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恒生指數一年來跌幅超過30%,進入了技術性熊市,板塊對業績及題材概念信息反應鈍化,不過板塊全面大幅下跌,使得港股成爲價值投資窪地。港股汽車板塊近一年跌去了40%,但近幾天有反彈回溫迹象,或有價投資金布局。
“利空出盡”便是機會,汽車行業4月份的悲觀預期已兌現。根據中汽協數據,受疫情影響,4月汽車銷量下滑幅度較大,銷量118.1萬輛,同比下滑47.6%,1-4月銷量769.1萬輛,同比下滑12.1%。新能源汽車銷量繼續強勢,4月和1-4月銷量分別爲29.9萬輛及15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4.6%及112.2%,滲透率分別爲25.32%及20.23%。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整體已接近2025年的規劃目標,按照目前的增速看,今年有望提前達成目標值。政策方向和行業成長是確定的,那麽個股經過大幅度回調後,是否有配置機會呢?
格局在變,強者不變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根據各大汽車制造商公布的4月份數據,行業出現兩大變化:一是疫情影響下傳統車企整體銷量基本大幅度下滑,燃油車板塊下滑較大,新能源車板塊分化,吉利及廣汽保持增長,其他傳統車企大都下滑;二手新能源車行業強者恒強,比亞迪月銷繼續翻倍,造車新勢力代表“蔚小理”中,小鵬增長亮眼。
1-4月,由于傳統車企銷量大都不容樂觀,但新能源車車企表現喜人,比亞迪銷量39.74萬輛,同比增長166.05%,部分傳統車企新能源車也實現翻倍增長,如吉利的新能源車銷量增長超過4倍。而造車新勢力中,由于Q1表現給力,前4月大都實現高增長,其中零跑增長幅度達419%,領跑行業。
銷量反映市場份額的變化,在前4個月,上汽仍爲行業龍頭,市場份額爲18.04%;比亞迪、長城及吉利爲自主品牌前叁強,但比亞迪已基本完成新能源車轉型,市場份額分別爲5.18%、4.39%及4.25%;在合資品牌中表現較好的爲日系車,廣汽本田及豐田4月及前4月均錄得雙位數增長,市場份額(前四月)分別爲2.76%及3.21%。
不過投資者比較關注的是新能源車市場份額的變化,4月份和前4月市場份額會有所差異,但格局上已經形成雙超多強的格局。叁超爲比亞迪、特斯拉和上汽,前4月市場份額分別爲25.2%、14.8%及11.8%,其中特斯拉4月因上海疫情導致銷售停滯,銷量爲1512輛,市場份額僅爲0.5%。
而多強爲進擊的傳統車企及造車新勢力構成的陣營,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提升,其中吉利提升至18.5%,領先于其他同類車企,市場份額3.9%,位列前四強。造車新勢力中,小鵬、哪吒及零跑市場份額均呈提升趨勢,其中小鵬爲2.8%領先,零跑後來居上,于4月份市場份額提升至3%。
實際上,新能源車行業保持高成長趨勢,雖然4月受到疫情(主要爲上海地區)影響,但5月上海疫情緩和,工廠逐步開工,預計銷量將得到複蘇,行業整體銷量仍保持高雙位數的增速。市場增量空間大,參與者都有肉吃,但行業前叁格局很難改變,變量挖掘主要爲多強的市場格局中尋找更高溢價的機會。
品牌聚焦,成本承壓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爲了能在新能源賽道上突出品牌優勢,各大汽車制造商基本都會成立獨立的品牌運作,比如上汽智己汽車,東風岚圖汽車、廣汽傳祺汽車、長城的“貓系列”以及吉利極氪汽車等。成立專門品牌運作一方面提高消費者品牌辨識度,提高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提高融資便捷性,將資金、技術及人才等要素精准投入賽道上。
從品牌角度看,傳統車企的大部分新能源品牌價格帶在10-20萬元之間,主要爲這部分受衆市場廣,但競爭也比較激烈,比亞迪在價格帶上的市場地位難以撼動,不過已有部分車企轉向中高端領域,比如吉利打造的極氪汽車,售價在30-40萬元,和蔚來形成競爭。極氪賣的很好,今年前4月賣了10378輛,市場份額從無到有至0.67%。
如果各大車企把新能源車車業務剝離,收入增速預計都會不錯,但不一定能盈利,主要爲爭奪市場期間,不會以盈利爲目標,通過促銷、讓利以及增加研發等方式提升競爭水平。智能化是各大品牌競爭路線,小鵬汽車在同價格帶市場表現出色,最核心原因爲智能化程度高提升了産品力,配套服務到位,性價比要比同競品高。
同時在成本端,锂電池是最核心的成本,目前主流的電池主要爲磷酸鐵锂電池(70%份額)和叁元锂電池(30%份額)。锂電池供應商集中度較高,根據前4月的裝機量看,甯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以及蜂巢能源爲前五強,市場份額分別爲47.39%、22.75%、7.89%、5.07%及2.54%,合計超過85%。比亞迪和甯德兩家裝機量就超過70%份額,4月份,甯德時代主要客戶特斯拉及蔚來上海地區均停産,導致裝機量有所下降,但仍保住了第一的位置,而比亞迪主要爲內供,穩定性較好。
成本端預期可能會走高,主要爲锂電材料,包括叁元材料及碳酸锂價格保持上升趨勢,在2021年,電池企業锂電池産品價格並未實現轉移,導致部分企業虧損,甯德時代于2022年Q1也錄得虧損。2022年Q2後預計將會提升锂電池價格,將材料成本轉移至車企,增加車企盈利壓力。
各大新能源品牌今年提價幅度在1-3萬元之間,將部分成本轉移至消費者,不過在銷量上敏感性也比較突出,4月份的銷量分化帶來提價壓力,理想汽車高層曾于5月初表示,4月初的一波漲價已經預期到了未來成本的風險,預計未來不會有漲價的可能。在政策驅動的朝陽行業,投資者更看重企業的成長性。
政策驅動,把握機遇
促進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消費將是2022年政策的主要抓手,需求端政策持續驅動,加速新能源車企的成長機會。
汽車消費在零售額中占比較大,大約占到10%的份額,在今年Q1,GDP增速爲4.8%,而而社會零售額增速僅爲3.3%,要實現全年目標5.5%有很大壓力,抓大放小,促進汽車消費帶動穩增長。在5月13日,有市場消息稱,政策上將啓動汽車下鄉策略,受消息刺激,港股汽車板塊大漲5.41%,其中長城汽車漲幅12.46%。
在大政策方針指引下,預計今年地方性促進汽車消費政策將陸續出台,實際上在4月份,廣東省就出台了進一步促進消費若幹措施,其中在汽車消費上,通過以舊換新專項行動、鼓勵置新能源汽車以及增加發放汽車增量指標等措施促進汽車消費。在公共交通領域,包括客車及出租車等全面新能源化,加上私人用車鼓勵購置新能源車,地方性政策預計驅動2022年新能源車滲透率超過25%。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産業鏈2020年開始瘋狂炒作,部分個股漲幅及估值都非常高,但今年以來大部分個股估值泡沫已經擠掉超過25%,不過作爲新能源車龍頭,比亞迪相對抗跌,今年港股跌幅僅爲11%,A股還是收漲的,主要有業績支撐,翻倍的月銷不斷刺激投資者搶籌。
2022年宏觀經濟壓力較大,在所有行業中,新能源汽車行業有政策加持,成長確定性高,從具體標的看,比亞迪強者恒強,預計市占率將持續提升,電池自供下盈利水平持續領先于同行,吉利新能源車後來居上,有望成爲資金“寵兒”。而今年優質標的估值回調,爲價值投資者帶來絕佳的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