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美聯儲積極升息之際,科技股呈現跌跌不休的局面。隨著美國CPI通脹數據即將公布,市場專家卻給出警告,強調美國大型科技股恐怕還有得跌,亞馬遜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漲幅,現如今已經全數歸零。
亞馬遜自疫情爆發以來累積驚人的股價漲幅,截至10日幾乎歸零。巴隆周刊專欄作家指出,包括亞馬遜在內的大型科技股恐怕還有得跌。亞馬遜周二收盤微漲0.06%,報每股2177.18美元,已回到2020年2月20日的價位。與2021年7月13日觸及的52周盤中高點3773.08美元相比,亞馬遜迄今共回跌40%。
鑒于電商業績在疫情期間蒸蒸日上,亞馬遜股價在2020年與2021年光景大好,但隨著后疫情時代到來,經濟重啟、消費者重返實體商店,各大電商業者面臨成長動能保衛戰。亞馬遜最近公布的財報完全無助于化解投資人的擔憂,第一季營收成長率降至網路泡沫以來新低,第二季展望也讓華爾街失望。
由于高通脹、美聯儲升息疑慮加劇,美債收益率上揚,美股飽受打壓,科技股也無法擺脫熊市地心引力,科技巨頭總市值從上周四到本周共蒸發逾1萬億美元。這似乎呼應科技業大老的警示,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上周提到說,科技股的多頭行情已經終結,將帶來“痛苦的教訓”,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則表示,升息無可避免會導致經濟減緩。
巴隆周刊(Barron's)專欄作家Andrew Addison提出觀點認為,亞馬遜、蘋果在內的6大科技股可能還有得跌。他根據NYSE FANG+指數創造出指標,比較亞馬遜、蘋果、Meta、Alphabet、微軟、英偉達與標普500指數的相對強度。結果顯示,六大科技股處于相對熊市,由于股價落后大盤的幅度越來越大,代表短期內沒有理由購買這些股票。
巴隆周刊另一位專欄作家Tae Kim也對所謂的尖牙股(FAANG)抱持悲觀看法,認為這些股票的痛苦尚未結束,觸底還要一段時間。
Kim指出,尖牙股2022年初以來走勢困頓,一部分反映市場對獲利展望沒有以往樂觀。從已發布的財報來看,疫情贏家如亞馬遜、Netflix都出現核心業務明顯放緩,Meta與Alphabet的網路廣告事業,也隨著電商營收降溫而受到打擊,甚至連蘋果也無法自成本增加和中國供應鏈問題中免疫。
Kim同時補充,股價取決于市場的獲利展望,而組成獲利展望的兩大要素是每股盈余(EPS)與本益比。FactSet資料顯示,華爾街對所有尖牙股的獲利共識預測從1月底一路下滑,而且趨勢尚未扭轉,由此可見,大型科技股可能續跌。
亞馬遜28日公布2022會計年度第一季獲利低于預期,且第二季營收預期也低于分析師估值,導致盤后股價下挫約10%。
第一季亞馬遜營收僅年增7%,較2021年同期年率成長44%的表現大幅縮水,創下自2001年網路泡沫化以來最低的單季營收成長年率,已連續兩季年率成長幅度僅個位數百分比。然而,亞馬遜預料第二季營收成長年率更低迷,僅3至7%區間,且低于分析師預期。
亞馬遜首席執行官賈西(Andy Jassy)日前表示:“新冠疫情大流行和俄烏戰爭,使得成長異常且面臨挑戰,由于人力和倉儲能力處于正常水平,公司完全聚焦抵消其物流履行網路的成本。”
亞馬遜正在應對一連串經濟挑戰:通脹上升、燃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全球供應鏈混亂以及持續的疫情。為了能抵消其中的部分成本,亞馬遜稍早對某些美國賣家征收5%附加稅,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首次收取這樣的費用。上一季,亞馬遜4年來首次調漲美國Prime會員費,自119美元調升至139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