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期大漲大跌之後,四海國際(00120)再度走妖。
11月27日,四海國際盤中一度暴漲超過60%,成交額較此前交易日大幅增長。截至收盤,漲37.53%,報5.35港元,成交額5137.82萬港元。
從基本面看,四海國際的業務並不性感。公司主要經營業務涵蓋物業發展及投資(現時專注發展中國內地業務)、金融資產及其他投資項目。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爲2350萬港元,同比驟降97.7%;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爲-9830萬元,去年同期則爲8780萬元。
繼11月9日、10日連續兩日大漲之後,四海國際便沉寂了一段時間。此次四海國際受到追捧的原因是什麼呢?
公司晚間的一則公告似乎給了答案。四海國際公告稱,公司將發行2.55億股四海紅利股份及14.82億單位的四海紅利可換股票據。於本公佈日期,除獲聯交所批准有關四海紅利股份以及四海紅利可換股票據股份的上市及買賣外,所有四海紅利發行的條件均已獲達成。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資本運作似乎成爲驅動四海國際股價起飛的“金字招牌”。
送股合股接連 股權集中度過高
公開資料顯示,10月份以來,四海國際資本運作動作頻頻。
10月4日,四海國際發佈公告,將於12月4日以“2送1”基準寄發紅股。10月5日,四海國際公佈將於10月26日除權除息,10股合爲1股;10月27日除權除息,1股送2股。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四海國際先通過合股,將總股本從63.92億股變爲6.392億股,再大幅發行股紅利股份及紅利可轉換票據,擴大總股數。這對投資者而言,只能繼續投資現金認購發行股份,才能保證其所持股份不被稀釋。
值得關注的是,自2010年以來,四海國際進行過多次拆股、合股操作。同花順顯示,2010年8月30日,公司總股本由22.64億股(2010年4月27日)擴大爲113.2億股,變動原因爲股份拆細;2014年7月14日,公司總股本由219.99億股(2013年9月16日)變爲21.99億股,變動原因爲股份合併。
在合股和供股運作中,四海國際的股價就會迎來過山車的境遇。比如後復權後,2010年8月30日以前,公司股價區間約在20元至26元左右,拆股後一度飆漲最高點爲98.725港元,隨後又在2014年的並股舉動之下,股價曾降至冰點9.99港元。儘管可見多次拆股並股對高位買入並持有的投資者多麼殘酷。
投資者談“供股”色變的原因在於,因爲一旦公司突然宣佈合股,比如10股並1股,投資者原有持股數量僅有原來的十分之一了,若不參與供股認購,股權會被稀釋,供股之後,又繼續下跌,當投資者無力供股時,大股東就會以更低價格配股或供股,讓手中的股權在集中,如此循環往復。到最後,普通投資者要麼資金耗盡離場、要麼所持股份被不斷攤薄。
四海國際有過拆股並股的“前科”,如今在並股後宣佈大手筆發行紅利股票,對投資者又是一波考驗。
而且,四海國際有較高的股權集中度。
四海國際官網顯示,四海國際母公司及關連公司包括世紀城市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百利保控股有限公司、富豪酒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富豪產業信託等,均是香港聯交所的上市公司,實力雄厚,信譽昭著,並長期爲集團的發展,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援。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四海國際前四大股東分別爲P&R Holdings Limited、富豪酒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百利保控股有限公司、Valuegood International Limited,四者的最終控制人均爲羅旭瑞。簡言之,羅旭瑞通過上述四者持股比例高達80.1%,股權高度集中。公司僅有少量股票在外流通,加之總市值相對較小,因此少量股票交易也能引起股價大起大落。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股權高度集中,且股價容易被操控的四海國際來說,納入港股通無疑放大了其股價波動的風險。
經營狀況不佳 業績劇烈波動
基本面來看,四海國際的業務及業績均不樂觀。
根據財務數據,四海國際發展可分爲2017年以前和2017年以後。2017年之前,公司的營收甚至沒有跨過3000萬元(單位:港元,下同)的門檻,歸母淨利潤端則波動劇烈,常年處於虧損狀態。
2017年,四海國際營收突然突破億元關口,隨後進入波動狀態。2017年至2022年,四海國際的收入分別爲8.30億元、21.47億元、1.20億元、0.70億元、16.39億元及10.16億元,起伏較大。
利潤端仍不穩定,2017年至2022年,四海國際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爲0.14億元、2.02億元、-1.70億元、-1.24億元、0.34億元及0.04億元,虧損仍然不能避免。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大幅下降98%,淨利潤虧損約1億元。
業務來看,四海國際物業投資及發展業務佔比約98%,主業單一。值得關注的是,公司主業佈局較爲集中,分別在成都、天津和新疆,其中成都和天津地區只有一個綜合物業項目,新疆地區的物業則尚未開發。業務佈局狹窄,依賴少數項目,自然會有較大的經營風險,
截至今年上半年,四海國際成都的項目包括一幢商業綜合大樓(包括一座六層高購物商場之裙樓)、五幢寫字樓大樓以及一幢酒店大樓。其中一幢寫字樓大樓之部分寫字樓及商鋪單位已分別於二零二一年及二零二二年開始預售,但銷售進度緩慢。迄今,只有約192個寫字樓及5個商鋪單位已獲訂約預售或被準買家認購。天津項目的銷售計劃也延至稍後適當時間推出。
從行業來看,今年上半年辦公樓市場並沒有迎來預想的復甦,受宏觀經濟、市場新增供應等多方因素影響,辦公樓市場去化端持續承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8月,全國辦公樓開發投資額累計3036億元,同比下滑9.7%;辦公樓銷售額累計值2224億元,同比下滑16.6%。整體來看,商辦投資市場表現欠佳。
簡言之,辦公樓市場抗壓前行,業務佈局集中的四海國際表現欠佳。展望未來,預計2023年涉房政策仍然將保持溫和,開源證券預計房地產行業供需雙向收縮,總量指標處於築底階段。四海國際若不積極對主業進行調整,或將繼續負重前行。
綜上,四海國際基本面羸弱,且2000年下半年開始,再也沒有分紅舉措。主業發展不力的同時,公司不乏資本運作,儘管在合股供股之後,股價會迎來階段性上漲,但是過山車式的大起大落對投資者非常殘酷。因此,如今再度炒上天的四海國際,或許“飛”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