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新冠後遺症+地緣政治壓力,蘋果公司已開始逐步將中國產能轉移至印度

發布 2023-4-6 上午03:45
© Reuters 新冠後遺症+地緣政治壓力,蘋果公司已開始逐步將中國產能轉移至印度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今年3月底,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次在中國公開露面,庫克帶着同事們去了北京的一家蘋果零售店,並私下會見了政府高級官員,討論公司的運營。「這是一種共生關係,我認爲我們雙方都很享受,」他在一次由國家贊助的技術會議上對觀衆說。他還在會上宣佈,將擴大中國一個耗資數百萬美元的農村教育項目。

庫克在蘋果職業生涯的標誌性成就之一,是他精心打造了蘋果與中國的關係,與其他美國科技公司相比,蘋果與中國的關係異常積極。二十多年來,蘋果在中國建立了龐大的製造和組裝業務,涉及數千個商業夥伴。在中國大陸有40多家蘋果專賣店,蘋果近20%的收入來自包括臺灣和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地區。

但蘋果的中國模式正面臨近年來最大的壓力。據多名熟悉蘋果運營的人士透露,即使庫克在北京緩和事態,蘋果高管也在努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蘋果努力建設印度的iPhone和配件生產地,越南是AirPods和Mac的組裝地,馬來西亞是部分Mac的生產地,愛爾蘭是供應商目前生產相對容易生產的iMac的地方,主要生產一系列更簡單的產品。蘋果運營部門的經理已經指示員工專注於採購更多的零部件,並在中國以外的地方設立生產線,應對2024年推出的更多新產品,不過蘋果公司也計劃保留在中國的業務。

蘋果還在探索如何減少對臺灣的依賴。芯片製造巨頭台積電(TSMC Ltd.)生產的許多半導體對蘋果所有產品都至關重要。以臺灣爲中心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引發了人們的擔憂,蘋果正準備從明年開始在臺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一家工廠生產少量芯片。但考慮到臺灣產能缺乏明確的替代方案,轉移芯片生產可能比轉移設備組裝更具挑戰性。

蘋果領導層擔心,如果將過多產能轉移到其他國家,或者轉型太快,中國可能會報復。在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情況下,中國消費者可能會轉而反對美國設計的產品。考慮到越南、尤其是馬來西亞製造業的現狀,該公司還擔心自己是否有能力確保這些國家的高標準質量。

10多年來,蘋果公司一直在嘗試將部分製造和組裝業務轉移到其他地方。2012年,蘋果與最大的代工製造商富士康(Foxconn)合作,在巴西生產部分iPhone機型,規避進口商品的關稅。第二年爲了應對國內政治壓力,蘋果開始在德克薩斯州的Flex Ltd.工廠生產Mac Pro電腦。兩個項目都不順利。蘋果已經削減了Mac Pro在美國的生產,現在只在美國進行象徵性的組裝。更大的轉變始於2017年,當時蘋果開始在印度生產一些低端iPhone。

隨着新冠疫情的影響,挑戰越來越多。2022年蘋果公司最重要的發佈遭遇了嚴重延誤和短缺。廣達電腦(Quanta Computer Inc.)的工廠因新冠疫情而關閉,改版後的MacBook Air推遲了幾周發佈。生產蘋果新iPhone 14 Pro設備的富士康工廠也因同樣原因關閉,導致供應問題延續到2023年。蘋果公司在2022年假日季度的收入在iPhone時代第二次出現下降。

目前蘋果最大的計劃是在印度,將與一系列合作伙伴合作,生產iPhone、AirPods、Apple pencil,以及Apple Watch、iPad和Mac的組件。蘋果已經從臺灣挑選了三家主要組裝合作伙伴在印度生產設備,包括富士康(Foxconn)、和碩(Pegatron)和緯創(Wistron)。蘋果最近還在印度新增了一家關鍵供應商Tata,負責製造iPhone的外觀,並最終組裝整個產品。

2022年蘋果生產了2億部iPhone,其中超過650萬部是在印度生產的,公司的目標是在2023年生產1000萬部。參與這一進程的人士認爲,明年這一數字可能會超過1500萬部。到2025年,蘋果可能會將多達25%的iPhone生產轉移到印度。知情人士說,蘋果還曾初步討論過將iPad和Apple Watch的生產轉移到出中國,但短期內不太可能這麼做。

過去幾年,蘋果在中國生產了第一批最新款iPhone,然後逐漸增加了在印度的生產。蘋果預計將同時從這兩個國家發貨iPhone 15, iPhone 15 Plus和鈦版iPhone 15 Pro仍將只在中國生產,印度製造iPhone 15外殼的工作已經開始。

蘋果正尋求在印度生產更廣泛的零部件和產品。蘋果與Salcomp Manufacturing India Pvt Ltd.等供應商生產iPhone充電器、電纜和盒子的現有業務預計將擴大,蘋果正在討論在印度建立金屬和塑料零件、蓋板玻璃和螺絲的生產基地。

原文鏈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