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港交所(00388)2023年回顧:市場多元化戰略初見成效 衍生產品市場交投活躍

發布 2023-12-20 下午07:08
© Reuters. 港交所(00388)2023年回顧:市場多元化戰略初見成效 衍生產品市場交投活躍
0388
-
HCEIc1
-
HK50
-
USD/CNH
-
HSTECH
-

智通財經APP獲悉,港交所(00388)12月20日發佈《港交所2023年回顧》。2023年是港交所格外繁忙而充實的一年,實現了多項重要的里程碑,亦推出了多項嶄新舉措,包括在紐約和倫敦開設新的辦事處,業務覆蓋全球三大主要時區,加強與客戶的連繫。港交所在衍生產品、定息及貨幣產品方面的持續發展,也成功推動了其業務和產品生態圈走向更多元化,爲投資者和風險管理者提供更豐富的選擇。

年內,港交所推出了一系列值得關注的新項目和舉措,進一步提升集團的產品和服務,鞏固香港作爲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儘管宏觀經濟環境依然複雜,但香港金融市場仍持續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印證香港作爲全球超級聯繫人的重要角色。今年,港交所分別與北京證券交易所、印尼證券交易所和沙特證交所集團簽訂了合作備忘錄,探索互掛上市和共同產品開發,致力透過與中國內地、東南亞及其他國家加深聯繫以捕捉髮展機遇。印尼證券交易所和沙特交易所近日亦已相繼納入至港交所的認可證券交易所名單,其上市公司可以在香港申請第二上市。

港交所衍生產品市場在過去一年表現強勁,截至11月30日,日均成交量達到140萬張合約,較2022年同期增長4%,其中,港交所的MSCI期貨及期權產品於11月的未平倉合約量首度突破10萬張,名義價值達到42億美元。同時,恆生指數期貨期權、恆生科技指數期貨,以及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等重點衍生產品的日均成交量均於年內創出新高。

交易所買賣產品(ETP,包括ETF和槓桿及反向產品)市場日益壯大,截至11月底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達到140億港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近20%。年內,港交所共迎來16只新ETF上市,包括亞太區首隻沙特阿拉伯ETF,帶動香港上市的ETP總數增至179只。

港交所的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升級和優化,相關措施包括全年新增最多10個交易日、在滬深股通新增1,000多隻標的股票,以及將外國公司納入港股通。此外,港交所於期內推出互換通和港幣-人民幣雙櫃檯模式,不但鞏固了香港作爲領先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即將推出的中國國債期貨和A50期權產品,也預期將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爲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角色。

2023年,包括香港市場在內,全球新股市場持續受疲軟的市場情緒和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但香港的全年新股市場持續回暖。截至2023年12月15日,共有64家新上市企業,集資金額達409億港元。港交所這一年繼續致力提升其作爲全球首選上市地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就惡劣天氣下維持交易推出市場諮詢,刊發GEM上市改革諮詢總結,併爲特專科技公司來港上市開啓了新篇章。這些舉措反映了港交所致力建立穩健而充滿活力的市場的承諾。

除了上市規則改革和市場改革外,港交所還推出了多項營運優化措施,例如推出FINI和Synapse平臺,爲市場參與者提供更大的便利性和更高的市場透明度。FINI平臺將新股定價與交易之間的時間從不少於五個工作日縮短至兩個工作日,而Synapse平臺則支持參與滬深港通的機構投資者更好地管理在不同時區的交易後運作。

港交所一直積極實踐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理念,致力於提升企業管治、ESG信息披露及相關投資機會。今年11月,港交所宣佈在2024年實現碳中和,到2040年實現淨零排放,比原計劃提前十年。而在監管機構的工作,港交所則刊發了關於加強氣候資訊披露的諮詢文件,以促進上市公司過渡到全面採用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SSB)的標準。港交所的自願碳市場平臺CoreClimate也有顯著的發展,註冊參與者在過去一年中增加了兩倍,達到約80名會員。此外,港交所分別與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及北京綠色交易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探索跨境碳市場互聯互通和氣候金融相關機遇。這些行動體現了港交所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港交所作爲一家使命驅動的企業,在連繫市場及社會方面一直扮演着獨特角色。港交所與未來投資倡議研究所(FIIInstitute)和香港特區政府合作,12月首次將FIIPriority峯會帶到亞洲。這場峯會吸引了來自業界、政府、學術界的100多位傑出講者及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名與會者,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這場峯會的成功舉辦也體現了港交所對加強全球互聯互通以及加強與中東投資者和市場聯繫的承諾。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於年內表現良好,交易活動在過去幾個月有明顯的增長:11月日均成交量達到2021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未平倉合約總數按年增長17%。LME在與2022年3月鎳市場事件相關的司法案件中取得了有利的判決,證明了LME團隊的誠信,以及團隊始終將整個市場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承諾。

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儘管宏觀環境充滿挑戰,港交所今年仍取得了重大進展。隨着港交所的市場多元化戰略初見成效,我們的衍生產品市場今年交投非常活躍,支持集團的良好財務表現並反映在已彙報的業績上。我們在紐約和倫敦新設了辦事處,並且多次遠赴中東和東南亞進行海外推廣,穩步推進我們的國際化戰略。過去一年,我們也推出了多項互聯互通優化措施,數量比過去八年中的任何一年都多,鞏固了香港作爲連接中國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的角色。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新規和FINI平臺的推出是重要的里程碑,將重塑香港資本市場的未來。”

歐冠升亦表示:“我謹代表港交所感謝香港、中國內地及世界各地的客戶、業務合作伙伴、監管機構以及社會各界在過去一年的大力支持。未來還有多項重大措施值得期待,包括完成惡劣天氣下維持交易的諮詢、推出中國國債期貨以及滬深港通引入大宗交易等。我們堅信2024年又將是充滿機遇和互聯互通的一年。”

以下是今年的一些亮點回顧:

企業發展及戰略亮點

慶祝在紐約和倫敦開設辦事處,爲集團在北美和歐洲的客戶提供實地支持。

與沙特證交所集團、印尼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等國際交易所合作伙伴簽署合作備忘錄。

慶祝H股上市30週年。

與FIIInstitute及香港特區政府合作,於香港金融大會堂舉辦首屆FIIPriority亞洲峯會。

提出在惡劣天氣下維持市場正常交易的建議,提升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致力於2024年實現碳中和,於2040年實現淨零排放。

LME推出了新的行動計劃,以優化和提升其市場,包括推出多項改革,如優化收盤價計算方式和擴大金屬庫存報告範圍。

英國法院就2022年鎳市場事件作出有利於LME的裁決。

上市及首次公開招股

在《上市規則》新增章節18C,容許特專科技公司在香港申請上市。

落實在2024年實施GEM改革,包括爲大量從事研發活動的高增長企業增設上市渠道及引入“簡化轉板機制”。

將印尼證券交易所及沙特證券交易所列入“認可證券交易所名單”,容許有關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在香港第二上市。

進行多項改革提升香港上市制度的吸引力,包括:實施首次公開招股“雙重參與”改革、在2024年擴大無紙化上市機制及建議引入庫存股份機制。

建議按照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發佈的可持續發展披露準則提升與氣候相關的披露規定。

今年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與國際市場的趨勢維持一致,期內歡迎64家新上市公司,共籌募409億港元。

互聯互通機制

落實多項滬深港股通的提升措施–包括:將在香港上市的合資格國際企業納入港股通交易及在滬深股通新增逾1,000只A股。

開通互換通,世界首個衍生產品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促進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內地的利率互換交易及固定收息市場。

增加滬深港股通的交易日及宣佈在滬深港股通引入大宗交易機制。

推出HKEXSYNAPSE平臺加快滬深港通結算流程,支持國際投資者配合內地市場的T+0結算週期。

產品及市場運作

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檯模式”及雙櫃檯莊家機制,首階段共有24家香港上市企業提供港幣及人民幣櫃檯。

港交所的數碼新股結算平臺FINI於11月22日正式啓用,將新股定價與股份開始交易之間的時間由五個營業日大幅縮短至兩個營業日。

宣佈計劃推出中國國債期貨。

籌備爲香港零售基金開發一個綜合基金平臺,支持香港作爲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的發展。

歡迎亞太區首隻沙特阿拉伯ETF在香港上市。

在合資格發行衍生權證的名單上新增8只美股,進一步豐富香港市場上的國際產品。

實施衍生產品市場的持倉限額提升措施。

引入新的市場數據訂閱模式及調整移動裝置市場數據服務收費。

港交所慈善基金、企業社會責任及ESG

港交所慈善基金今年共捐出善款9,500萬港元,支持超過36個社區及環境項目,逾25萬名有需要人士因而受惠。

港交所慈善基金推出2023年社區項目資助計劃、2023年慈善夥伴計劃、大學獎學金計劃及全新的港交所研究資助計劃。

港交所員工在各項義工活動中共投入超過1,700小時,回饋社區。

與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及北京綠色交易所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區內的綠色金融及可持續發展。

LME旗下的所有品牌在2023年12月31日前將全面符合LMEH的負責任採購標準。

LME在2023年共捐出10萬英鎊善款予慈善機構。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