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暴跌創新低,機構又宣稱“要貪婪”了!

發布 2021-12-1 上午02:41

今日,港股的恒生指數午後持續走低,尾盤跌幅收窄,盤中一度觸及23175.37點,創出2020年10月以來的最近13個月新低。恒生指數年內累計跌幅已超13%,在全球主要指數中“墊底”。恒指年內主要産生了兩次較大的跌幅,第一輪爲6月末至7月末,第二輪爲11月中旬至今。疊加事件來看,前者主要受權重股騰訊、美團等下跌所致,這一輪則主要受疫情影響。

據興業證券統計,目前恒生指數市淨率水平恰好爲1倍附近左右,恒生國指市淨率水平爲0.95倍,分別位于2014年以來的2%和10%分位數水平。幾乎破淨。

叁季度公募基金低位割肉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9日,南向資金年內累計淨買入4033.60億元,其中主要集中在1月份,淨買入額達3106.24億元,7月份行情低點時淨賣出額最大,達635億元。

今年年初,許多機構都看好港股,聲稱要南下“搶奪港股定價權”。現在已經悉數被埋。

中金研報數據顯示,叁季度,不少公募基金已經在低位割肉跑路。

基金叁季報顯示,1794支公募持港股市值4234億人民幣,較二季度的5837億元下降27.5%。4234億港股持倉占股票總持倉的19.4%,較二季度的25.6%下降6.2個百分點。主動偏股型基金港股持倉降幅更多,1036支基金持倉的3365億元較二季度的4742億元下降29%,持倉占比從25.2%降至18.9%,基本回到2020年底的水平,其降幅明顯大于同期各主要指數跌幅,表明有明顯主動減倉行爲。在這一背景下,公募持股占南向整體比例也有所回落:相比港股通南向2萬億人民幣持股市值,公募基金在叁季末4234億元的港股持倉占到21.2%,較二季度的25.5%降低了4.3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主動偏股型基金港股持倉水平的下降。

數據顯示:不少相關基金年內跌幅超10%,甚至有基金僅在叁季度跌幅就達到了20%左右,面對業績大幅回調的壓力。

2021年1月,管清友撰文《拿下港股定價權 與諸君痛飲耳?》,指出,每次內地資金“爆炒港股後,結局都是一地雞毛,魔咒可能會再現。提醒“不要出師未捷身先死,當了烈士。期待勇士們凱旋而歸,青梅煮茅論英雄。”而今,年初南下的公募基金或許已經飲下一杯苦酒。

一些公募基金“快樂割肉”,另一些公募基金仍在發産品抄底。

截止9月30日,內地可投港股的公募基金(扣除QDII)1794支,總資産3.4萬億人民幣,分別占8412支非貨幣基金和14.7萬億人民幣資産規模的21.3%和23.5%;較二季末分別增加311支和1339億人民幣,支數占比提升2.5個百分點,但規模占比下降0.2個百分點。進一步看,可投資港股的主動偏股型基金1036支(資管規模2.34萬億人民幣),相比二季末增加163支,但規模減少174億人民幣;另有84只指數型基金(含ETF),總規模581億人民幣,較二季度同樣減少。發行節奏上,叁季度可投資港股公募基金新增299支,月均新發約100支,1641億人民幣,較二季度月均新發69支和1104億人民幣的步伐加快。

此外,部分基金經理加倉抄底。“公募一哥”張坤的易方達亞洲精選發布的叁季報中顯示,其股票倉位從二季度末的89.91%上升至92.29%,提高了2個百分點。具體來看,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已經全部爲港股,其中加倉了招商銀行的港股,使其位列第一大重倉股,此外,騰訊控股、京東集團-SW、蒙牛乳業等多只港股獲得加倉,中國財險、萬科企業新進易方達亞洲精選的前十大重倉股名單。

港股,又到了可以貪婪的時候?

諺語有雲,“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割肉我抄底,別人小虧我破産。”

面對港股連續暴跌,機構再一次聲稱,又到了“可以貪婪的時候了”。深度布局,運籌帷幄,只等“風來”。

廣發基金國際業務部負責人表示,港股在今年受到外部環境影響,估值出現大幅回落;目前無論是橫向對比其他主要權益市場,還是對比自身,估值分位均處于相對低的位置。雖然明年國內經濟增速或有可能趨緩,但寬松政策的空間較大,疊加上遊原材料價格回落後中下遊企業的活力修複,預計明年港股的配置價值會顯著增加。

中金公司表示,明年上半年國內寬松政策下合理充裕的流動性環境或將使得南向資金不至于面臨系統性流出風險。而從長期看,國內居民資産配置更多轉向金融資産的大方向、以及香港與大陸市場進一步融合都有望帶來更多南向資金流入。綜合公募基金和其他類型投資者潛在投資空間的測算,預計每年將出現5000至60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流入。

博時基金表示,今年港股受壓制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業政策以及債務違約對地産、銀行等權重板塊的沖擊。政策方面,數字經濟已確立高質量、規範發展的基調,細則陸續釋出,短期擾動仍在;地産方面,近期融資約束邊際放松,但房地産長效調控機制不變,政策更多是托而不舉,意在防風險,可能出現風險偏好好轉下的估值修複,缺乏延續性。進一步來看,博時基金認爲,行業監管壓力邊際改善,可關注互聯網龍頭、醫藥板塊;價格壓力緩解,可關注前期受漲價壓制的中下遊,消費板塊;長期産業布局來看,可關注碳中和-新能源産業鏈-汽車及零部件。

興業證券知名港股分析師張憶東團隊稱,港股2022年有望出現“找尋自信式”恢複性上漲,恒指有望觸摸叁萬點。

並提出叁大具體觀點:

首先,隨着內地房地産風險的緩解,2022年恒指中的內房股和內銀股估值有望修複。

其次,互聯網的産業政策環境改善,配置吸引力提升。互聯網作爲港股的中流砥柱,2021年“被規範”,2022年則是“在規範中發展”,短期估值性價比凸顯。與美國互聯網公司作對標,比較未來叁年淨利潤CAGR和PE,中國互聯網公司整體性價比較強。

第叁,長期來看,港股仍將受益于中國財富管理業務大發展。數據顯示,2020年底內地股票型公募基金規模同比增長113%,快速增長的基金規模對港股溢出效應明顯,2020年公募基金中,港股投資市值同比增加了448%。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