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國際(03311.HK)是港澳地區最大的總承建商之一,也是中國内地領先的城市綜合投資運營商。
作為背靠國資委的央企建築企業,中國建築國際增長確定性較強,享受到了我國基建市場發展的紅利。數據顯示,2005年-2022年,中國建築國際營業額從68.6億港元飛升至1019.8億港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7%;淨利潤從1.3億港元增至79.6億港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7%;在手總合約額從237億港元飙升至5226億港元。
進入2023年,中國建築國際經營業績繼續保持著穩步增長的勢頭。今年上半年,中國建築國際錄得營業額為551.11億港元,同比小幅增加2.4%;股東應佔溢利為48.49億港元,同比增加15.1%。公司現金流持續改善,經營業務現金淨額為1.68億港元。
新簽合約額保持增長
中國建築國際的業務區域主要包括中國内地、香港及澳門,其中來自中國内地市場的營業額在今年上半年比重為58%。
今年上半年,中國建築國際新簽合同額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同比增長7%至968.2億港元。其中,中國内地市場新簽合同額為485.9億港元,同比增長8%,來自長三角、大灣區等區域佔比達到約80%,佈局的市場較為優質。
港澳市場方面,香港建築市場自今年以來維持高景氣,而中國建築國際是港澳市場領先的基建公司,在醫院、社會住房及交通設施的建設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於今年上半年,中國建築國際在香港市場新簽合同額達到373.6億港元,同比增長36.4%。
由於中國建築國際在過去幾年新簽的合同增長強勁,目前已積累了大量的積壓項目,將支持公司在未來幾年實現可觀的收入增長。根據公司推介材料,在今年上半年,公司未完合約額達3313.3億港元,較上年同期的2851億港元增長16.22%。
在推介材料中,中國建築國際2023年的經營目標是淨利潤實現雙位數增長,新簽合同額不低於1800億港元(2022年全年為1607.3億港元)。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和澳門基建市場增長可觀。其中在香港方面,香港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等多項規劃更加清晰。香港發展局局長寧漢豪今年5月表示,香港將踏入建造業高峰期,單就政府工務工程而言,每年的開支將從現在約800億港元增加到每年上千億港元,需要進行大量工程。
澳門市場則有多項大型醫院及綜合娛樂項目正進行建設,中國建築國際在今年年初中標了澳門輕軌東線南段工程。澳門政府發佈《澳門特别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咨詢文本),提出對旅遊、會展等產業規劃,並計劃對應提升相關硬件。
科技提升項目獲取能力
中國建築國際不僅是一家建築公司,還是一家科技、投資、資產運營的綜合企業。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建築行業加快了各種創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效率,加強了管理。MiC(組裝合成建築)在香港、澳門和内地越來越受歡迎,預計將很快為建築行業帶來重大創新。
根據國泰君安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内地預計有40%的樓宇是使用MiC建設,2021年只有24.5%,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中國建築國際在施工技術上擁有端到端優勢,包括成熟的BIM(建築信息模型)平台和C-Smart系統(管理和優化整個施工周期的集成平台),這些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公司模塊化集成建設(MiC)和高端幕牆項目中。中國建築國際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加大組裝合成建築(MiC)業務的拓展力度,並將其應用到不同省份及領域,公司MiC業務順利拓展,進入全國11個省份。
資料顯示,中國建築國際依靠科技技術帶動新簽合同額實現較高增長,2023年上半年科技帶動類新簽合同額達494.5億港元(上年同期為394.6億港元),佔新簽合同額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3.6%提升至51.1%。扣除防疫項目影響,今年上半年科技帶動類新簽合同額同比大增67.9%。
美銀證券今年8月在研報中表示,在建築業升級潮下,目前對技術驅動項目的需求不斷增加,預計中國建築國際將在此利基市場獲得更多上升空間,預計技術驅動的項目將在2022至2025年引領其收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