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期,美債利率快速上行,美元也再創新高。中金公司發布研究報告稱,二者同步走強更值得重視,所反映的宏觀和流動性環境是當下各類資産的主要約束甚至挑戰。觀察70年代以來幾段經驗可以發現,一是原油、工業金屬、農産品等大宗商品表現欠佳,尤以黃金最差,其背後邏輯在于需求不振、同時金融條件收緊;二是股市表現一般,跌多漲少,新興落後,這也是美元走強使然。當美元與美債利率如果持續或者進入較爲極端的情形,需要觀察流動性沖擊。對于當下,重點在于緊縮、通脹和增長“不可能叁角”能否出現轉機,而對應觀察的便是美債利率和美元能否趨緩甚至回落。通脹快速回落或非美增長再度好轉,都可以部分緩解甚至解決當前的這一矛盾;否則市場仍將面臨壓力,讓人“無處可藏”。曆史上美元和美債利率同漲出現的階段有幾個共性:加息周期;國內金融條件收緊;海外美元流動性收緊。但反過來並不成立,一是美聯儲加息,若新興增長強勁,美元仍可走弱(2017);二是美國緊縮增長趨弱,利率也難持續走強;或出現流動性危機,美聯儲可以轉向寬松(2020)。正因如此,70年代以來二者同步走強階段並不多見。但當前這兩種局面都暫不具備。一則對美元,其他非美增長的問題短期更多;二則對利率,通脹約束使美聯儲政策空間受限。
美元和美債利率同漲的潛在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美國金融條件收緊,抑制需求; 抑制出口; 壓制大宗商品表現; 影響海外收入敞口較高的跨國公司;美元外債占比較高的市場面臨壓力;增加獲取美元融資成本,在大宗商品價格高企背景下對新興市場形成雙重擠壓。
曆史給我們的經驗是,在美元和美債利率同漲的階段,往往大宗偏弱(尤其是黃金),發達市場表現通常好于新興市場。當美元與美債利率如果持續或者進入較爲極端的情形,需要觀察流動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