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OpenAI的大型語言生成模型ChatGPT刷爆網絡數月之後,圍繞AI的話題已滲入各行各業。與人工智能結合後更具未來科幻感的,機器人行業絕對是一個重要方向。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特斯拉的動向引發市場關注,而國内方面也有地方近日提出了工業機器人計劃。
特斯拉在AI領域的重要動向
特斯拉目前是電動汽車(EV)領域毋庸置疑的「王者」,而隨著人工智能(AI)近段時間以來的爆火,該公司也越來越被視為這一熱潮下的受益者,特斯拉在AI領域的動向被市場密切關注。
特斯拉近日在社交媒體上的「Tesla AI」賬號密集發佈了人工智能、機器人相關的多條内容。該賬號的簽名是「在車輛、機器人等領域進行大規模開發和自動化部署」,已有包括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内的接近7萬關注者。
該賬號其中一條推文稱,特斯拉正在制造自主機器人的基礎模型,其多模態神經網絡已經應用於客戶車輛——這些網絡接受任意模態,如攝像視頻、地圖、導航、IMU(慣性測量單元)、GPS等。同時,該賬號還向那些有意加入特斯拉人工智能團隊的人發出了邀請:「加入特斯拉AI團隊,打造機器人的未來。」
此外,據「Tesla AI」介紹,Dojo超級計算機將於7月份正式投入生產,特斯拉預計到2024年初,Dojo將成為全球最先進的5台超級計算機之一。資料顯示,Dojo是特斯拉在2021年人工智能日(AI Day)上推出的一款專門用於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超級計算機,在2022年的AI Day上,特斯拉公佈了關於Dojo的一些進展。Dojo有能力處理大量的AI任務,加速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和完全自動駕駛(FSD)系統的叠代,同時也將為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提供算力支持。
華泰證券認為,通過共用特斯拉汽車上的FSD自動駕駛系統,特斯拉機器人已經可以利用視覺自主識别、記憶周圍環境,構建地圖。工程師也可以通過AI對其進行肢體的模擬訓練,大大降低了開發成本。
信達證券表示,AI賦能疊加特斯拉入局,機器人產業化有望加速。從2021年特斯拉首次公佈機器人項目;到2022年9月30日展現原型機;再到2023年5月,Optimus可以實現多種精細控制、獨立導航等功能,特斯拉Optimus項目展現了較快的叠代升級速度。隨著AI技術的發展,機器人有望結合大語言模型,提升機器人的自主學習和理解人類意圖的能力,從而推進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與人機交互方式的變革,最終加速機器人產業化。
國盛證券認為,智能機器人是建立在AI大模型基礎上能落地的最大應用。AI技術與機器人的結合,將彌補當前機器人在智能性、易用性、經濟性上的短板,有效提升機器人在各個行業的滲透率。
上海提工業機器人計劃
傳統機器人可以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三類。相比其他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發展較為成熟。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歐美和日本等國的制造業就開始使用工業機器人。進入新世紀,工業機器人越來越多地融入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因素,成為高技術工業生產「明星」。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大,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也越來越高,逐漸成為一個核心載體,擁有廣泛的產業應用。例如,在智能物流領域,工業機器人可以實現自動化的配送和倉儲,從而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在智能制造領域,工業機器人可以與智能傳感器和控制系統相結合,實現智能制造和工廠的自動化升級。
所以不僅是特斯拉,國内方面也在積極探索人工智能的應用,特别是在制造業方面,機器人、數字化轉型、智慧工廠、5G+工業互聯網,這些概念雖然很早就提出,但今年在AI加成下,或許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
近日上海發佈的行動計劃就提出了三年工業機器人建設的具體目標。
在前次上海「20條」力促「算力」設施建設的基礎上,上海近日印發《上海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其中提出,未來三年新增應用工業機器人不少於2萬台,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80%以上,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力爭達360台/萬人。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為260台/萬人。這意味著三年間,上海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將提升100台/萬人。同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並加快建設智能工廠,實施智能工廠領航計劃,制定「一廠一方案」,打造20家標桿性智能工廠、200家示範性智能工廠。
除上海外,此前5月底,深圳市、北京市也均印發類似規劃,深圳市方案提及加快組建廣東省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北京市方案提及持續探索通用智能體、具身智能和類腦智能等通用人工智能新路徑,突破機器人在開放環境、泛化場景、連續任務等復雜條件下的感知、認知、決策技術。
國金證券研報稱,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2023年會開啓新一輪上升周期。長期來看,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技術全面爆發的重要變量,特斯拉、小米等科技巨頭推出人形機器人解決方案有望加速智能機器人時代的到來。我國是機器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已有成熟的技術、完善的產業基礎。國產化進程持續進行,有望引領「機器人+」時代。
國内巨頭相繼佈局機器人產業
企業方面,國内目前已有多家巨頭相繼佈局機器人領域。
近日華為成立「極目機器」佈局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注冊資本8.7億,經營範圍包含電子元器件制造、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等。此前,華為已獲得了一項「一種人機對話的系統和方法」新的聊天機器人專利授權,該專利顯示華為的聊天機器人程序可根據話題生成回復。此次成立極目機器,進一步反映了華為對機器人產業的看好。
兩個月前,小米成立北京小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由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手機部總裁、品牌委員會副主席曾學忠擔任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經營範圍為工業機器人制造與銷售,服務機器人制造與銷售,智能機器人的研發,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等。
近日,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公佈了最新的機器人研究進展,首次展示了在靈巧操作領域的成果,推出自研機器人靈巧手TRX-Hand和機械臂TRX-Arm。據介紹,靈巧手TRX-Hand擁有像人手一樣靈活的操作能力,可適應不同場景,靈活規劃動作,自主完成操作。
A股方面,浙商證券表示可關注:1)雙環傳動:國内齒輪龍頭,特斯拉國產電動車齒輪獨家供應商,有望在RV領域進一步與特斯拉開展合作;2)綠的諧波:諧波減速器國產化突破者,盈利能力行業領先;3)恒立液壓:佈局線性驅動器及滾珠絲槓等新業務,培育新的增長極;4)埃斯頓:國產機器人龍頭,高端傳動系統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