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基因檢測行業,來自資本與現金流的短期壓力與醫療行業的長期屬性之間的平衡,成爲了每個上市企業都在面臨的考驗,但對于股價再次跌破1美元的泛生子(GTH.US)來說,顯然沒有經受住這輪考驗。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去年11月,泛生子由于在連續30個工作日內收盤價低于每股1美元而受到美國SEC的退市警告。
雖然在今年1月,由于股價有所提高,納斯達克已確認泛生子重新合規。但在1月26日盤中達到區間最高股價1.23美元後,泛生子的股價再度下滑且4月末至今,泛生子收盤價幾乎都處在1美元之下,這或許也會讓其再次來到“退市邊緣”。
5月15日,泛生子披露了其2022年年報。財報顯示,公司當期實現營收6.51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22.3%。但這次雙位數的業績增長並未挽救泛生子的股價。
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泥潭
一直以來,泛生子都秉承着LDT+IVD雙軌並行的業務布局。2022年,公司之所以實現雙位數業績增長,與其深入新冠檢測不無關系。
從業務分布來看,此前體外診斷(IVD)技術和臨床實驗室自建項目(LDT)都是泛生子的基礎業務,並衍生了叁大主要業務:癌症診斷監測、癌症早期篩查以及藥物研發服務。但在新冠疫情出現後,公司業務結構出現一定變動,在診斷監測業務中,新冠檢測的收入占比越來越大。
2022年,支撐泛生子當期營收增長的關鍵,便來源于“診斷與監測”業務。該項業務在2022年營收增長22.4%,達到6.03億元,占公司當期總營收比重達到92.6%。LDT服務收入則同比增長60.5%,達到5.42億元,而其中便包括公司新冠檢測業務收入2.50億元。但隨着國內相關政策優化,公司新冠檢測業務顯然將不可持續。
除了收入端存在可以預見的增速風險外,公司在費用端面臨的問題同樣嚴峻,也是導致公司出現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2022年,泛生子銷售費用達到3.65億元,管理費用達到2.67億元,二者均連續第叁年出現增長。其中,當期銷售費用占總營收比重達到56%。
實際上,由于醫院或檢測機構這些下遊市場主體一般只會選擇與一家或幾家企業合作,企業的渠道能力不可或缺,也必然導致企業會爭搶有限的渠道。另一方面,疫情影響了正常的市場運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銷售門檻。從投入産出比也可以看出,泛生子目前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
以上也直接導致泛生子在2022年出現進一步的虧損擴大,當期淨虧損達到8.11億元,同比擴大61.3%。
另外,由于當期經營活動現金流淨流出了4.6億元,導致公司現金流情況已十分緊張。從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上來看,泛生子目前僅有大概1.76億人民幣的儲備,也就是說按照目前燒錢的速度,泛生子現金流很快將面臨枯竭的窘境。
或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通常來說,一家公司面臨現金流困境,如果其有較爲強勁的業務和發展前景,那走出困境也只是時間問題,但對于泛生子來說,新冠檢測業務停擺後,業務收入重心的LDT板塊似乎難當大任撐起公司的現金流。
其中存在的一大痛點在于LDT業務存在的政策風險。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LDT(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即實驗室自建檢測方法、或實驗室研發診斷試劑。其與體外診斷(IVD)的運營差別在于,服務對象上,IVD的主要客戶對象是有檢測能力的醫院或機構,而LDT主要對象是沒有相關檢測能力的醫院、ICL、藥企等。
另外從實施主體看,IVD受嚴格監管,需經過NMPA/FDA等主管部門審批,但LDT市場特點在于門檻較低,一般僅限在實驗室內部使用,不可像IVD試劑一樣出售給任何其他機構實驗室。
此外,二者還存在關鍵特征上的差別,即IVD實行注冊制,而LDT是非注冊的。過去LDT一直是用豁免認證的方式,允許實驗室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進行一些自制試劑的制備、研發和使用。但隨着基因檢測、大量ICL興起等新技術新業態出現,LDT使用範圍擴大、風險增多等新特征,其正在突破原有監管框架。
但目前,哪怕是醫藥醫療體系較爲完善的歐美也並無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例如FDA與CMS兩監管部門,FDA因LDT出現的新風險逐漸強化監管,但CMS及其關聯方則希望在原有框架上去解決問題,因而二者時常處在博弈過程中。
在國內,今年年初,國家藥監綜合司、國家衛健委聯合發文《關于開展醫療機構自行研制使用體外診斷試劑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LDT新政)。試點醫療機構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北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中腫、阜外醫院、北大一院等6家醫院。這是繼2022年9月征求意見稿後的首份正式文件。
另外,根據2021年3月18日,國家藥監局正式發布的最新修訂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目前國內LDT的具體管理辦法交由藥監部門制定,意味着LDT産品進入藥監局的監管視野後很有可能走向IVD,産品退出LDT階段。
從試點主體也可以發現,目前國內政策鼓勵公立醫療機構開始入局LDT模式,這使後者的監管變得更加可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爲上層建築在鼓勵LDT向IVD轉化,並及時退出。
因此,未來國內LDT可行路線在于與公立醫院合作,且率先搶奪與公立醫療機構的LDT合作機會將成爲市場競爭的一個關鍵因素。而在這一政策導向下,LDT行業內競爭就從此前的銷售能力競爭變成了與醫院合作的BD能力以及公司注冊能力之間的競爭。雖然此政策對LDT行業合規性有較大的正向意義,只是對于目前缺乏現金流的泛生子來說,未來面臨市場競爭的壓力無疑更大。
從2022年財報來看,即使面對疫情帶來的困境,泛生子依然投入了大量資源用于銷售渠道建設,但其投入産出比並不理想,如今隨着新冠檢測業務的退出,若未來其核心的LDT業務不能扛起大梁,泛生子能否實現逆境反轉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