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崔東樹發文表示,2024年1月車市零售實現預期中的開門紅走勢,同比增長57.4%的重要因素是春節帶來的節前消費時間差異。12月份有部分銷量的透支,影響1月份的銷量,再有就是預計中的有部分車型價格回升,地方促消費的消費券等活動減少,均構成了不利於1月份的放量走勢。國家層面針對汽車行業的政策指引頻出,旨在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商務部推動“百城聯動”汽車節和“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效果顯現,多地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與企業促銷合力對年底車市構成穩定支撐。
合資與自主車企的環比走勢差異較明顯。由於12月車市的合資車企普遍衝刺力度較大,而自主車企12月相對平穩,因此1月車市形成合資車企的燃油車零售銷量環比下降15%,而自主車企的燃油車零售銷量環比增長23%。因此吉利、奇瑞、長安等1月走勢較強。入門級燃油車目前具有極高性價比,但春節前首購羣體消費卻明顯不旺。
1. 近年狹義乘用車零售走勢
2024年2024年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03.5萬輛,同比增長57.4%,環比下降13.9%。。今年1月零售平穩,相對歷年處於中位水平。
因2023年春節屬本世紀最早,因此2024年零售表現很強,主要是基數因素。未來幾個月的增長仍有恢復潛力。
2. 近年狹義乘用車批發走勢
1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208.9萬輛,同比增長44.4%,環比下降23.7%。受新能源及出口市場拉動的促進,1月廠商銷量保持高位。
2023年以來累計批發創歷史新高達2,553萬輛,1月批發有達到209萬,同比增長44%,總體走勢持續走強。
3. 近年狹義乘用車生產走勢
1月乘用車生產202.1萬輛,同比增長50.0%,環比下降24.5%。年初很多車企穩產降庫存力度較大。
1月乘用車生產202萬輛,同比增長50%。目前乘用車生產能力超強,但1月還是比較剋制的。1月部分主力企業強力調整生產穩庫存,確保經銷商體系的庫存均衡,尤其隨着美聯儲加息和上游資源價格下降趨勢,新能源車產銷相對謹慎。
4. 產銷庫存月度變化特徵
1月廠商生產謹慎,而節前促銷拉動零售較強,推動廠商和渠道庫存下降,形成了廠商產量低於批發7萬輛,而廠商國內批發低於零售30萬輛的去庫存走勢。廠商與渠道從2023年9月份到1月總體去庫存16萬輛,春節前的渠道庫存壓力大幅緩解。今年情況部分主力車企產銷謹慎,1月生產較穩,12月總體渠道庫存以確保1月春節前正常銷售。
5. 狹義乘用車促銷走勢
新能源車的促銷逐步達到高位。近幾個月的促銷持續加大,12月新能源車促銷力度的增大尤爲明顯,而1月促銷相對增長溫和,目前已經達到去年1月後的歷史高位促銷水平。
傳統燃油車的促銷在2023年2月收縮後,3-12月又開始大幅反彈,1月環比相對降低到18.3%,目前仍處於近期高位水平。
各車系的促銷走勢相對分化,合資車企的促銷力度較大。近期自主燃油車的促銷也逐步跟上。歐系和韓系近期促銷力度較強。
豪華車促銷力度持續增大到20%,處於歷史新高水平。
自主車企近幾個月的促銷總體穩定,由於自主的新能源促銷小於燃油車,出口佔比增大,因此總體促銷相對穩定。
6. 狹義乘用車各級別增長特徵
2024年1月燃油車零售增速稍高於批發。由於新能源車較弱帶來1月轎車需求佔比下降。1月轎車零售低於SUV零售。轎車中主要是A級轎車表現較好,微型轎車銷量損失較大。SUV市場高端化較強,B級和 C級的SUV同比去年較強。
7. 狹義乘用車國別增長特徵
當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爲55.1%,同比增長5.9個百分點;2023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52%,相對於去年同期增加4.6個百分點。1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60.5%,較去年同期增長8.2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吉利、比亞迪、奇瑞、長安、長城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8. 2024年1月品牌產銷特徵
2024年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03.5萬輛,同比增長57.4%,環比下降13.9%。1月乘用車生產202.1萬輛,同比增長50.0%,環比下降24.5%。年初很多車企穩產降庫存力度較大。1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208.9萬輛,同比增長44.4%,環比下降23.7%。受新能源及出口市場拉動的促進。合資品牌總體壓力最大,自主表現最好,豪華車總體不錯。
9. 新能源滲透率走勢-批發
1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32.6%,較2023年1月26.8%的滲透率提升5.8個百分點,但較2023年12月的40.7%下降8.1個百分點。
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43.8%;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4.5%;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7.2%。
10.全國新能源滲透率-零售
1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32.8%,較去年同期25.6%的滲透率提升了7.2個百分點,但較去年12月滲透率40.3%下降7.5個百分點。。
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51.8%;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2.3%;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