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芯片巨頭宣佈漲價!
11月2日,據媒體報道,美國芯片巨頭ADI(Analog Devices,亞德諾半導體)面對來自供應鏈全方位的漲價壓力,尤其是晶圓制造成本大幅提升,因此公司確定將調漲產品價格以轉嫁成本。
從之前流出的漲價函來看,ADI計劃對公司及旗下Maxim公司部分產品再度提價,漲價措施從2021年12月5日起開始執行,而未被納入此次「再漲價」範圍内的Maxim產品,則繼續按照之前溝通的6%價格漲幅執行。
IC Sights數據顯示,2019年ADI是全球市佔率第二的模擬芯片廠商,僅次於德州儀器(TI)。此次漲價是公司下半年以來首度漲價,上一次還要追溯到4月初。當時公司決定調漲部分舊型號產品報價,漲價執行日期為5月16日,漲幅約25%。
模擬芯片為什麽漲價?
事實上,模擬芯片行業近期漲價新聞不斷。
ADI的模擬芯片同行——龍頭公司德州儀器在9月上旬便已宣佈了一輪漲價措施,新價格將於9月15日起生效;安森美則對部分產品進行漲價,並於10月初生效。此外,另外一家芯片公司Silicon Labs也表示將從11月28日起提高所有產品線的定價,包括現有積壓產品訂單。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半導體及芯片的價格一直處於上揚階段。全球半導體各細分子產品均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其中模擬電路、傳感器和分立器件漲幅均超20%。
那模擬芯片為何頻繁漲價?其實原因就是下遊需求旺盛,同時疊加產能供給不足,導致的缺芯潮。
需求方面高速增長,疫情催生了抗疫、防疫、居家辦公相關電子設備等需求;與此同時,5G、物聯網、新能源汽車和高端工控也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階段。
根據WSTS公開數據,2020年全球模擬芯片市場規模達557億美元,同比增長3.2%,約佔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的13%,其中2020-2022E年CAGR達到9.7%,主要受益於汽車智能化趨勢和工業數字化轉型等需求推動模擬芯片出貨量增加。根據WSTS,至2022年全球模擬芯片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12億美元。
供給方面,產能明顯不足。由於模擬IC對制程要求不高,多採用8英寸晶圓生產,但8英寸產能持續緊張,代工巨頭的新建產能多集中在先進制程。而且模擬IC相關產品的毛利率較低,訂單優先級不高。台媒援引業内人士報道稱,模擬IC供應商為今年下半年爭取到的代工產能遠遠不能滿足下遊客戶的需求,而他們被承諾的2022年產能支持只能滿足70-80%的客戶需求。
此外,大多數國際IDM產商已將生產重點放在汽車芯片和工業控制芯片上也是模擬IC產能受限的原因之一。
多重因素疊加,導致模擬芯片行業供需持續緊張。國金證券分析師鄭弼禹表示,電源管理芯片受到需求增加以及產能緊缺的雙重影響,部分產品交貨周期拉長到50周以上。
國内模擬IC公司業績高速增長
在國内的模擬IC行業,存在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一種是垂直整合的IDM模式,這種模式,體現了規模經濟性,因為IDM廠商具備核心技術優勢,能夠對各環節進行整合優化,來縮短產品開發時間,但投資規模相對較大。
另一種是是專業分工模式(Fabless),模擬器件的設計、制造、封測分别由專門的企業來完成。例如器件設計企業卓勝微、聖邦微電子、思瑞浦;
這種分工模式下, 設計廠商可以將資金和研發精力專注於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還可以降低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但是無法做到產品設計與生產工藝的協同優化。
目前國内的半導體廠商主要以Fabless模式為主,IDM模式的廠商不多。
今年以來,模擬芯片漲價潮席卷全球,A股模擬IC公司的業績也充分受益漲價行情。數據顯示,A股共有14家模擬芯片設計廠商,有超過八成公司第三季度營收、扣非淨利潤均錄得同比大幅增長,其中晶豐明源扣非淨利潤同比增幅近25倍。
多家企業也在報告中表示,業績大幅提振的原因之一便是產品漲價。
同時,長遠來看,國内模擬IC也迎來國產替代的機遇期,業績的增長有望具備較強的持續性,而不僅僅止步於短期的漲價。
中國是全球模擬芯片第一大市場,根據WSTS數據,2020年中國模擬芯片市場規模佔全球42%,達233億美元,於此同時,2020年中國模擬芯片自給率卻僅為12%,近年來自給率呈上升趨勢,但主要市場份額仍被國外巨頭佔據。
東莞證券研報指出,我國處於功率半導體供應鏈的相對末段,產品以低功率半導體器件為主,在高附加值、市場份額更大的中高檔產品領域話語權較弱,與國外企業存在較大差距,國產替代空間廣闊。近年來,在行業快速發展、半導體領域國產替代加速、產業技術升級和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等多重利好加持下,我國功率半導體企業有望迎來黃金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