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燃油車因國六B清庫存上演了轟轟烈烈的價格戰。直至如今,降價潮已蔓延至新能源汽車領域。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内超過40家汽車品牌、上百款車型,通過廠家補貼或經銷商降價等方式參與價格戰中,優惠幅度普遍在3萬-10萬元。
此次卷出新高度的價格戰,也令很多汽車廠商和經銷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因而價格戰被市場一些人士稱為「慢性毒藥」,已危害到整個行業的發展。
而近日,國内汽車市場的價格戰正迎來止戰的迹象。
16家車企承諾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於7月6日舉行的中國汽車論壇的大會論壇上,官方表示,為維護良好的汽車市場秩序,共同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積極穩定和促進汽車消費,在有關部門見證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及16家主流車企聯合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承諾書》。
《汽車行業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承諾書》内容包括:
為維護良好的汽車市場秩序,共同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積極穩定和促進汽車消費,特作出如下承諾:
一、堅持遵守行規行約,規範市場營銷活動,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二、注重營銷宣傳方式方法,不誇大宣傳、不虛假宣傳,不為吸引眼球、增加獲客而對消費者進行誤導性宣傳。
三、發揚質量為先、品質為本的工匠精神,以高質量產品,高品質服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穩增長強信心防風險等方面積極擔當,勇挑重擔,攜手為國民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據悉,該16家主流車企包括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北汽集團、廣汽集團、中國重汽、奇瑞汽車、江淮汽車、吉利控股集團、長城汽車、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以及特斯拉。
那麽,為何這16家車企選擇在這個時候退出價格戰?
一方面,按照往年的市場規律,每年6-8月的是汽車市場的淡季,不少車企為促進銷量增長開始高舉「限時降價」大旗;另一方面,工信部於上月中旬發文稱,開展2023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活動時間為2023年6月-12月。
在此背景下,一些車企將降價促銷視為產品銷量增長的「殺手锏」。但矛盾點在於,從今年年初特斯拉打響價格戰至今,行業價格戰依然沒有停下來的勢頭,這令很多車企開始厭倦了無休止的價格戰,因為他們的利潤正被價格戰一步步蠶食。
上述簽訂了承諾書的大部分車企均參與到了此輪行業價格戰中,既有傳統汽車廠商,也有頭部造車新勢力。這些頭部車企帶頭「休戰」,或對整個行業從混亂的價格戰中走出來起到很大的帶頭作用,長期來看能將行業帶回到健康發展的正軌中。
價格戰削弱多家車企毛利率
無序競爭,特别是狂打「價格戰」,對於汽車行業來說有利也有弊,但明顯弊大於利。
利處在於,很多參與價格戰的車企的銷量得到了提振,給汽車消費帶來促進作用。例如,特斯拉此次在中國市場降價後,其銷量增長迅速,而得益於其有優異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技術創新能力,特斯拉的降價令國内不少車企很難應付,從而進一步提升了特斯拉的市場份額。
但過度降價對整個行業來說,會產生很多惡性結果,如降低汽車品牌的競爭力、不利於仍處虧損狀態的車企的長期發展等。
哪吒汽車首席執行官張勇曾表示,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如果沒有毛利,參與價格戰不僅會拖垮企業現金流,而且也對用戶不負責任。
實際上,今年以來車市的價格戰對行業銷量帶來的提振作用並不是很明顯。近日中汽協根據重點企業周報數據推算,今年6月汽車銷量為250.58萬輛,環比增長5.22%,同比增長0.14%;今年上半年汽車銷量為1312.27萬輛,同比增長8.84%。
儘管上半年銷量同比實現了增長,但考慮到去年疫情影響(去年同期銷量同比下滑6.6%),今年上半年的銷量並不算可觀。
降價潮對車企們最直接的影響便是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的衝擊了。
信達證券在研報中稱,2023年第一季度汽車板塊整體營收增速為正,但因春節因素及價格戰等因素影響,第一季度行業總體營收增速有所回落。乘用車板塊因價格戰因素影響,收入增速低於零部件板塊,2023年一季度乘用車營收增速為4.9%,零部件板塊為6.5%。
受價格戰影響,一些車企毛利率出現下滑成為普遍現象。在今年一季度,廣汽集團、海馬汽車、長安汽車和零跑汽車等車企銷售毛利率環比均出現了下滑。其中,廣汽集團一季度毛利率僅為4.01%,同比及環比雙雙下降,公司表示,「受價格戰影響,自主品牌毛利率下降,導致淨利潤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