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業和經濟主席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在週二(1月16日)表示,儘管中美企業反對,美國似乎傾向於在2024年提高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
肯尼迪提到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經濟從大流行中復甦緩慢,儘管國內需求低迷,但中國政府鼓勵製造業和生產,導致產能過剩。
因此,他表示,它將不得不向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出口更多產品,而美國可能會以提高關稅作爲迴應。
(來源:SCMP)
香港《南華早報》(SCMP)報道稱,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的平均關稅仍然高達19.3%。肯尼迪補充說,美國還對中國商品採取了247項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包括鋼鐵、化學品、機械和汽車。
同時,中國對某些美國商品加徵關稅,這個問題仍然是兩國之間的摩擦點。#中美關係#
不過,CSIS國際商務主席威廉·賴因施(William Reinsch)表示,漫長的立法程序和美國國會缺乏共識可能會推遲任何潛在新關稅的最終頒佈。
他續稱:「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比2024年更長的時間,因爲這是一個流程問題,而且這個過程並不短。」
到目前爲止,全美範圍內尚未就提高對華關稅達成廣泛共識,這一想法也不受美國商界歡迎,美國商界一直尋求取消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時代的關稅。
儘管如此,賴因施補充稱,任何貿易法案或進口關稅調查的宣佈都會對雙邊貿易和投資產生寒蟬效應。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出現近30年來最嚴重跌幅,同比下降13.1%,至5003億美元。
小組成員指出,儘管美國及其盟國對北京的經濟和安全擔憂日益加劇,但採取聯合行動仍然非常具有挑戰性。他們指出,許多美國盟友對與中國更廣泛的脫鉤沒有太大興趣。
肯尼迪表示:「如果美國朝着脫鉤的方向發展,美國面臨的風險之一就是與世界各地的貿易伙伴步調不一致,最終導致自身孤立。」
CSIS中國商業和經濟系主任伊拉里亞·馬佐科(Ilaria Mazzocco)表示,儘管半導體和關鍵礦產已經成爲競爭領域,但電動汽車可能會成爲今年主導美中經濟競爭的新焦點。
「爭論不一定只是關於美國的電動汽車進口,這當然目前還不是特別重要,」她說。「這將與未來的進口有關。更重要的是,這將涉及整個價值鏈。」
將所有數據彙總後,中國預計將在2023年超過日本,成爲全球領先的汽車出口國,主要出口目的地從歐洲到東南亞。
但自特朗普就任總統以來實施的27.5%嚴格關稅,以及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爲國內電動汽車製造商提供補貼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在很大程度上將中國電動汽車拒之門外。
儘管如此,近年來美國對中國製造的鋰電池進口的依賴持續上升。《南華早報》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計算,2023年前11個月,中國佔美國鋰電池進口總量的份額超過70%。
肯尼迪說:「在電動汽車方面,存在一個根本問題:中國是否會成爲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或者它們只是問題的全部。」
「我認爲,如果沒有中國的一定程度參與,美國將很難實現能源轉型,特別是在交通運輸領域,特別是在電池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