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中國華融(02799):2021年扭虧爲盈 “回歸本源、聚焦主業”成效凸顯

發布 2022-3-29 下午11:51
© Reuters.  中國華融(02799):2021年扭虧爲盈 “回歸本源、聚焦主業”成效凸顯

3月28日,中國華融(02799)發布2021年度業績公告。公告顯示,整體業績方面,中國華融2021年實現收入總額約930.6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3.4%;全年實現淨利潤19.86億元,歸母淨利潤3.78億元,實現扭虧爲盈,整體符合市場預期。與此同時,公司有效管控壓降資産負債,資産負債率同比下降2.7個百分點至93.4%,資本充足率爲12.95%,符合監管標准,較上年明顯改善。

聚焦主業 平穩增長 體現成長韌性

智通財經分析,中國華融2021年實現業績扭虧爲盈,得益于公司發展模式和發展策略的一系列主動調整。如年報提及,中國華融正持續向“大不良”行業的資源整合者、綜合解決方案的統籌者、價值投資者轉型,建立“大不良”行業産業鏈生態圈。

2021年,作爲公司收入、利潤主要來源的不良資産經營主業實現營收517.48億元,說明公司未來發展將不再單純依靠加杠杆和做大規模,更側重的是打好手中不良資産主業的王牌。

具體到業務品種方面,收購處置類業務加大收購力度,拓展收購範圍,提高資産周轉效率,實現處置收益穩定增長,全年處置不良債權資産總額339.58億元,實現收益84.12億元,增長16.2%。根據公司官網消息,個貸等新業務實現零的突破,定制包、反向包規模提升。

重組類業務在2021年加速推進業務轉型,在破産重整、國企改革相關業務、大型實體企業纾困、違約債券收購、城市更新等多個領域,幫助包括雨潤集團、叁胞集團、輝山乳業等多家企業擺脫困境實現資産盤活和價值提升,在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有力作用。報告期內,公司重組業務運行穩定,整體呈現穩健投放策略下的淨回收態勢。

股權業務方面,公司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投向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計算機、通信等領域,市場化債轉股業務2021年實現收入58.90億元,大幅增長216.7%;累計投放總量358.51億元,增長4.9%。

在智通財經看來,2021年,面對更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疫情影響,不良資産行業也面臨着許多挑戰和困局。中國華融在複雜的經營環境下取得扭虧爲盈的業績答卷實屬不易。這其中亦有公司持續“化險瘦身”的成果。

化險瘦身完善內控合規 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

據智通財經了解,中國華融正着力推動華融證券、華融湘江銀行、華融消費金融、華融信托等子公司股權的轉讓,各項事宜正穩步推進。2022年1月27日,中國華融與國新資本簽訂合同,擬以109.33億元作價受讓華融證券72%股權,轉讓完成後,中國華融不再持有華融證券股權,本次轉讓所得款項將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和一般營運資金。此外,華融交易中心股權轉讓工作已完成了工商登記變更,華融消費金融也與甯波銀行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公司其他金融牌照類子公司的股權轉讓工作也在穩妥有序推進中。

早在2019年初,中國華融便提出了“全面推進化險瘦身,回歸不良資産經營主業”的目標。據智通財經觀察,中國華融圍繞既定戰略目標在2021年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大標志性事件是,中國華融在2021年底通過發行股份引進了中信集團等五大戰略投資者,通過引戰增資,中國華融有效補充了核心一級資本,改善了資本監管指標和股東結構,大幅提升了風險抵禦能力,鞏固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市場人士分析認爲,戰投的引入將與中國華融形成優勢互補、業務協同、經驗共享的格局,有助于更好提升主業發展質量。值得一提的是,業績發布同期,中國華融還發布了股東權益變動公告。公告指出,財政部擬將華融3%的股份轉讓至中信集團。本次權益變動後,中信集團將持有華融26.46%的股份,超過持有24.76%股份的財政部,躍升成爲華融的第一大股東。市場分析,中國華融作爲國有金融企業,無論是引戰增資,還是本次股東權益變動,本質上都屬于國有金融資本布局的優化,其國有權益比例在增加,控制力在增加,國家支持力度在增大。從性質上來看,華融仍是國有金融控股企業,其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財政部均爲國家背景,股權穿透後,其第一大股東中信集團90%的股權亦由第二大股東財政部持有。公告也指出,本次權益變動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變化。

不良資産市場空間擴容 華融擁抱價值成長

在智通財經看來,中國華融“回歸本源、聚焦主業”實現輕裝上陣後,公司在“大不良”領域的價值成長值得市場期待。

其核心邏輯是,受疫情與金融周期滯後性的疊加影響,預計未來銀行不良貸款仍面臨上升壓力。同時,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經濟結構的持續調整,實體經濟領域風險資産出清承壓;房地産融資、地方債融資和影子銀行融資等領域的風險受政策影響將持續暴露,信托、違約債券等非銀行類不良資産潛在供給也將繼續增加,實體企業纾困需求不斷增多也將催生大量重組業務機會。未來,逆周期、跨周期、多元化、定制化的救助性金融服務需求增多,“大不良”領域業務機會將不斷湧現。

以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爲例,截至2021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8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455萬億元,增幅5.39%;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爲1.73%,較年初下降0.11個百分點。總體來看,不良資産市場供給穩定。雖然銀行出包意願有所降低,但展望2022年,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以及信托等非銀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産管控壓力仍然存在,將成爲未來不良資産主要供給方。同時,受持續去産能去杠杆、行業及地區管控等影響,部分行業不良將加速暴露,爲問題企業重組、上市公司纾困以及破産重整等業務提供了市場機遇。

面對這一輪發展機遇期,以中國華融爲代表的四大AMC近年來紛紛提出戰略轉型,積極回歸不良資産主責主業,充分發揮逆周期金融救助功能,拓展“大不良”商業新模式。經過轉型後,聚焦主業、業務結構明顯改善的行業龍頭中國華融有望抓住市場機會,迎接新一輪價值成長。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