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周,美國大多數經濟數據都較爲積極,在美國經濟意外強勁之際,美國消費者信心卻顯得相對悲觀。
美國密歇根大學16日公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該數據從1月的79小幅上升至2月的79.6,低於經濟學家預期中值80。儘管消費者信心呈上升趨勢,但該指數仍低於疫情前水平,相比長期以來的均值則低了6%。
這一反差令許多經濟學家感到困惑。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包括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借貸成本上升或許可以解開這個謎團。
論文認爲,消費者面臨的融資支出增加並沒有計入通脹因素,但卻會導致生活成本上升,這便是近期官方通脹數據與消費者情緒之間出現分歧的原因。
研究人員表示,消費者將貨幣成本納入了他們對經濟健康狀況的看法,而經濟學家卻沒有這樣做。他們寫道:“目前的(計算)方法排除了消費者財務狀況的核心部分。”
無法否認的是,從許多方面來看,美國經濟正蓬勃發展。失業率處於歷史低位,就業崗位數量自2020年12月以來逐月增加。此外,通脹正在降溫,美國的經濟增速已快於大多數其他大國。然而,美國的消費者信心仍遠低於疫情前水平。
作者認爲,造成這種脫節的原因是貨幣成本,由於美聯儲從2022年3月開始提高利率以應對高通脹,貨幣成本大幅上升,這導致消費者爲償還未償債務而支付的金額增加。
例如,雖然汽車成本被納入了消費者物價指數,但汽車的融資成本卻不在其中。基於這些發現,該文件提出了“明確納入貨幣成本”的通脹替代衡量標準。
此外,論文稱,貨幣成本還通過使用信用卡和其他形式的融資來影響消費者的信心。債務融資成本是影響許多消費者生活成本的一個重要因素。自疫情以來,消費者更加依賴信用卡購物。而隨着未付餘額的增加,許多人都感受到更爲明顯的壓力。
低估信貸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MarijnA.Bolhuis和哈佛大學的Karl Oskar Schulz撰文指出:“在衡量生活成本時,如果不考慮融資成本,或者不將其從總體購買成本中分離出來,那麼就會低估消費者所承受的壓力,因爲在最近的貨幣緊縮政策下,消費者的許多購買行爲都依賴於信貸。”
將借貸成本納入消費物價指數(CPI)通脹的替代衡量標準,將能夠大大縮小預期消費者信心與實際值之間的差距。作者稱,去年經濟景氣平均差距的70%以上可以用替代的衡量標準來解釋。
實際上,CPI並不總是不包括融資成本。然而,在1983年對該指數的重新設計中,由於技術原因,住房價格和融資成本被剔除,轉而採用業主等值租金,即衡量業主租用相同房產所需的費用。
最近的通脹可能會迫使決策者重新評估利率、通脹和消費者信心之間的關係。但研究人員認爲,這還需要更多時間。
作者稱:“一些模型可能不再有效,但我們還無法得知是否處於一個新的經濟範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