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近日大跌又大起,早前大跌的餐飲股亦終於止瀉。7月9日,海底撈(SEHK:6862)單日漲逾一成,呷哺呷哺(SEHK:520)及九毛九(SEHK:9922)亦分別有約 5%及3%單日升幅。
這 3隻餐飲巨頭自今年2月中起跌跌不休,海底撈一度跌近五成,呷哺呷哺更是跌近七成,九毛九亦有近兩成跌幅。若板塊真開展漲勢,三隻當中誰又更吃香?
更多內容:餐飲股比拼:九毛九vs百勝中國、海底撈能否谷底翻身倍升?
三巨頭回調原因各不同 餐飲股的跌勢由 2021年2月才開始,若說是疫情的影響,那麼市場亦太後知後覺了,三巨頭齊跌事實上並不單單是行業景氣低迷的問題。雖然同一板塊齊升齊跌十分常見,但三者深度回調實則各有原由,純粹後來互相牽連,互相拖累而已。
1.海底撈 海底撈暴跌,是由於不停開新店而維持高翻枱率的神話不再。集團 2019年的翻枱率(次/天)為 4.9,2020年就跌至 4.0。
內地餐飲市場近期受疫情影響較微,但集團今年 4、5月份的翻枱率卻跌至約 3.0水平。這個翻枱率意味著門店處於微利甚或虧損狀態,可能亦存在門店間互相競爭的情況,但海底撈繼續開新門店,不談翻枱率可能進一步下滑,開店衍生的成本亦十分巨大。
海底撈成立以來,賣點都是服務質素帶來的高口碑。不過近期海底撈頻出負面新聞,如 2020年初的報復性漲價事件,以及年底的抄襲巴奴毛肚火鍋事件,令消費者對海底撈品牌反感。而且疫情帶動外賣需求,亦培養市民在家用膳的生活習慣,以服務爭勝的海底撈在外賣市場就難以突圍了。
2.呷哺呷哺 呷哺呷哺同樣有翻枱率跌勢不斷的問題。集團 2017-2020年翻枱率分別為 3.3、2.8、2.6、2.3;拖累集團的期內盈利同比變動,分別為 +14.2%、+10.1%、-37.7%、-99.4%。
除了業績疲弱,呷哺呷哺的人事紛爭不斷,揭示著集團的管理問題,亦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
4月16日,集團旗下高端品牌湊湊餐飲CEO張振緯因個人原因離職,這已引起了市場對集團管理層穩定性的質疑。到了 5月21日及6月14日又分別公告,建議罷免當時呷哺呷哺集團CEO趙怡的CEO職務及執行董事職務。6月27日,趙怡在網上發表針對呷哺呷哺對她「若幹子品牌表現未達到董事會預期而被罷免行政總裁」的指控,引起國內網民關注。
高層人士變動令集團發展加添一份不確定因素。而上述海底撈「服務高質素口碑」光環不再,但呷哺呷哺的市場定位不變獨特的差異化優勢,以致於雖然回調最大,反彈力卻不如海底撈。
3.九毛九 有別於海底撈盲目開店的困境,九毛九股價不振主要是關店導致營收下降。集團的九毛九主品牌於 2020年共關閉了 55家門店,業務覆蓋範圍縮窄至海南和廣東區域。
九毛九品牌的營收亦因而同比倒退了 47.8%,拖累整體營收僅有 1%微增長。而九毛九品牌的翻枱率亦有下滑,由 2019年的 2.3降至 1.7。
三者誰更值買?
現價市盈率(倍) | 預測市盈率(倍) | 股息率(%) | 股本回報率(%) | |
海底撈 | 693.4 | 40.1 | 0 | 3.0 |
呷哺呷哺 | 4255.0 | 14.5 | 0.8 | 0.1 |
九毛九 | 308.9 | 62.7 | 0.1 | 4.1 |
而上述的經營困境,海底撈及呷哺呷哺面臨著結構性問題,當中海底撈情況較好,有著供應鏈優勢,有望以高性價比重新搶佔市場優勢;呷哺呷哺就較有從定位上改革,管理上脫變等需要,並非短期就會有大進步。
九毛九的品牌問題雖然亦不小,但近年集團的九毛九品牌早已不是主力,新品牌太二酸菜魚正處於門店、同店增長雙升期,而且以食物質素為招徠,在外賣市場亦可望如魚得水。
九毛九品牌的退場可望是為了太二帶動第二增長曲線而促力。短期內海底撈股價可能仗著低估值優勢而有較大漲勢,中長線而言卻是九毛九增長邏輯更清晰,確定性更高。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