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港股叁大股指暴跌,均創下年內新低,教育、互聯網板塊雙雙重挫,餐飲股、物管股、醫美股、生物醫藥股、內地房産股、汽車股、大金融股等全線下挫。市場一片蕭條,連備受關注的“火鍋茅”海底撈(06862)也不例外,疊加中期業績預報不及預期影響,海底撈收盤報34.7港元,下跌16.69%。
對于海底撈股價此番下跌,各方反應不一,質疑者有之,力挺者亦不少數。主流聲音偏向于認同海底撈管理層對業績未達預期的解釋,認爲既有內部管理問題,也有新門店投資回報周期拉長及疫情影響等客觀因素。從投資角度來看,股價下跌更多是市場的正常反應,多數機構仍然看好海底撈的長期前景,南向資金正在趁機抄底,明星基金此前就已開始大幅加倉。
機構多數看好海底撈前景
從國際機構的研報來看,對海底撈的評價以正面和中性爲主,7家機構中有6家給出的目標價在42港元以上,摩根士丹利和大和證券分別給出55.00港元和58.50港元的目標價。僅有傑富瑞給出“落後大盤”的評級,目標價爲37.00港元。
國內機構的評價情況比起國際機構更爲樂觀,以看好爲主,5家機構中僅有招商證券給出“中性”評級,下調目標價爲34.40港元。其余機構中僅有中金公司給出具體目標價,爲45.62港元。
機構在研報中大多提出,海底撈中期業績預報不及預期,與新開門店帶來的攤銷成本增加,爬坡期顯著延長導致實現盈虧平衡及投資回報的時期拉長,以及國內疫情反複、海外疫情持續蔓延有關。
機構也關注到海底撈目前正在進行的組織架構調整。例如,光大證券表示,海底撈正在恢複大小區模式,增強了精細化管理,能夠提升門店管理效率;西部證券認爲,海底撈內部變革成效並非立竿見影,需待一定時間,但認可其改革方向;中金公司同樣表示關注海底撈管理變革效果。
南向資金抄底,明星基金加倉
盡管股價出現大幅下探,但出于對海底撈長期發展的看好,不少投資者認爲應該關注海底撈“利空出盡”後的結構性反彈行情。
鳳凰網港股顯示,7月26日,受港股暴跌影響,南向資金淨流出26.29億元,其中港股通(滬)淨流出3.55億元,港股通(深)淨流出22.74億元。但在南向資金前十淨流入榜單中,一些優質企業仍然受到追捧,海底撈在該榜單中位列第八,一同入圍的還有騰訊控股、中芯國際、藥明生物等企業。
另據證券時報·e公司7月26日的報道顯示,從基金二季報披露情況來看,明星基金經理已經開始大幅加倉海底撈以及關聯調味料上市公司頤海國際。
在邬傳雁管理的泓德叁年豐澤二季報顯示,海底撈已經位居第八大重倉股,持有市值超過1億元,頤海國際位居第九大重倉股。
邬傳雁指出,二季度本基金完全放棄博弈思維,堅定堅持長期主義,“作爲真正的投資人,我們的視野決不應停留于某一個季度的盈利和業績表現,我們的目光應該長及下一個十年,那些具備高瞻遠矚的價值創造能力的公司,才是我們的投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