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雲業務瑕不掩瑜 微軟(MSFT.US)依舊穩得很

發布 2022-1-27 上午02:42
© Reuters.  雲業務瑕不掩瑜 微軟(MSFT.US)依舊穩得很

智通財經APP獲悉,北京時間1月26日早間,微軟(MSFT.US)公布的2022財年第二季度業績中,幾乎所有重要指標都超出市場普遍預期,其中唯一的瑕疵可能是Azure及其他雲服務的營收增長年率僅爲46%。該指標雖超過市場普遍預期,但沒有達到最樂觀的增長48%預期,同時還出現增速放緩迹象。

因此,財報公布後,微軟盤後股價一度跌超5%,而後又因微軟CFO在財報電話會上預計該公司第叁財季收入爲485-493億美元,超過分析師平均預期的481.1億美元,且叁大支柱業務的收入預期均達到或超過分析師的平均預期,該股隨即反彈。截至發稿,微軟盤前漲超3%。

財報顯示,該公司Q2營收同比增長20%至517.28億美元,創單季新高,且高于市場普遍預期的503億美元。攤薄後每股收益同比增長22%至2.48美元,同樣高于市場預期的2.32美元。淨利潤同比增長21%至187.65億美元。毛利348億,市場預期338億;毛利率67%,本來由于攤銷折舊調整基數期結束,市場預期只有66.5%。

微軟叁大業務Q2表現

微軟營收增長20%至517億美元,比市場普遍預期高出約10億美元。從圖1可見,微軟的叁大業務中,從增長的角度看,生産力和商業流程業務與智能雲業務基本符合預期,令人驚喜的是,更多個人計算業務營收增長竟比市場預期高出逾5個百分點,接近175億美元。

更多個人計算業務營收大超預期

更多個人計算業務在Q2漲超15%,尤其是Windows授權給大電腦廠商的OEM收入增長比較快,達到了25%,Surface也恢複了8%的正增長,這說明全球PC出貨增長回暖,應該主要是因爲PC供應鏈壓力緩解。據悉,去年10月,微軟十年來首次推出Windows新操作系統Windows 11。當時評論認爲,Windows 11的發布可能會進一步確保該系列的未來,也會使Azure和Office等微軟的其他業務受益。

而在財報電話會中,微軟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稱“個人電腦(PC)複興”已經站穩腳跟,Windows四季度贏得份額,運行Windows 10或11的設備目前超過14億,使用Windows app的Window 11用戶是Windows 10用戶的叁倍;目前用微軟賬戶登陸的個人和企業用戶超過10億,超過70萬客戶使用微軟的先進安全解決方案。此外,該公司還預計Q3也將出現類似情況,該預測也被市場接受,微軟股價隨之反彈。

但這波PC繁榮或許是昙花一現。市場跟蹤公司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PC出貨量在2021年躍升12%之後,今年或將持平。除此之外,Gartner研究總監Mikako Kitagawa也表示:“由于持續的供應鏈問題和對Chromebook需求的大幅減少,美國PC市場急劇下滑,導致本季度增長放緩。這很可能標志着由疫情引發的大規模、意料之外的PC需求增長已臨近尾聲。”

而在遊戲方面,Nadella稱,Xbox Game Pass訂閱用戶目前達2500萬,並認爲動視暴雪將幫助塑造未來的遊戲業格局。

對Azure雲業務增長放緩無需擔憂

與同比增長大超預期的更多個人計算業務相比,智能雲業務增速僅與市場預期持平,其中Azure雲業務銷售額在Q2同比增幅46%,該增速與之前連續四個季度50%以上的增長比起來有所放緩,再加上市場出現更加樂觀的48%增速,市場對微軟Azure雲業務表現似乎不太滿意。

但實際上,如果想觀察Azure雲業務的增長速度,應該參照Azure的環比收入淨增額,而非同比。如此看來,Azure雲業務從2022年Q1的96億美元增長至Q2的112億美元,單季淨增接近16億美元,已經是非常出色。

此外,財報後電話會議上,微軟CEO Nadella提到了Azure的成績,稱微軟的數字中心所在地區比其他雲服務商多,Azure Arc混合/多雲解決方案的客戶是一年前的叁倍。

而在行業競爭方面,根據Gartner數據,截至去年,微軟在全球雲計算行業裏的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8.7%增加到19.7%,拉小了亞馬遜AWS的差距。亞馬遜去年仍然以40.8%的份額占據冠軍位置,但份額以遠低于2016年的53.7%。谷歌的市場份額也達到了6.3%,位列第叁。

微軟智能雲業務中的其他業務兩個重要業務,如SQL與Windows Server等,Q2增速明顯放緩到了2%,當然市場對它的預期長期也是在個位數的增速,不算特別掉鏈子;同時,類似埃森哲的企業咨詢服務同比也9%,屬穩定增長狀態。

88%滲透率+漲價,Office板塊前途一片光明

生産力和商業流程業務Q2增長19.3%,達159.36億美元,市場預期增19.2%。值得注意的是,該業務中面向企業的(To B端)Office 365實現收入85億美元,同比增速19%,較上季度繼續小幅放緩。

但在企業端Office的88%滲透率面前,這點增速放緩完全不足爲懼。再加上微軟此前宣布,從今年3月1日起,Office雲等協同辦公産品全線漲價,幅度9%-25%不等,要知道這種産品的漲價幾乎全部打入利潤當中,支撐Office板塊收入和利潤雙線釋放,可以看到微軟似乎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價格因子來驅動增長。

該領域其他明星業務線上,Linkedin本季度增速37%,收入接近35億美金,雖然較上季度的42%小幅下滑,但增長依舊較高,反映企業招聘需求持續旺盛。 同時,ERP/CRM産品Dynamics增速也還不錯,達到了29%,Dynamics雲産品365增速45%。

展望

從整體業績表現來看,微軟的淨利潤率和經營利潤率都處于維穩狀態,盈利能力強。或許正是因爲自身業務實力夠硬,才會給足微軟底氣,決定豪擲近690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

雖然微軟首席財務官兼副總裁Amy Hood在此次財報電話會表示,不會圍繞該收購提供新的表態。但若此筆交易順利通過監管,將對微軟未來的戰略發展影響深遠,甚至很有可能成爲微軟在元宇宙領域(遊戲層面)開發的第叁條增長曲線。

主要原因是,微軟在元宇宙上的布局已經非常全面,包括在硬件層、基礎設施層以及應用層都已有所部署,再通過此次收購爲微軟補上強大的遊戲庫資源以及動視暴雪背後的忠誠的玩家和IP衍生潛力,微軟能有朝一日成爲第一個構建出“元宇宙”的科技巨頭也不足爲奇。

微軟在財報電話會中宣布下季度業績指引,預計Q3營收增長16.2%-18.2%,區間在489億美元,再次明顯超市場預期482億;經營利潤大約在199億左右,只是小超預期197億美金。

微軟過山車式行情對科技板塊影響幾何

隨着投資者對通脹上升、美聯儲加息預期以及消費者支出可能放緩等影響進行綜合評估,美股科技股近日出現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一月份大跌。上周,以科技股爲主的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大跌了7.6%,創2020年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今年迄今,納斯達克指數已經跌超12%,據悉,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開年(前15個交易日)跌幅。

作爲美股第二大上市公司的微軟,也是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100指數第二大成分股。因此,該股盤後的過山車式行情影響着科技股大盤走勢,當微軟美股盤後跌超4%時,拖累納指期貨下跌1.22%,標普500指數期貨跌0.78%;而後隨着微軟股價反彈,截至發稿,納指期貨漲1.74%,標普500指數期貨漲1.11%。

但這不意味着美股科技股回調結束。截至1月25日收盤,標普500指數今年迄今下跌8.6%,提前11個多月觸及了美國銀行2022年的目標價。其中,61%的標准普爾500指數股票比52周高點低10%以上,24%的股票處于相對熊市(>20%的跌幅),42%的標普500科技股處于熊市。

因此,即便一些股票(如微軟)在業績、利率和通貨膨脹率上升的情況下表現良好,但鑒于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低利率/無通貨膨脹受益者的比重過大,整體上可能會很脆弱。

但以目前納指期貨和標普500期貨表現來看,微軟公布亮眼財報提振大盤,給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而對于標普500指數未來走向,美銀首席策略師預計,隨着實際收益率的上升,股票也隨之被抛售,刺破了一些泡沫,使股票更接近內在價值。標普500的遠期PE自新冠疫情以來首次跌破20倍,但其PE仍比平均水平(15.6倍)高出逾20%,不溫不火的盈利增長加上流動性的降低,表明到2023年的回報將趨于平緩。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