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9月28日,作爲9個“雙減”工作試點城市之一,成都已正式印發“雙減”實施方案。方案提出,中小學課後服務將推行“托管+拓展”和“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中小學校要針對課後服務情況,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建立教師激勵機制,將課後服務經費主要用于參與課後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補助等。針對培訓機構,方案從准入門檻和培訓內容兩方面進行了規範。其中,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以及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將不再被審批。
全文如下: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
爲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相關部署安排,統籌推進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工作,結合成都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着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堅決防止侵害群衆利益行爲,構建教育良好生態,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學生爲本、回應關切。遵循教育規律,着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學生休息權利,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與期盼,凝聚社會共識。
(二)堅持政府主導、多方聯動。堅持系統思維,綜合治理,市級統籌、屬地負責、上下聯動,落實部門職責,理清工作機制,明確責任主體,健全保障政策,強化家校社協同。
(叁)堅持統籌推進、標本兼治。多措並舉,疏堵結合,統籌校內校外兩個資源和課內課後兩個時段,以提高課後服務質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校內作業減負和校外培訓減負。
(四)堅持依法治理、穩步實施。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突出工作重點,實施分類處置,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全面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管理,穩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確保“雙減”工作平穩有序。
叁、工作目標
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後服務更好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爲全面規範。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2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衆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四、工作措施
(一)落實作業管理清單,控制作業總量時長
1.健全作業管理機制。落實成都市義務教育階段作業管理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建立健全作業管理制度機制。學校要建立教務部門、年級組(學科組)、班級叁級作業統籌管理制度,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和作業總量,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叁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鍾,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鍾。學校要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定期開展校內作業情況調研,並將調研結果反饋學科教師和家委會。
2.分類監測作業總量。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作業管理監測督導機制,制定作業監測指標,加強對學校作業管理的日常檢查、效能監測和督導,發布作業監測報告,實現作業監測全覆蓋,並將作業管理情況納入學校績效考核,推廣先進典型經驗。暢通社會反映渠道,引導學生家長共同監督作業情況,切實做好減負工作。
3.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建立市、區(市)縣兩級作業設計教研機制。市、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要制定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政策,並將作業設計與實施統籌納入教研和繼續教育培訓內容,提升教師作業設計、布置、批改、分析、反饋和輔導能力,將作業設計、實施與指導能力納入教師專業技術考核指標;指導學校研發與教材和課程標准相配套的練習,建立優質作業資源庫,推動優質作業資源共建共享。教師要加強學生作業完成指導,認真批改作業。
(二)落實課後服務清單,提高校內托管質量
4.保證課後服務時間。落實教育部和教育廳相關要求,中小學推行課後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學校應提供延時托管服務,提供或聯系提供托管學生晚餐。支持初中學校在工作日晚上開設晚自習班,非寄宿制學校晚自習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00。高中學校可參照義務教育學校開展課後延時服務。支持學校、社區、青少年宮、科技館等參照暑期托管模式探索開展周末托管服務,服務內容以素質拓展爲主,不得組織集體補課加重學生學習負擔。
5.提升課後服務質量。中小學全面推行“托管+拓展”課後服務模式。學校要結合辦學特色、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提供菜單式課後服務項目和內容,供學生自願選擇。學校要利用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學校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藝、體育、勞動、閱讀、社團等活動;支持學校因材施教分層開展學生學習輔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和答疑,爲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
6.拓寬課後服務渠道。課後服務一般由本校教師承擔,也可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提供。課後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的,可適當引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後服務,由教育部門負責組織遴選,供學校選擇使用,並建立評估退出機制。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可組織區域內優秀教師到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開展課後服務。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發揮好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鄉村少年宮、科技館、紅色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在課後服務中的作用。
7.建立教師激勵機制。中小學校針對課後服務情況,修訂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保障教師學習、備課時間及休息權利。課後服務經費主要用于參與課後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補助,有關部門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應考慮教師參與課後服務的因素,把用于教師課後服務補助的經費額度,作爲增量納入績效工資並設立相應項目,不作爲次年正常核定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教師參加課後服務的表現應作爲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和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對平時積極參與課後服務的教師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考慮。
8.推進免費線上學習。建設成都智慧教育雲平台,面向學生、教師、家長、市民等對象,提供招生入學、政策咨詢、信息查詢等應用服務。統籌成都數字學校等在線教育資源,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在線學習平台,免費提供高品質在線教育資源以及名校課堂直播、名師在線答疑等優質服務,同步打造一批學生在線學習的智能引擎工具以及學習診斷、教與學評價、自適應學習、綜合素質數字檔案等應用服務,推動公益性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高品質在線學習立體環境惠及全域學生、家長和教師。
9.強化課後服務保障。中小學課後服務和假期托管收費遵循“家長自願、成本補償、非營利性”原則,參照本市義務教育課後服務相關收費標准執行。各區(市)縣應加強對中小學課後服務性收費的管理和監督檢查,督促建立健全收費管理制度,做好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公示。嚴禁以課後服務名義亂收費。學校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減免課後服務費用。依法依規嚴肅查處教師校外有償補課行爲,不得組織、推薦或引導學生參加有償補課。建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完善教師失德失範信息庫,按規定對失德失範行爲進行處理。
(叁)落實培優提質清單,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10.促進優質均衡。積極推動區(市)縣申創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示範縣。落實“精准扶薄”,建立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報到率和幼升小、小升初就讀民辦學校情況台賬。實施“優質教育倍增工程”,積極推動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深化區域教育聯盟發展,着力建設“家門口的好學校”。
11.優化入學政策。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多校劃片,進一步精准調控民辦學校招生入學,規範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升初工作。深入治理掐尖招生,進一步強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分班。研究完善指標到校生政策,穩步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指標到校生比例。優化調整高中招生錄取批次,有序規範實施公民同招,更好地發揮綜合素質評價在高中招生錄取中的作用。實施普通高中擴容提質工程,增加公辦普通高中學位供給和優質高中招生計劃;實施中職學校提質培優工程,拓寬中職學生升入高職和本科通道。
12.提升教學質量。指導學校以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建設爲契機,加強教學管理,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優化教學方式,做到應教盡教,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積極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嚴格按課程標准零起點教學。制定新時代中小學高質量課堂教學指導政策,強化示範引領,組織開展“精品課堂展教師風采”大賽活動和全市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提升比賽,強化名師引領。開展成都市中小學現代課堂教學示範校創建活動,在全市範圍內遴選100所現代課堂教學示範校,促進全市中小學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13.創新評價體系。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統籌“五項管理”“雙減”工作和新高考改革,探索建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體系。落實教育部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縣域和學校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切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的傾向。
(四)落實考試管理清單,強化育人導向
14.強化中考改革導向。穩步推進中考制度改革,堅持兩考合一、一考多用、學完即考,減輕學生多次備考負擔。中考命題嚴格依據課程標准,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素質。到2022年,建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招生錄取模式,克服唯分數論,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
15.規範考試內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要求,嚴格依據課程標准和教學基本要求確定考試內容,禁止超前進度考試。考試難度應基于國家課程標准和學校教學進度,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減少死記硬背考題,不出偏怪考題。
16.規範考試次數。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義務教育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從不同學科實際出發,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學業質量監測采取分學科抽樣方式進行,防止用統一試卷統考統測,避免給學生造成過多壓力和負擔。
17.規範考試評價。市、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不得下達中考升學指標或以中考升學率考核學校和教師,學校不得將升學率與教師評優評先等挂鈎。建立試題命制正負面清單,建立中小學試題質量監測評估制度。
(五)落實校外培訓准入清單,把好培訓入口關
18.嚴格審批時限和權限。各區(市)縣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分類制定體育類、文化藝術類、科技類等校外培訓機構的設置指導標准,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未經教育審批部門批准,任何機構(含個體工商戶,下同)不得以托管、家教、教育咨詢、自習輔導、文化傳播等名義面向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開展教育培訓業務。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未經審批多址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全面清理和整頓尚未取得辦學許可但仍在實施學科類培訓的無證機構。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對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管理,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19.嚴格重新審核登記。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爲非營利性機構。已登記爲營利性的學科類培訓機構應當開展章程修訂、財務清算並經培訓機構董事會審議通過後,于2021年底前到區(市)縣企業法人登記部門辦理注銷登記、持驗資報告等到教育審批部門換領新編號(即培訓機構性質代碼爲“8”)的《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到同級民辦非企業法人登記部門辦理重新登記,也可于2021年底前向區(市)縣教育審批部門提出變更培訓類別的申請,轉設爲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並相應變更主管部門。逾期未完成重新審核登記或變更登記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年檢爲不合格,不得繼續開展招生和培訓業務。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于2021年底前由所在地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移交管理權限、教育審批部門直接變更主管部門並換發辦學許可證。
(六)落實校外培訓實施清單,把好培訓過程關
20.嚴格執行培訓時間。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在學校正常行課期間組織學員培訓;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線上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00;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培訓機構不得以課前預習、課後鞏固、作業練習、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業。
21.嚴格規範培訓內容。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及與招生入學挂鈎的行爲。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應將所辦培訓班的名稱、班次、培訓內容、招生對象、進度安排、上課時間、培訓材料等報屬地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完成備案審核工作並向社會公布。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培訓,要以發展學員興趣特長爲導向,培訓內容不得超過國家相應課程標准,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區(市)縣的中小學同期進度。培訓機構教學內容和教育行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嚴把教材使用關、教師講授關,使用規範教材與資料,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
22.嚴格規範教員聘用。校外培訓機構要強化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教職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師德師風建設。要在培訓機構場所及網站、微信公衆號顯著位置實名公布教師資格信息,從事按照學科類管理培訓的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證書,從事按照非學科類管理培訓的須具備相應的職業(專業)能力證明。依法依規嚴肅查處教師誘導、介紹、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有償培訓以及舉辦、參與校外有償補課行爲。以家教、托管、自習輔導、“攢班”、團課等名義組織或參與校外有償培訓的中小學在職教師,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處分和其他處理。聘請外籍人員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建立教職員工准入查詢違法犯罪信息制度,不得聘用具有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嚴禁聘請在境外的外籍人員開展培訓活動。
23.嚴格實施實名制管理。依托國家、省級校外培訓機構信息管理平台,完善教育綜合執法、部門聯合懲戒、培訓大數據分析等功能。實施校外培訓機構教師、職員、學員全員實名制管理,提高監管效力和水平。培訓機構登記信息應經未成年人監護人同意,不得過度收集學員信息,並應對學員信息采取嚴格保護措施。違法處理學員信息或者未履行信息保護義務的,依法予以處罰。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綜合分析和應用學員參訓情況,將結果納入學校綜合評估及教師教育教學認可度評價,壓實學校及教師履行好教育教學主責,促進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4.嚴格加強安全管理。校外培訓機構要健全安全責任體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教職員工崗位安全責任,確定專門人員負責安全管理工作。加強安防建設,校門和校內學生行進主要道路、教學樓和宿舍樓道路等部位、地段,要安裝照明設施,亮化率達100%。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車通道應保持暢通,按要求配備消防設施、器材,並保持完好有效。單獨設立一對一上課的教室,應安裝視頻圖像采集裝置或設立開放式觀察窗。主要出入口、走廊、其他教室等人員聚集場所等重點部位要設置視頻圖像采集裝置,采集及回放視頻圖像應能確保特別是夜間清楚辨別進出人員的體貌特征,視頻信息保存時間應不少于90天。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學員信息登記、量體溫、亮健康碼、戴口罩、洗手、消殺等常態化工作。落實安全巡查、風險隱患排查和信息報告制度,建立巡查日志、隱患排查整改台賬。
(七)落實校外培訓督導清單,把好培訓監督關
25.強化培訓收費監管。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市發改委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科學合理確定計價辦法,明確收費標准、收費及退費方式。嚴格執行國家關于財務與資産管理的規定,加強對培訓預付款經營模式的規範管理,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培訓費一般應于臨近培訓課程開班前收取,不應過早提前收取。支持龍泉驿區和金堂縣試點培訓預收費全額資金監管。預收學費應開具國家規定的票據,全部打入培訓費資金專戶,並與開戶行簽訂監管協議,培訓費資金專戶相關信息依法依規予以公開,形成事前預警、事中預防和事後防範機制。支持和鼓勵校外培訓機構探索“先消費、後付費”“一課一消”培訓收費模式,有效預防“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發生。行業主管部門要立足職能職責、強化協同配合,加強資金、賬戶、稅務等監管,切實做到管機構、管賬戶、管預案、管風險。
26.加強教育綜合執法。堅持多措並舉、疏堵結合,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無證辦學、超時培訓、超綱培訓、超前培訓、虛假宣傳、違規收費等違法違規行爲的查處力度。實施“雙隨機、一公開”常態化監管。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校外培訓廣告管理,確保主流媒體、新媒體、公共場所、居民區各類廣告牌和網絡平台等不刊登、不播發校外培訓廣告。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商業廣告活動,不得利用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校車等發布或變相發布廣告。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各種誇大培訓效果、誤導公衆教育觀念、制造家長焦慮的校外培訓違法違規廣告行爲。將教育執法納入區(市)縣綜合執法。
五、組織保障
27.加強領導。加強黨對“雙減”工作的領導,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市中小學“雙減”工作。各區(市)縣黨委和政府要將“雙減”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完善“雙減”工作措施,制定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方案,理清工作機制,明確責任主體,預防和化解風險,確保“雙減”工作落地見效。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采取黨建聯建共建、選派黨建指導員等方式,提升校外培訓機構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強化對本領域校外培訓機構的日常監督管理。學校黨組織要認真做好教師思想工作,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創造性。深入推進校外培訓機構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市本級建立“雙減”工作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市、區(市)縣兩級組建工作專班,協調推進試點區建設。
28.明確責任。市級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將“雙減”工作納入年度工作範疇。教育部門要抓好統籌協調,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日常監管,指導學校做好“雙減”有關工作;宣傳、網信部門要加強輿論宣傳引導,網信部門要配合教育、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做好線上校外培訓監管工作;機構編制部門要支持教育部門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監管職能,優化機構設置;發展改革部門要會同財政、教育等部門制定學校課後服務性或代收費標准,會同教育等部門制定校外培訓機構收費指導政策;財政部門要加強學校課後服務經費保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做好教師績效工資核定有關工作;民政部門要做好學科類培訓機構登記工作;市場監管部門要做好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登記工作和校外培訓機構收費、廣告、反壟斷等方面監管工作,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會同教育等部門依法依規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培訓行爲;體育、文廣旅、科技部門要分別制定體育類、文化藝術類、科技類培訓機構標准,並負責行業監管;政法、公安等部門要做好相關維護和諧穩定工作,依法處理違法犯罪行爲,做好相關涉穩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人民銀行、金融監管部門負責指導銀行等機構做好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風險管控工作,清理整頓培訓機構融資、上市等行爲;其他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起責任、抓好落實。
29.營造良好氛圍。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發揮學校、社區等力量做好學生、家長工作,引導家長合理表達訴求、依法維權。依法妥善解決培訓機構裁員、員工討薪等矛盾和問題,組織開展培訓機構教員再就業培訓和再就業援助。新聞媒體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宣傳好“雙減”工作的政策內涵、積極意義、發展願景、工作舉措,凝聚社會共識,爲治理行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30.督導檢查。將落實“雙減”工作情況及實際成效,作爲督查督辦、漠視群衆利益專項整治和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的重要內容。各區(市)縣要在每月15日和30日前,將“雙減”工作落實進度報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彙總分析各區(市)縣“雙減”工作落實情況,並定期通報。各區(市)縣要設立舉報電話和信箱,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發揮群衆監督舉報、媒體監督作用。及時總結宣傳和推廣“雙減”工作典型經驗和做法。按照黨紀政紀有關規定,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的屬地、部門、學校及相關責任人要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問責。
本文編選自“四川發布”微信公衆號;智通財經編輯:黃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