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彭博社撰文稱,今年本應是中國經濟蓬勃復甦的一年,在此過程中,中國的股票和債券再次成爲全球投資者的必買之物。
10個月過去了,現實卻大不相同。中國股市是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之一,投資者正以2015年以來最快的速度從中國撤出資金,人民幣匯率徘徊在16年低點附近,房地產危機波及經濟,抵消了人們期待已久的疫情重新開放帶來的勢頭。
拋售甚至讓經驗最豐富的投資者措手不及,迫使他們調整投資策略,以適應北京的新經濟模式。政策制定者不再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經濟增長,也沒有興趣救助陷入困境的房地產開發商;鎮壓澆滅了企業家精神;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裂痕幾乎沒有緩和的跡象。
當然,在中國投資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基金經理現在面臨着更復雜的局面,需要靈活的操作。以下是一些最大的投資者以及著名的中國觀察人士如何應對這種變化的局面:
T. Rowe Price國際股票首席投資官Justin Thomson
這位國際股票首席投資官認爲,「最好的投資是在你感覺最不舒服的時候進行的」——他將這一原則應用到了中國市場。
他表示,儘管由於地緣政治、宏觀經濟和監管風險,一些客戶要求將中國排除在投資組合之外,但「這種負面情緒提供了一個反向投資機會。」
他表示:「圍繞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問題是結構性的,而非週期性的,並將給經濟蒙上長長的陰影,這意味着增長率將低於過去幾十年。」不過,「投資者不應犯將經濟增長與股市回報混爲一談的錯誤。」
許多行業的供應鏈質量意味着,中國仍將是許多跨國公司的首選製造基地,而中國在電池技術和電動汽車方面的領先地位表明,汽車行業具有走向全球的潛力。
「隨着估值保持在低位,市場人氣達到極端,投資者的興趣將回歸中國,就像過去的週期一樣。」
富達國際投資組合經理George Efstathopoulos
這位全球多元資產收益基金的投資組合經理表示,一旦收益開始向上修正,那些離開中國的人將會回來。他補充稱,他對未來幾年企業業績的前景「謹慎樂觀」。#中國經濟#
「中國過去是低端製造業中心。現在是電池和電動汽車,」他說。「機會正在改變。」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方面是,如何釋放家庭的過剩儲蓄,以推動消費相關收入的可持續復甦。
他表示:「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將導致投資者在估值非常、非常低的時候重返中國。」
摩根大通全球研究部主席Joyce Chang
小摩全球研究部主席表示,儘管幾年前中國被納入主要指數是吸引被動投資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中國目前不是「主流投資對象」,因爲這些投資有一半已經退出。
「這不僅僅是一個週期性現象,對許多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她在接受採訪時說。「今年,我們認爲政府最近宣佈的刺激措施將使經濟超過5%的增長目標,但到本十年末,增長可能會降至3%左右。」
中國投資面臨的美國當局審查力度,以及發達經濟體產業政策的總體上升,也成爲一個問題。
「如果基金經理,尤其是公共養老基金,覺得他們會受到國會議員的質詢,或者受到一定程度的公衆監督或董事會審查,那就會更具挑戰性,」她在談到外國投資者在購買中國資產時面臨的問題時說。
此外,當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基準利率被釘在接近於零的水平時,投資者還沒有更多的選擇來替代中國。
她說:「如果你不是一個專門的基金,你就會說,鑑於發達市場收益率的上升,我現在還有其他事情可以做。」「鑑於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中國政府債券不再提供收益率緩衝。」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亞洲固定收益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組合經理Stephen Chang
這位亞洲固定收益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組合經理說,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已經從幾年前開始降低了在中國的信貸配置,因爲大型開發商陷入動盪,投資者的胃口變差,債券發行枯竭。
Chang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變得更具防禦性和選擇性,與基準相比,我們的配置更低,對單個債券規模持保守態度。」對於陷入困境的開發商來說,「恢復價值很難評估,預測房地產市場何時會復甦也很有挑戰性。」
即使Chang在中等風險的私營企業或估值較低的非住房領域看到機會,他也只會「在有足夠緩衝的情況下嘗試」。
他呼籲對一些未來可能被美國視爲敏感的行業保持謹慎,比如美國在半導體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做法。「我們會要求有這類風險的公司獲得額外的收益率溢價。」
Jupiter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Jason Pidcock
Jupiter亞洲收入基金的基金經理預計,股市將出現幾輪短暫反彈,但不會以可持續的方式持續下去。
他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認爲,除了允許人民幣貶值之外,政府在刺激經濟方面能做的並不多。」「但這有可能招致其他國家的報復,比如提高關稅。」
政府過去的默認行動是加強基礎設施刺激,但現在的困境是,這個國家可能擁有比實際需要更多的道路和機場。
建造更多這樣的工廠「可能會在短期內創造出一種‘糖潮’,但它並不能真正讓經濟變得更有生產力,從而帶來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當中國經濟表現優於全球平均水平時,中國股市經常陷入困境,因此,當人們普遍認爲經濟增長將從現在開始放緩時,「股市的處境將更加艱難。」
貝萊德APAC iShares投資策略主管Thomas Taw
APAC iShares投資策略主管表示,儘管未來幾個月可能會有一些戰術交易機會,但長期增持中國股票將更加難以證明其合理性。
他在接受彭博電臺採訪時表示,投資者認爲中國「更像是一個交易市場,他們不希望長期增持中國股票,因爲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長將繼續放緩。」
「中國不再是亞洲增長的動力來源。這種趨勢正在向印度、印度尼西亞甚至馬來西亞等地轉移。」
短期機會將取決於中國央行爲刺激經濟採取的措施。他表示:「分析認爲,中國央行做得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