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激光雷達,馬斯克在說:“傻瓜才用激光雷達”的同時,卻已有許多新能源車企不知不覺中將它作爲中高端車型的標配。
隨着2021成爲使用元年,2022年開始放量使用,激光雷達也逐漸新能源汽車領域中資本關注的賽道之一。在這場崛起之勢下,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圖達通等中國企業也逐漸成爲全球激光雷達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日前,禾賽科技(HSAI.US)向納斯達克遞交招股書,向中國赴美上市激光雷達第一股發起沖擊,將激光雷達這一細分賽道帶到更廣泛投資者面前。
據市場消息,禾賽科技此前于2021年1月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材料,距離此次申請時隔約兩年。另也有消息指出,公司此次IPO計劃募資約1.5億美元,估值或達30億美元。
研發投入占比近半,仍未迎來盈利拐點
作爲廣義機器人的“眼睛”,激光雷達通過發射激光測量物體與傳感器之間的精確距離,如今正逐漸被廣泛應用于汽車無人駕駛及機器人領域。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到,禾賽科技成立于2014年,至今有九年發展曆史。公司最早期業務重點爲用于天然氣和其他行業的高性能激光傳感器,2016年將主要業務延伸至激光雷達(LiDAR)産品,並于2017年起組建團隊展開激光雷達專用芯片研發。
據了解,當前業內較爲主流的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主要以車載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幾大路線爲主。在幾種路線中,由于增強感知系統的冗余性能力較強,可補充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缺失的場景,激光雷達在性能、防幹擾及信息量等方面展現出較大優勢。但與此同時,激光雷達的整體成本相較其他路線而言相對更高,未來仍具備較大降本空間。
但激光雷達高昂的價格,目前爲止也尚未能阻擋車企對于激光雷達的熱情,更有部分參與者在中高端新能源車賽道中圍繞激光雷達數量展開競爭。如今,這一趨勢在禾賽科技的交付數據中也有所顯現。
2017-2022年間,禾賽科技已出貨超過10.3萬台激光雷達,2022年累計出貨量約8.04萬台。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禾賽科技爲全球首家每月交付激光雷達量超1萬台的公司。
就收入而言,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禾賽科技也成爲2021年全球自動駕駛市場中激光雷達市場份額占比最大的企業,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60%。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公司收入規模高于當前全球已上市的激光雷達公司,較第二名高出約3.6倍。
可以看出,禾賽科技爲激光雷達企業中商業化方面較爲突出的企業之一。2019-2021年度及2022年前叁季度,公司分別實現營收3.48億、4.16億、7.21億及7.93億元人民幣。
而截至目前,禾賽科技在財務方面仍未實現由虧轉盈,尚處于大規模投入階段。2019-2021年度及2022年前叁季度,禾賽科技分別實現淨虧損1.2億、1.07億、2.45億及1.65億元人民幣,其中淨虧損于2021年同比有較大幅提升,于2022年前叁季度有小幅縮窄。
從費用端來看,公司運營費用主要集中在研發環節上,2019-2021年度,禾賽的研發投入分別達到1.50億、2.30億、3.68億元人民幣,占收比分別達43.0%、55.3%、51.1%。截至2022年前叁季度,公司研發投入規模已超過2021全年水平達3.76億元,占收比達47.4%。
此外,公司于2021年度一般和管理費用出現同比209.2%的大幅提升,占收比同比由18.4%增至32.9%,或爲導致公司2021年度虧損大幅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此次一般和管理費用提升則主要與重組相關的部分股東産生的稅務費用、員工股票期權行權費用及普通和行政人員的工資支出增加有關。
下注芯片化,布局自建逾百萬台年産能工廠
由于具有測距遠、精度高、角度分辨率高、受環境光照影響小等優于傳統車載傳感器的特點,智能汽車車企間的激光雷達配置競賽競賽也逐漸展開,從一顆,到兩顆乃至叁顆,也驅動了激光雷達整體市場規模的增長。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預計將由2021年的5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294億美元,主要得益于自動駕駛、ADAS和機器人等多個終端市場應用的不斷擴大。
而戰略咨詢公司Yole Intelligence分析師Pierrick Boulay和Alexis Debray則預計,激光雷達的汽車和工業應用市場規模將由2021年的21億美元增長至2027年的63億美元。
盡管由于統計口徑不同,各家機構對于賽道內市場規模的測算有所不同,增長幅度也不一,但激光雷達應用增長的整體趨勢一致,短期內賽道仍將具備較好增長前景。
從行業發展來看,激光雷達當前的技術路徑仍尚未收斂,技術路線百花齊放,産業鏈仍未達到成熟階段,車規標准由各車廠制定,暫未統一。但整體而言,業內發展趨勢正朝着小型化、高性能(性能更穩定、探測距離更遠)、低成本的半固態、純固態方案演進。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目前爲止,禾賽科技産品主要應用于ADAS、自動駕駛和機器人等細分領域,各類産品分別覆蓋滿足短、中、長距離應用的需求。從公司的發展路線來看,禾賽科技于2017年起布局芯片研發,ASIC預計將成爲其未來産品升級的核心。
據禾賽科技在招股書中透露,在ADAS市場,公司正尋求以更低的成本在AT系列中封裝更多的激光器/傳感器通道,其他産品線預計也將發生類似升級以提升性能、降低成本。未來,公司計劃將v4.0 ASIC應用于AT系列和FT系列。
另一方面,2019-2021年度及截至2022年前叁季度,禾賽科技産品的材料和組件、制造和勞動力成本分別約占收入成本的77.8%、66.3%、71.1%和84.2%,未來仍需進一步提升規模化運營能力,以規模經濟實現更低的産品成本才能更早達到盈利拐點。
目前,公司位于上海嘉定的制造工廠于2018年8月投産,連同過渡生産線非AT系列年産能可達35000台,另有AT系列的預計月産能約爲20000台,滿足了禾賽科技激光雷達産品的當前需求。
此外,公司仍有總投資超過1.85億美元的“麥克斯韋”智造中心在建,預計將于2023年投産,投産後最終年産能預計將擴大至120萬台。目前,禾賽科技爲業內爲數不多具備芯片化技術研發能力和自建産線的激光雷達廠商。
相較于國外廠商,由于國內産業規模較大,中國激光雷達廠商在應用量上有所支撐,商業化程度更高,加速了産品的迭代效率。而與此同時,部分海外激光雷達廠商對技術路線非常執着,如AEVA專注于難度更高的FMCW路線,一旦成功國內廠商或面臨技術斷代落後的風險。
除此之外,從産品結構、光源發射技術及産業鏈等方面,光模塊産業均與激光雷達産業高度協同,並積極入局激光雷達器件研發。對于禾賽科技等激光雷達廠商而言,當前盈利拐點尚未實現,並有多面競爭者及新進入者正蓄勢待發,禾賽科技芯片化及自建工廠的故事在納斯達克是否能講通,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