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科技業卷入監管風暴,紐約時報、中央社等撰文提到,中國加強控制以解決弊病,中國民營企業的“鍍金時代”將畫下句點。多名分析家指出,中國民營活力未來可能因此減弱,擔憂被鎖定的情緒,將會引來更多的惰性,現如今在民營部門也能見到怕做出決定的寒蟬效應。
根據紐約時報所做出的分析,中國新政策的目標是解決過度舉債等結構性問題,并產生更均衡的經濟成長。相關措施象征著,使得中國躍居制造大國、創新重鎮的民營企業“鍍金時代”告終。經濟學家警告,專制政府推動這類轉型的紀錄欠佳,但他們坦言,沒有太多專制政府像中國一樣為此投入如此多的資源與規劃。
鍍金時代(Gilded Age)這詞源于美國,為南北戰爭結束后經濟突飛猛進、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期,銜接19世紀末社會、政治改革興起的進步時代(Progressive Era)。這段期間,財富大多聚集到美國北部與西部,腐敗問題嚴重,南北戰爭落敗的南方經濟低迷。
報道也提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正在重塑企業運作方式、限制公司高層權力。相關政策醞釀已久,執行迅速,根源是想加強國家控制與自給自足,同時解決債務、不平等及美國等外國干涉帶來的隱憂。中國改造企業界最在意的是加強控制,過去企業高層獲準不計代價擴張,如今中國希望支配產業興衰。
今年9月,中國恒大集團深陷財務危機,政府遲遲不愿表態是否出手相救,國際債權人如坐針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虛擬貨幣相關業務屬于非法金融活動;中國航空業巨擘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與執行長譚向東遭拘押;貴州茅臺集團前董事長袁仁國因收賄被判處無期徒刑。
臺媒中央社撰文指出,中國年度“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上周舉行,一名官員暗示政府整頓網路巨擘尚未結束,并對“資本無序擴張”發出警語。這場以往展現中國企業家實力的活動,今年變成向“共同富裕”國家目標效忠的場合。
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洪源遠表示,“發展”在中國的定義正在改變。她說:“過去數十年的模式簡單明瞭,成長速度重要性凌駕一切。現在很明顯,中國希望終結鍍金時代,朝中國版本的進步時代邁進,實現更公平且貪腐減少的成長。”
多名分析家指出,中國早該推動減少債務及抑制網路平臺反競爭行為等措施,但他們擔心新政策可能有損競爭力,偏袒效能不彰、長期壟斷、北京又避免改革的國有部門。
Lowy Institute民意及外交政策計劃主任Natasha Kassam表示,中國民營部門活力可能減弱。她拿中國近期整頓民營企業與初期反腐運動相比,說反腐運動期間,沒有人知道下個被鎖定的可能是誰,帶來的結果是惰性。當時官員怕到不做決定,以免做出錯的決定,“現在你也會在民營部門見到類似的寒蟬效應”。
中國科技業在這波整頓中備受關注,就在去年11月期間,阿里巴巴的金融科技關係企業螞蟻集團在上海與香港上市的計劃擱淺;今年6月,網約車服務領頭羊滴滴出行不顧中國主管機關保留態度在美國上市,軟體隨后在中國應用程式商店下架。
紐約時報也稱,聚焦消費性網路的中國企業失去以往享有的保護,中國積極推動國家自給自足,大力補貼半導體、民航機、電動車制造商,壓寶尖端科技,回應美國限縮微芯片等關鍵零組件供應的政策。
報道寫道,在中國眼中,所有科技不再是平等的。Kassam也補充稱:“這深刻提醒‘他們跟你不同’,中國社會有階級之分,隨之產生差別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