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國內疫情政策轉變,穩增長政策效應陸續顯現,市場信心得到提振。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增信貸料將延續強勁增長勢頭,期內人民幣貸款增加10.6萬億元,同比多增2.27萬億元。其中,3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497億元。
作爲信貸生命周期裏貸後的重要環節,催收是金融機構能夠要回逾期款項的最後一個步驟。隨着信貸行業的繁榮,催收市場也在不斷擴大,相關企業的IPO動作也隨之活躍起來。
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日中國風險管理和債務催收解決方案提供商GoodFaith Technology(以下簡稱“承信科技”)在美國證監會(SEC)公開披露招股書,股票代碼 GFCX,擬在美國納斯達克IPO上市。據招股書顯示,公司計劃以4美元至6美元的價格發行300萬股股票,按照擬議區間中值計算,公司將籌集1500萬美元。
其實對于催收公司來說,想要成功上市並不簡單。早在2015年,有着國內“最大催收公司”之稱的湖南永雄就已開啓了上市之路,然而至今未果。而另一家老牌催收公司一諾銀華也在取得新叁板挂牌同意函後,因政策限制處于等待中。
那麽承信科技此次沖擊納斯達克能成功將“催收第一股”的名號收入囊中嗎?讓我們從其招股書中來一探究竟。
催收回款率增長持續,盈利表現略顯波動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承信科技上市主體爲離岸控股母公司GoodFaith Technology,注冊成立于開曼群島。而承信科技主要業務在中國境內,通過中國經營實體——蘇州承信科技及其子公司開展所有業務。
從業務來看,承信科技主要是爲中國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與信用貸款相關的定制審批貸前風險管理和貸後拖欠債務催收的有關産品和服務。
具體來看,承信科技的業務包括兩個部分。第一是信用貸款預審批階段,包含風險評估和償付能力評估産品和服務。第二是信用貸款後階段,即拖欠債務催收服務。
其中,貸後催收服務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20年及2021年,該業務收入分別爲1348.1萬美元及1709.5萬美元,占公司總收入的84.3%及82.8%。而2022年上半年該業務營收進一步攀升至2344.5萬美元,已超過2020年、2021年全年收入,收入占比更進一步增加至95.5%。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公司貸後催收業務的營收增長離不開市場需求的增長。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信用貸款收款管理市場的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約258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20年的約658億元人民幣,複合年增長率爲26.4%。預計2021年至2025年,我國信貸貸款收款管理市場的規模預計將以12.0%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有望增至1160億元人民幣。
而近年來,在疫情影響及宏觀環境多變等因素的影響下,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機構的不良貸款都有明顯上升。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爲1.71%,不良貸款余額3.8萬億元人民幣,較年初增加1699億元人民幣。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隨着小型在線消費貸款産品的興起,預計到2025年將增加到約122.9萬億元人民幣。隨着個人信貸貸款的未償本金余額不斷增加,這些貸款的拖欠率也相應提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承信科技的催收總額及回款率實現大增。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催收總額分別爲110億元人民幣、196億元人民幣、339億元人民幣及247億元人民幣,其中2019-2021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爲75.5%。
其中,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公司的催收回款額分別爲3.2億元人民幣、52.7億元人民幣和110.3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1534%和109%。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催收總額達到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5%。
受益于此,近年來承信科技的收入持續增長,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1599.79萬美元、2065.32萬美元和2456.05萬美元。
但承信科技的盈利表現卻顯得頗爲波動。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分別爲521.38萬美元、361.15萬美元及533.92萬美元;毛利率分別爲32.6%、17.5%及21.7%;淨利則分別爲127.41萬美元、40.31萬美元及316.58萬美元。
對于2021年毛利及淨利的波動,公司解釋稱這主要是由于公司收入成本的增加。據招股書顯示,自2021年以來,隨着公司貸款後拖欠債務催收業務的快速擴張和增長,其不僅擴大了運營中心的數量,還進行了業務人員的擴張。
大客戶風險加劇,行業監管趨嚴
其實作爲一家催收公司,承信科技的業績增長離不開機構客戶的支持。智通財經APP注意到,目前公司客戶包括商業銀行、電子商務平台附屬財務公司、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其他從事消費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目前,承信科技在中國超過11個城市建立了一個由16個運營中心和3個行政辦公室組成的全國網絡,與超過75家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達成合作,當中不乏平安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大型商業銀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承信科技存在大客戶集中風險,且集中度持續加劇。
承信科技于風險因素中坦言,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少數客戶。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來自最大客戶的收益占比分別爲60%、49%及79%。
公司表示這些客戶通常能夠在短時間內減少或取消公司服務的支出,因此公司無法保證主要客戶日後將維持與公司的現有業務關系及合作。若客戶大幅減少業務需求或者取消合作,都將對公司的收入和盈利能力産生重大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催收行業的合規問題也備受關注。一直以來,提到催收行業,常伴隨着暴力催收、泄露信息、影響正常生活的等字眼,這也讓該行業長期蒙上不合規的陰影。
不過近幾年,在強監管下,催收行爲得到明顯的改善。單是去年一年就出台了一系列針對催收機構、催收行爲的政策、法規。
其中,在《關于印發中國銀行業協會信用卡催收工作指引(試行)的通知》進一步規範銀行和其外包機構的信用卡催收行爲,加強信用卡催收行爲的管理與監督。《通知》中,對催收時間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其指出在沒有獲得債務人同意的情況下,不得在晚22點至早8點進行電話和外訪催收。此外,《通知》還指出嚴禁使用“呼死你”等方式頻繁致電催收;嚴禁對與債務無關的第叁人進行催收;不得以騷擾、恐嚇、欺詐等不當手段開展催收也對催收機構的不合規催收方式進行限制。
而在去年7月,銀監會下發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中再次規定“不得違法違規提供或者公開客戶欠款信息,不得對與債務無關的第叁人進行催收”,並要求從重處罰強制要求同意使用信息、將消費者提供的信息用于不當催收、擅自辦理業務等多種侵害個人信息權益亂象。
未來,若公司成功上市,承信科技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關注度將會大幅提升,從而實現業務的進一步擴張。但對于承信科技來說想要上市並不容易,隨着政策監管趨嚴,市場對于催收公司的管控力度也在不斷加強。承信科技如何在更強、更大的監管壓力之下合規作業、守住底線,這也是投資者重點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