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中美系好安全帶!美國半導體加速發展 晶圓巨擘格芯提交IPO上市申請 強調“避免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

發布 2021-10-5 下午03:54
© Reuters.  中美系好安全帶!美國半導體加速發展 晶圓巨擘格芯提交IPO上市申請 強調“避免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制造商格芯(Global Foundaries)本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申請書,準備以GFS交易代號登上納斯達克股市。格芯在文件中強調,2020年全球半導體營收中,有超過70%來自臺積電、聯電與中芯國際,而美國與歐洲政府對半導體的關注日漸加劇,旨在避免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

在向美國證監會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中,格芯指持股100%的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Mubadala Investment),計劃讓格芯上市,列明發行股票規模為10億美元,但售股條件敲定時會再調整。

格芯是2009年從超微(AMD)制造部門拆分的半導體制造商,現在公司所有人則是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根據Statista今年第二季資料顯示,它是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制造商,不過其市占率僅有6.1%,因為第一名的臺積電占據52.9%,第二名的三星也有17.3%。

按照排名,聯電去年第四季超車格芯,成為全球晶圓代工第三大廠。據研調機構TrendForce所展開的最新調查統計,今年第二季晶圓代工龍頭仍為臺積電,三星則緊追其后。有別于前兩大廠市占差距懸殊,聯電與格芯市占率相當接近,中芯國際也以5.3%的市占率緊追在后。

根據IPO申請書,格芯在文件中引用Gartner今年3月所提供的數據,指出2020年全球半導體的營收中,有超過7成是來自臺積電、聯電與中芯,認為這樣的趨勢不僅造成貿易的失衡與爭議,也讓全球的供應鏈面臨重大風險,包括地緣政治的風險,使得美國與歐洲政府越來越關注半導體供應鏈,以避免太過仰賴中國大陸或臺灣的業者。

格芯更強調,當半導體生產集中在像是臺灣等資源有限的島嶼上時,容易受到自然災害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也使得全球供應鏈面臨重大風險。鑒于現今的半導體重要性已等同于20世紀的石油,這些不平衡已讓各國視為對經濟及國家安全的威脅。

就招股書中揭露的財務細節來看,格芯2020年仍虧損13.5億美元,今年上半年虧損雖收斂至3.01億美元,遠低于前年同期的5.34億美元。

但相較于其他晶圓代工廠營運均穩定獲利,甚至屢屢攀峰,格芯缺乏盈余保留以支應成長資金需求,更須透過上市籌資募集銀彈,才能在景氣上升循環之際,在半導體商機中分一杯羹。

近年來面對著芯片短缺的問題,英特爾在今年3月成立晶圓代工服務事業群,積極爭取晶圓代工服務,而美國議員舒默(Chuck Schumer)則在5月中旬提出《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該法案計劃撥款520億美元以支持美國境內的半導體生產,緩解美國與全球的半導體供應不足問題。

臺灣媒體“中時新聞網”9月27日報道稱,由于全球芯片荒遲遲未緩解,美國商務部上周再次舉行半導體高峰會,包括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半導體大廠都參加了此次會議。“中時新聞網”援引韓國媒體報道稱,此次美國態度轉趨強硬,以提高芯片供應鏈透明度為由,要求臺積電、三星等晶圓代工廠交出被視為商業機密的庫存量、訂單、銷售紀錄等數據,這或將削弱大廠的議價能力與競爭力。

臺灣經濟部門日前則緊急出面澄清,美國強迫臺積電提交客戶商業機密,屬于政治操作假議題。他們重申,美方提出的調查半導體業問卷,主要是為了解整體供應鏈全貌,共26項題目,其中半數針對半導體設計、制造(代工、自行生產)以及后段封測等業者,其余則對半導體終端使用者,并非針對特定業者,且采取自愿性質。

不單單是美國政府傳出施壓,在產業面向,鑒于近來半導體芯片短缺,產業市況熱絡之際,為因應客戶需求,半導體大廠相繼宣布砸錢擴產。臺積電未來3年將花費千億美元擴產,英特爾也將投資950億美元,在歐洲興建2座晶圓廠,劍指臺積電意味濃厚。

原文鏈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