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發布超預期盈喜,中國電力(02380)重回上升軌道?

發布 2023-7-13 下午04:02
發布超預期盈喜,中國電力(02380)重回上升軌道?

全球遭遇強厄爾尼諾現象,疊加我國進入迎峰度夏時段,致使國內部分地區高溫持續,局地溫度甚至超過40℃。此外,從7月11日開始,持續40天的“加長版”叁伏正式拉開帷幕。高溫強襲,隨之而來的是社會用電負荷攀升。據報道,國家電網經營區域用電負荷持續走高,近期單日最大用電負荷已達8.6億千瓦,同比增加7.77%。

在這樣的背景下,港A兩市的電力個股也活躍起來。以中國電力(02380)爲例,在今年年初創下3.98港元的高位水平後股價便反複下行,今年上半年公司股價累跌13.14%。若與2022年的高位相比,公司市值更是出現腰斬。而六月下旬以來,隨着行業預期向好,中國電力重拾升勢,不到一個月時間公司股價已經累漲近20%。

其實在股價向好的背後,除了行業原因,也有公司業績表現向好發展的積極因素影響。智通財經APP注意到,近日中國電力發布公告,預計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將約18億元(人民幣,下同)至20億元之間,較2022年同期上升約112%至135%。

對此公司公司表示上半年的推動盈利大幅上升的主因包括:風電及光伏受惠新增裝機的貢獻,發電量同比有所上升,很大程度抵消了水電板塊上半年因降雨量不足盈利下降的影響;火電板塊同比扭虧;以及優化債務結構後財務費用同比減少。

此優于預期的盈喜一出,多家機構發文表示看好,並上調中國電力的目標價。那麽隨着行業熱度上行,業績超預期,中國電力的估值修複之旅是否已成功開啓呢?

火電業績超預期,中國電力價值重估正當時

智通財經APP了解,中國電力成立于2004年3月,是中電國際的控股子公司,中電國際由國家電投全資持有。公司于2004年10月登陸港交所,並由一開始只從事燃煤發電業務,經曆多年的不斷開發,公司的業務已拓展至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天然氣發電、配售電及綜合能源等各方面,成爲中國唯一同時擁有煤電、水電、核電及可再生能源資源的綜合能源集團。

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公司在向中電新能源及中電國際新能源收購23家清潔能源項目公司的同時剝離大別山、姚孟火電項目部分股權,加速推進從發電企業向綠色低碳能源供應商轉型的戰略。

受益于光伏盈利增加及收購新能源公司和出售煤電企業股權産生收益,2022年中國電力的淨利成功實現扭虧爲盈。據財報顯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6.89億元,同比增長23.15%;歸母淨利潤則爲24.8 億元,相較于2021 年虧損3.9億元成功實現轉虧。

與此同時,公司的裝機結構持續優化。期內,公司風光新增裝機5GW。截至2022 年底,公司合並口徑總裝機31.6GW,其中清潔能源20.5GW,占比上升至64.94%,向2025 年清潔能源裝機占比90%的目標持續邁進。2022年,風電、光伏分別新增裝機3.046GW、1.984GW,其中公司收購風電1.6GW、光伏0.4GW。

不過分業務來看,中國電力在短時間內依然難以擺脫對火電的依賴。期內火電實現收入285.83億元,同比增長28.92%,依然是業績頂梁柱;風電營收爲52.32億元,同比增長30.72%;光伏收入錄得42.92億元,同比增長27.14%;儲能營收則大增54.63%至爲8.96億元;不過水電收入卻同比下滑12.39%至46.85億元。

而在盈利表現方面,火電板塊卻成爲公司期內唯一虧損的板塊。期內,公司火電虧損5.9 億元,而風電、光伏、水電及儲能業務則分別實現盈利13.5 億元、7.8 億元、1.8 億元及0.02 億元。

究其原因,這與煤價的持續飙漲有關。智通財經APP注意到,公司煤電業務平均燃料成本爲326.16元/兆瓦時,同比增長17.41%,使得公司2022年燃料成本達227.26億元,同比增長25.88%,但對比可見公司收入端增量大于成本端增量。

不過交銀國際指出,今年以來公司內陸電廠受惠于與中煤集團的合作,長協履約率有明顯改善,加上沿海電廠受惠煤價下跌,其預計公司火電板塊在一季度已在稅前盈利層面扭虧,有望實現全年盈利。公司也于盈喜公告中表示,火電板塊已于上半年實現盈利。交銀國際續指,二季度以來,公司股價表現持平,或是因爲市場對公司火電扭虧的預期及程度相對保守。在超預期的盈喜發布後,其相信中國電力的估值有較大提升空間,在維持買入評級的同時交銀國際給予中國電力4.12 港元的目標價,潛在上漲空間超30%。

花旗則強調,中國電力利潤增長原因是燃煤電廠利潤率,由去年同期淨虧損10.96億人民幣恢複到今年上半年淨利潤約5億,單位燃料成本按年下降9%至10%。不過,由于華南地區幹旱,水電表現不佳,或抵銷部分利潤增長。其預計下半年中國電力有望進一步削減單位燃料成本並增加可再生能源產能。

大和則表示,公司優于預期的盈利增長主要來自于清潔能源業務發展,這有助抵銷上半年水力發電較疲弱表現。大和預計火電全年點火價差將進一步從每千瓦時0.13元提升至0.16元,由于固體熱電價及標准煤價下降,預計全年年淨利潤貢獻將超過7億元。另外其預計隨着中國進入雨季,水資源將有所恢複,其上調全年水電淨利潤預測至約1.4億元。

電力需求飙升疊加煤價下行,電力板塊迎“春天”

而在行業表現方面,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首五個月,全社會用電量3532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與此同時,期內全國多地用電量實現正增長。分産業看,今年首五個月,第一、二、叁産業用電量分別實現同比增長11.6%、4.9%及9.8%。

中電聯發布報告表示,預計二季度電力消費增速將明顯回升,拉動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左右。展望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也將維持在6%左右,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炎夏到來,用電高峰期臨近,電力緊缺情形或重演。

厄爾尼諾影響下,氣溫易偏高,高溫時間點較往年提前。南方、華中、華東等仍存在硬性電力缺口的區域在用電高峰時段更有可能出現電力供需偏緊的情況。

據報道,浙江電網用電負荷7月3日突破1億千瓦,較去年提早8天,破億93分鍾後,又上升至1.02億千瓦,創曆史新高,這是浙江電網曆史上迎峰度夏最早進入負荷破億階段。而此前,江蘇電網用電負荷于5月29日突破1億千瓦,首次在5月份負荷破億,比去年夏季提前19天。據國家能源局預計,今年全國最大電力負荷可能超過13.6億千瓦比2022年增加8000萬千瓦左右。若出現長時段大範圍極端氣候,則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億千瓦左右。

對此國金證券強調,23、24年電力短缺影響將持續存在,保供需激活電力市場和需求側響應的活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力保供問題成爲各方關注焦點。當水電遇見幹旱、風電遇見高溫時,激增的用電需求會激化電力供應的矛盾。火力發電對外部條件如天氣變化等依賴性更小,運行更爲穩定,且持續性更強,可以爲社會用電提供更爲安全穩定的保障。在尚未出現效率更高、持續性輸出更強、一次性規模更大、穩定性更強的發電方式之前,火力發電對支撐全社會安全穩定用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仍以火力發電爲主,發電占比維持在70%左右。

而對于電力企業的火電業務而言,其盈利能力與煤價息息相關。今年上半年以來,在煤炭保供政策持續發力及進口煤零關稅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煤價持續下行。以榆林地區Q6000大卡非電流向市場煤爲例,截至6月30日,主流市場價格在690-730元/噸,較2023年初累計下跌505元/噸,降幅達41.56%。

再從庫存表現來看,智通財經APP了解到,2023年首五個月,生産原煤19.1億噸,同比增長4.8%;進口煤炭1.8億噸,同比增長89.6%。電力企業持續抓好電煤采購,提升存煤保障能力,電力行業燃料統計口徑電廠日均入場煤量同比增長13.1%,煤炭庫存基本處于近年高位,截至6月29日,中電聯燃料統計口徑內燃煤電廠煤炭庫存1.2億噸,同比增長2444萬噸,爲近4年以來最高,平均可用天數24.6天,爲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打下了堅實基礎。

隨着煤炭價格的下滑,相關企業的成本壓力得到釋放,對此多機構表示,考慮到煤價下滑節奏及電廠煤炭庫存天數,第叁季度火電燃料成本壓力將繼續降低。

信達證券指出,國內曆經多輪電力供需矛盾緊張之後,電力板塊有望迎來盈利改善和價值重估,電力運營商的業績有望大幅改善。廣發證券表示,北方氣溫升高帶動用電負荷曲線峰谷差率擴大、南方來水改善同時又增加新能源消納壓力,電力的區域供需不平衡、高峰供需不平衡程度持續提升。展望今年第叁季度,煤價或仍將旺季不旺,火電盈利大幅改善值得期待。

綜合來看,在季節性及極端天氣下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明顯增多的背景下,火電板塊的基本面持續向好,天風證券認爲以火電爲主的電力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續修複。中國電力作爲行業的第一梯隊企業,定將積極受益。

展望未來,中國電力將加速推進清潔能源轉型,公司計劃2023年底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超過70%,2025年底超過90%。隨着公司火電業務盈利修複,疊加綠電轉型將作爲公司的第二成長曲線,爲公司持續提供穩定利潤,帶動公司業績的穩定上行。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