鍾大定破10000台,7分鍾破20000台,27分鍾破50000台,而在上市24小時後,訂單量達到88898台,創造國内新車發佈訂單數據之最。業内人士調侃道,小米SU7一天就賣了友商一年的銷量,一天就把自己一年產能賣光。

發佈會後,有媒體走訪了多家小米汽車門店,很多門店都擠滿了大量觀眾,有店員坦言,試駕排到淩晨2、3點是常態,「從來沒見過這麽多人。」

此前小米就曾造勢,宣稱小米SU7或是50萬以内最好看、最好開、最智能的轎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消費者購車熱情被徹底點燃。

資本市場對此相當樂觀,4月2日,在經歷了幾天的輿論發酵和訂單火爆之後,小米集團的股價跳空大漲近9%,市值增長逾300億港元,投資者情緒高昂。

機構亦表示樂觀,高盛發佈研報稱,鑒於小米銷售增長和強勁盈利前景,將該股目標價由此前的18.9港元上調至20港元,並維持買入評級。

業績方面,2023年小米集團實現營收2709.7億元(人民幣,下同),公司調整後淨利潤為192.7億元,同比增長126.3%。2023年公司的毛利率達到了21.2%,為歷史最高水平,同比提升4.2個百分點,這也反映出小米在產品定價、成本控制和高端市場策略方面的成功。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現金資源儲備高達136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此前,有投資者擔憂,公司進軍汽車行業,戰線拉的過長導致財務壓力過大。目前來看,公司的資金流動性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内汽車行業「卷王」很多。在小米SU7來勢洶洶的背景下,國内車市又迎來了新一輪降價潮,多家車企宣佈優惠,有部分車型直降2萬元。

對此,雷軍表示,「在價格戰方面,手機行業要比汽車行業激烈的多,小米從小到大都是‘卷王’,我們難道還怕卷嗎?」

發佈會上,雷軍還強調小米汽車的長期目標:通過15到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車企,為中國汽車工業全面崛起而奮鬥。

不過,另一件事,「雷神」或許有一絲擔憂。在小米SU7訂單量「爆單」的同時,小米汽車也在被一些消費者維權。近日,在某維權平台上出現了多條「關於小米SU7大定定金不退」的維權訴求,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

小米公司迅速做出了回應:「若消費者在支付定金後的7天内提出退款,小米將提供無理由退款服務。但如果超過7天,則訂單會自動鎖定,或者消費者可以在此之前主動鎖定配置。」

不過一些消費者並不買賬,認為「小米汽車的配置鎖定按鈕沒有明顯的二次確認提示,容易造成誤觸。」

有業内人士分析表示,在選擇喜歡的車型時,需要填寫個人信息、身份證號碼等具體信息,之後還有同意購買協議、支付定金、訂單鎖定等環節,不太可能像有些網友所說是「誤觸」的。

營銷的成功顯然也帶來不少衝動消費,後續小米如何解決輿論的風波,維護好品牌形象,還需繼續保持關注。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