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申萬宏源發佈研究報告稱,科創板於2019年7月22日正式開市,至今已逾四年。目前科創板已成爲擁有超560家上市公司、首發總募資額超8000億元、總市值超過5萬億元的高科技企業投融資平臺,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於科技創新型企業來說,前期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發投入,因而短期業績難免有所波動,但中長期視角看,在未來AI產業浪潮迅猛發展、國產替代滲透率加速、科技創新成爲未來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背景下,科創板以其顯著的硬科技屬性、高研發投入強度、優秀的出海能力以及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等優勢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申萬宏源主要觀點如下:
一、科創板盈利增速有望於2023年年內觸底。
截至2024年2月27日,共有461家科創板公司披露2023年業績快報,披露率達81%。按已披露業績快報公司的可比口徑計算,2023年科創板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38%,較2022年下降35個百分點,而剔除掉“-U”類公司及大全能源/東方生物/安旭生物等39家公司後降幅收窄至31%。
具體節奏而言,科創板扣非淨利潤累計增速已於2023Q2觸底,雖然2023Q3累計同比下滑47.2%,但降幅已較2023Q2收窄1.9個百分點(剔除特殊公司後降幅收窄至30.9%),其中醫藥、電子和電力設備爲主要拖累。
二、風物長宜放眼量,對於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短期業績應給予一定空間。
(1)板塊容量有待擴容,目前個別公司對板塊業績影響較大;其次,科創板內部主要行業小公司佔比較多,經濟基本面偏弱時,小公司往往業績受損更大,但隨着2024年經濟基本面的復甦,板塊有望迎來修復。截至2024年2月27日,科創板一共569家上市公司,而主板有3201家公司,創業板有1338家公司,板塊容量不足,所以會導致單個公司對整體板塊業績造成較大影響。其次,科創板中電子和醫藥行業小公司數量佔比分別爲41%和48%,遠高於創業板和主板,經濟基本面偏弱時,小公司往往業績受損更大。
(2)科創板的主要權重行業電子、醫藥、電力設備2023年景氣週期性變化是影響科創板業績最重要的原因。利潤端,2023Q3電子、醫藥和電力設備扣非淨利潤增速均爲負增長,分別爲-37.9、-23.9%和-2.1%。
電子:2023年電子全球供應鏈尚未完全修復,國內消費電子復甦進程低於預期,電子整體景氣度處於底部階段。但2024年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帶來消費電子的創新,AI手機、AIPC以及VR頭顯等新型產品有望帶動電子行業強勢復甦。
電力設備:新能源在2020-2022年經歷了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高速增長階段(2022年電力設備扣非淨利潤增速實現105.5%的高增長),進入2023年,行業在高基數背景下同時還面臨產能釋放的壓力(2021年和2022年電力設備資本開支增速分別高達77.3%和43.8%),業績增速放緩。
醫藥生物:醫藥受國內政策以及美債高利率影響需求有所放緩,但生物製品和中藥等細分領域仍有不少亮點。受政策影響,2023Q3醫藥銷售費用增速下行帶動醫藥營收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至2023Q3的1.3%。細分領域中,中藥的扣非淨利潤增速仍然有24%,其次生物製品受疫情手術需求回升景氣度有較大幅度改善。中長期視角下,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速,同時二十大報告中也將生物技術作爲未來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動能,醫藥值得戰略性重視。
(3)海外風險因素等擾動,既是“危”更是“機”。儘管海外對華的科技制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創板相關公司的發展,但另一方面這也是我國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的體現。一旦我國企業突破了“卡脖子”難題,那麼所謂的制裁也就成爲了一紙空文。自2018年《科創板日報》提出我國存在35項“卡脖子”技術以來,通過我國科技企業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有不少突破。
三、科創板四大看點與未來潛力:硬科技屬性、高研發投入、優秀的出海能力與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展望未來,伴隨着經濟基本面持續復甦、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國產替代滲透率加速以及戰略性新興行業和未來產業成爲我國新質生產力,科創板以其硬科技屬性、高研發投入強度、高出海競爭力以及優秀的公司治理能力必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1)行業分佈硬科技屬性顯著。科創板中市值佔比排名前五的一級行業分別是電子(39.0%)>醫藥生物(19.5%)>電力設備(11.6%)>機械設備(9.4%)>計算機(8.3%),硬科技屬性明顯。另外,根據Wind數據顯示,目前科創板中共有326家公司爲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佔比57%,均爲三大板塊之最。
(2)高研發投入強度。以研發支出佔營收比重來衡量研發強度,2023Q3科創板研發強度爲10%,分別高於主板、創業板8.1和5.3個百分點,且科創板近幾年研發強度均保持在10%上下。另外,2022年年報數據顯示,科創板的研發人員比重高達25.6%,分別高於創業板和主板的17.5%和11.6%,同時近幾年科創板研發人員增速均保持在30%左右的高增長水平。科創板高研發投入助力我國“卡脖子”領域不斷突破,未來國產化率的加速滲透有助於進一步打開科創板公司成長空間。同時對科技產業的政策支持也將爲科創板公司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3)優秀的出海能力。2022年科創板海外營收佔比22.2%,爲三大板塊最高。
(4)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力。科創板ESG評級在BBB及以上的企業佔比接近七成,遠高創業板的35.4%和主板的41.3%。
風險提示:
(1)本文以科創板2023Q3業績數據以及披露業績快報的科創板公司(並非所有科創板公司)做2023年業績推演,由於統計時間和統計樣本與實際口徑有所不同,因此科創板最終實際業績結果可能會與本文有一定差異。(2)技術研發進程低於預期。科創板公司技術研發進程低於預期,可能導致公司虧損的時間和幅度超過此前預期,從而對盈利造成影響。(3)國內經濟復甦低於預期,板塊盈利修復可能進一步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