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10月7日,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稱,總體看中國近兩年在歐盟市場迅速增長,尤其是隨着芯片短缺的影響,歐洲車市供給不足,中國汽車産品在歐洲靠超強的質量價格比獲得很好的市場認可。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22年對歐盟出口汽車55萬台增86%,2023年1-8月出口54萬台增93%,2023年1-8月出口接近2022年全年汽車出口量。其中純電動汽車在2022年出口33.8萬台增94%,2023年1-8月出口33.9萬台增95%。
歐盟委員會10月4日發布公告,稱其決定正式對進口自中國的純電動載人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公告稱,委員會收集的證據表明,中國汽車産業從補貼中受益,卻嚴重損害了歐盟工業。
中國新能源補貼在2022年底已經完全退出,而且爲了公平競爭,國家要求地方在2018年底開始就不能給新能源車補貼,規範市場秩序。隨後國家補貼有序退出,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強大。歐方發起此次反補貼調查僅依據對所謂補貼項目和損害威脅的主觀臆斷,缺乏充足證據支持,不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
中國出口歐盟的汽車表現超強增長是客觀事實。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22年對歐盟出口汽車55萬台增86%,2023年1-8月出口54萬台增93%,2023年1-8月出口接近2022年全年汽車出口量。
歐洲共有44個國家,只有28個歐盟成員國。歐盟是一個獨特的經濟和政治聯盟,由28個歐盟國家組成,共同覆蓋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英國、挪威、瑞士、俄羅斯、烏克蘭等均不是歐盟國家。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22年對歐盟出口汽車55萬台增86%,2023年1-8月出口54萬台增93%,2023年1-8月出口接近2022年全年汽車出口量。
其中純電動汽車在2022年出口33.8萬台增94%,2023年1-8月出口33.9萬台增95%。但8月中國出口歐盟電動車2.46萬台,同比降25%。8月出口下降有一定偶然因素,但也值得關注外部貿易環境對汽車出口的不利影響。
由于中國出口歐盟是全面的汽車出口,有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也有自主品牌的出口,因此中國出口數量大。而部分自主出口歐洲的非歐盟市場表現很強,例如英國和挪威等。
自主品牌在歐盟市場表現很好,今年8月的銷量達到1.52萬台(當地的乘用車銷量統計)。1-8月歐盟銷量達到7.9萬台,同比增長132%。總體看中國近兩年在歐盟市場迅速增長,尤其是隨着芯片短缺的影響,歐洲車市供給不足,中國汽車産品在歐洲靠超強的質量價格比獲得很好的市場認可。
中國自主電動車出口歐盟主要是叢2022年下半年體現出銷量數據的暴增,今年5月後出口銷量尤爲突出,這也引起了法國等歐盟國家的關注。6月就傳出要搞反補貼調查的信息,10月初的歐盟反補貼的靴子落地。
這是2023年1-8月的自主車企的歐洲銷量,這其中部分銷量較小的歐盟國家就沒列出來,歐洲中的英國和挪威等非歐盟國家的銷量很高,實際的損失應該不大。
10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純電動載人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歐洲純電動車市場不包含插混,因此我們剔除歐洲插混,只看純電的分析。
中國車企在歐洲純電動市場表現較強。上汽(600104.SH)表現很好。特斯拉(TSLA.US)的歐洲表現相對穩定。中國比亞迪(01211)和吉利(00175)的歐洲純電動表現較好。蔚來(09866)和小鵬(09868)的歐洲市場也有突破。
自主品牌在歐洲插混市場表現相對一般,占據份額不足5%。其中大部分份額是吉利的沃爾沃的份額,並非自主的真正出口,而比亞迪等的插混並未出口歐洲。
很多歐洲電動車是在中國生産的,其中合資與外資品牌的規模都很大。因此對中國的反補貼調查對中國電動車産業鏈會帶來較大的影響。
包括很多歐洲銷售的強勢品牌實際都是中國生産的,這對中國産業鏈的拉動作用不可忽視。
我們堅決反對歐盟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反補貼調查,中國電動車的強大並不是因爲獲得了巨額的國家補貼,是因爲充分市場競爭下的中國産業鏈競爭力強。但我也認爲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強大後必然伴生現象,強大了才有人關注,有人感覺不舒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調查是法國等早有提議,慕尼黑車展後才決定發動調查,應該並不突然。
由于我們強大的電池等新能源車産業鏈的産能規模巨大,如果征稅可能會帶來中國出口電動車的産業生産外遷,對中國新能源車的電池等産業鏈不利,因此我們要強力保護我們的産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