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40%折扣優惠
🔥 本站AI選股策略科技巨擘, 至5月已上漲 +7.1%。把握股市正熱,加入行動。領取40%折扣優惠

通往綠色生態的關鍵“鑰匙”!GEM:全球能源轉型進行時 各國紛紛加大天然氣投資力度

發布 2024-1-11 下午05:22
通往綠色生態的關鍵“鑰匙”!GEM:全球能源轉型進行時 各國紛紛加大天然氣投資力度
UNG
-
IGAS
-
NGS
-
NFG
-

儘管如今全球都在努力使能源系統從化石燃料轉型,但幾乎每個主要地區都在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以增加天然氣在發電中的使用。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根據智庫全球能源監測(GEM)的數據,在全球範圍內,將有超過7200億美元用於在建或計劃中的天然氣管道,另外1900億美元將用於處理液化天然氣(LNG)進口的設施。

所涉及的投資總額(已承諾用於正在進行或計劃在不久的將來進行的項目)表明,傳統化石燃料行業的強大勢頭,即使清潔能源供應正在加速部署。

一旦完工,這些管道和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將在未來幾年延長天然氣的使用,並確保化石燃料在2030年以後仍將在關鍵電力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

大範圍管道資本支出

目前天然氣管道的地理分佈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歐洲,佔全球管道網絡的60%以上。但計劃中的未來管道資本支出具有更大的全球影響力。

GEM的數據顯示,北美、東亞、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東歐和拉丁美洲這六個地區在全球正在建設或即將規劃的天然氣管道支出總額中所佔的份額均在10%以上。

北美在當前或計劃項目上的支出最高,爲1064億美元。包括中國內地、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在內的東亞緊隨其後,約爲1020億美元。

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東歐各計劃在天然氣管道上投入700多億美元,這意味着幾個主要經濟體承諾擴大天然氣的使用。

管道網絡擴大

北美目前的天然氣管道網絡是迄今爲止最大的,延伸超過40萬公里(25萬英里)。

然而,就規劃管道而言,非洲大陸僅排名第六,在建或規劃的管道剛剛超過11000公里。

這意味着,一旦目前和計劃中的建設完成,北美的管道網絡將增長不到3%。

相比之下,一旦規劃的68000公里管道建成,東亞的管道網絡將躍升50%以上。在建項目完成後,東亞天然氣管道網絡將接近20萬公里,成爲僅次於北美的第二大天然氣管道地區。

東亞天然氣管道網絡的擴大,應該會導致天然氣用戶的急劇增加——從家庭到工廠再到工業工廠——這些用戶已經不再燃燒其他形式的能源。

一旦現有項目完成,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天然氣管道網絡長度將進一步增加,分別增長88%和282%。

隨着管道網絡的擴大,目前爲消費者提供各種能源的電力供應商可能會減少燃煤供應,轉而使用更清潔的天然氣,從而有助於減少污染。

但考慮到開發和擴建管道網絡的高昂費用,電力生產商也可能在完全放棄化石燃料使用之前,承諾使用這些管道數年。

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網絡潛力

建立全球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網絡是另一個明確的跡象,表明各國普遍致力於提高天然氣在發電中的使用。

根據GEM的數據,亞洲國家已經佔據了液化天然氣進口的最大份額,也是新產能的最大投資者,佔新建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總計劃資本支出的74%。

在全球計劃的1900億美元中,僅中國和印度就佔了1090億美元。

然而,德國、臺灣、巴西、意大利、菲律賓和越南都計劃在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上各投入超過40億美元,根據目前的發展計劃,還有12個國家計劃各投入超過10億美元。

再加上管道網絡的延長,這些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表明,在可預見的未來,即使電力公司繼續推出可再生能源供應,也將繼續致力於在發電中使用天然氣。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