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並購方正集團另一面: 中國平安(02318)邁入基礎科研“深水區”

發布 2021-7-7 下午06:34
並購方正集團另一面: 中國平安(02318)邁入基礎科研“深水區”

對方正集團的收購,或許將會成爲中國平安(02318)(601318.SH)邁向基礎科研的一個關鍵渡口。

7月5日晚間,中國平安發布公告稱,北大方正集團重整計劃草案已經通過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裁定書依法批准並生效。平安人壽或其下屬全資主體擬成爲新方正集團的控股股東,中國平安作爲平安人壽的控股股東,擬間接控制公司。

同日,方正證券(601901.SH)、中國高科(600730.SH)等多家昔日方正系公司亦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方正集團持有的公司股份將全部轉入擬設立的新方正集團。

經過近一年半的長跑,曾經爲“中國最牛校企”的方正集團重整事宜終于塵埃落定,由中國平安組成的重整聯合體最終勝出。

對于中國平安的這一並購案,褒貶皆有之。

貶低者認爲,譬如最後碧桂園中途退出、泰康人壽亦最後棄購,方正集團數百億的債務缺口、仍在持續虧損的醫療資産讓衆多的競標投資人望而卻步;贊賞者有之,認爲平安不僅實現了金融與地産方向的擴張——如平安證券對方正證券的合並,更期待其成爲中國版的聯合醫療——後者通過保險與醫療的投資結合,成爲全球行業巨擎。

但是,在智通財經APP看來,對于這一並購案的最重要一面,科技的力量卻被忽視了。依托北京大學強大的科研力量,方正集團研發實力常年位居中國500強前列,累計專利量過萬。舉例爲證,2018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專利數量在1000件以上且發明專利占比在90%以上的企業只有叁家,方正集團即占據其中一席。

在中國平安方面,世人皆知其是全球領先的金融公司,卻甚少知道平安亦是一個科技的巨人。2020年,中國平安以1604項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行榜TOP100》NO.1。截至2021年3月末,平安科技專利申請數即超過1100項,叁個月時間達到2020年全年申請量的70%;目前平安科技專利申請量累計達3.25萬項,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

如今加上對方正集團的並購,一個更強大的科技巨人在崛起,這是一個少爲人知的信號,即:中國平安將從過往的應用科技研發走向“應用科技+基礎研發”相結合的路徑上。

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到來,基礎研發已從高校的象牙塔走到各大企業之中,谷歌(GOOG.US)、亞馬遜(AMZN.US)、蘋果(AAPL.US)等新經濟企業更成爲其中先行軍。微軟(MSFT.US)CEO薩提亞·納德拉說沒有基礎研究,就沒有今天的微軟;華爲創始人任正非說,華爲已經突進創新無人區,研發戰略將從此前長期堅持的以市場應用導向的研發方向調整爲面向基礎研究、基礎技術發明的2.0版創新戰略。

中國平安現在不僅是一家綜合金融公司,亦是一家科技驅動公司。如果說,2018年中國平安正式確立科技賦能金融的戰略路徑,那麽從2021年並購方正集團開始,基礎研究開始成爲深藏于平安的基因。

出資超過700億的並購

在平安、方正及其下屬公司出公告之前,平安對方正的並購僅缺來自法律方面的確認文件。

頂着北京大學的光環,方正集團被稱爲最大校企之一,但是方正集團一直以來股權糾紛、內鬥不斷,加上多元化盲目投資,使得公司債務高企。截至2019年叁季度末,方正集團總資産3657.12億元,總負債爲3029.51億元,資産負債率達82.84%。

從2019年9月下旬,方正開始出現資金鏈問題,2019年12月未能到期兌付的超短期融資券徹底引爆了方正的債務危機。隨後,方正集團的重整程序被提上日程。2020年2月18日,方正旗下六家上市公司齊發公告,方正集團收到北京第一中院通知,債權人申請對方正集團進行重整。

衆多投資者紛紛躍躍欲試,其中不乏中交建、泰康集團這樣的實力巨頭。今年1月29日,中國平安、珠海華發和深超科技組成的聯合體在29家意向投資者中脫穎而出。時隔叁個月後的4月30日,便向法院提及了具體的重整方案。

根據重整方案,未來平安人壽和華發集團將根據重整主體的債權人對債權清償方案的選擇情況,以7:3的比例受讓新方正集團不低于73%的股權,其中平安人壽將以370.5-507.5億的對價受讓新方正集團51.1-70%的股權。

這一方案或得了債權人、方正方面及學界的一致認可。

一份方正集團管理人出具的《關于懇請支持方正集團等五家公司重整計劃草案的函》指出,現有的方案是競爭性談判下的最優方案,清償方式充分考慮了多種債權人的訴求,各項清償安排均優于同類型重整案例。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衛國表示,方正集團的重整計劃草案與其他大型集團重整項目相比,清償方案推陳出新,真正做到了以充分保護債權人利益爲首要原則,既保障了較高的現金清償,又通過多種方式切實提升整體清償,方案給予了債權人現金、留債、轉股多種方式組合的充分選擇權,並對轉股債權人提供了現金溢價回購的退出方式,這在大型重整案例中尚屬首次,做出了非常積極的探索,在未來的實踐中值得推廣。

對方正集團債權人、方正集團和中國平安來說,這次重整將實現“叁贏”。

對重整主體方正集團來說,這個著名的校企品牌甩掉了沉重的包袱,其優質資産以新方正集團名義浴火重生;對方正集團的債權人而言,獲得一定程度的債務清償,並在選擇新方正部分股權的情況下,分享新方正後續的發展成果;對北京大學及相關政府部門來說,重整方案的落地,對解決北大的曆史包袱,穩定社會就業及部分優質業務得以重生,無疑具有重大社會價值。

對于此次參與方正集團重整,中國平安表示,其一,這是對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國家推進校企改革重大戰略的響應。其二,借助方正集團的醫療資源進一步完善平安的醫療健康生態圈,與金融主業形成戰略協同。

據悉,本次重整中擬收購的新方正集團資産,包括重整主體下屬醫療、金融、信息技術、教育等板塊的股權類、債權類及其他類資産,囊括方正科技、方正控股(00418)、北大醫藥、北大資源(00618)、方正證券、中國高科等六家上市公司,及一家保險公司北大方正人壽和一家財務公司。

事實上,與其他因盲目擴張導致資金琏斷裂的受困企業不同,方正集團此前即使陷入各種紛爭,其在科技領域和醫療領域的實力從未減弱。在“2019中國企業500強”中,方正集團排名中國第138位,在2019年度“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中,則排名中國第5位。

中國平安在公告中表示,參與此次重整,有助于將北大醫療産業集團優質的醫療資源與平安的保險、醫療科技能力相結合,構建“有場景、有服務、有溫度、有頻率”的醫療健康生態圈。

據了解,新方正集團將承繼方正與北京大學及下屬單位之間既存的合作關系,延續使用方正目前已被授權使用的品牌及知識産權。中國平安通過聚焦于醫療和信息産業領域,未來將與北京大學在醫教研和産學研的成果轉化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聯合健康的模式僅是一個小切面

在新方正集團旗下的核心資産中,金融、醫療兩塊與平安正布局“大金融資産”+“大醫療健康”版圖的平安集團最爲契合。

以金融資産中的證券業務爲例,Wind數據顯示,2020年,平安證券總資産規模1992.83億元,方正證券總資産規模1232.56億元;2020年平安證券實現營收136.18億元,淨利潤31.02億元,而方正證券實現營收75.42億元,淨利潤11.98億元。

如果方正證券與平安證券整合,以734億的歸母淨資産,排名將超越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上升至全國券商第十名。同時亦有傳言稱,平安證券將借助方正證券實現上市。

不過,相對于金融資産,新方正集團的醫療板塊才是平安最爲看中的資源。

近年來,國內等險企紛紛探索在保險服務中融入健康管理服務。如2019年國壽入主在城市信息化領域擁有深厚積累的萬達信息,並聯合成立健康管理平台”。

平安集團則是早期的探索者之一。自2015年孵化平安好醫生(01833)以來,平安已建立起政府(Government)、用戶(Patient)、服務方(Provider)、支付方(Payer)、科技(Technology)五個端口,對應包括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平安智慧醫療等12家主體在內的醫療健康生態圈。

但這個生態圈有一個缺失:現成的實體醫院資源。而這個,卻是北大醫療最大的資源和優勢。

公開信息顯示,方正擁有以北大國際醫院爲旗艦醫院及十余家醫療機構組成的醫療服務體系,總床位數逾萬張,高級職稱醫師500余人,年服務患者300余萬人次。方正還擁有重點骨幹企業北大醫藥公司,孵化了100余家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的北大醫療産業園,和位居國內醫療信息化第一梯隊的“智慧醫療-北大醫信”。

如今看來,平安收購方正,並將整其雄厚優質的醫療健康資源,由此提速平安“保險+服務”的新金融戰略。這一模式對標美國的聯合健康集團(以下簡稱“聯合健康”),發揮健康管理和保險的協同作用。

聯合健康曆來很注重推進與學術機構的合作,通過與加州大學、明尼蘇達大學醫療中心、內華達托羅大學等合作,實現“産學研”一體,科研碩果累累,更讓聯合健康展現出了超凡的“抗周期”能力。

迄今爲止,聯合健康也是美國最大的商業健康險公司。根據2020年財報顯示,縱使受疫情影響,聯合健康全年收入2571億美元,同比增長6.2%;運營利潤爲224億美元,同比增長13.8%;淨利潤爲157.69億美元,同比增長10.7%。

在2020年年報中,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即瞄定了平安未來的發展方向:“金融是平安的現在時,醫療是平安的未來時。”

3月25日舉辦的平安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馬明哲補充強調,平安發展醫療板塊其與金融主業緊密相關。平安有2.2億的客戶,其中1.46億的人購買了平安的壽險産品。在過去,保險只是冷冰冰的一張保單,可能只在客戶購買保險和發生理賠時才提供服務。

如今,收購方正集團後,平安將與北大在醫教研和産學研的成果轉化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北京大學將在市場化與法制化的原則下對公司及新方正集團拓展醫療機構提供支持。未來,通過與北大的産學研合作,平安可以背靠北大獲得更多的科研力量,也可以進一步支持學術的研發落地。

平安新的科技導向:基礎研發地位的擡升

2019年7月23日 《人民日報》客戶端發了一篇重磅文章,文章稱:要向華爲、北大方正集團、中國聯通叁家中國大企業致敬。因爲在中國企業500強中,唯有這叁家企業的專利數量在1000件以上且發明專利占比在90%以上。

彼時,方正集團專利數量爲4018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高達91.84%。兩年之後,2020年破産重組時,方正集團專利數達11636項,兩年即實現了翻倍。

專利是科技的載體,科技是最強驅動力、是創新、是未來,也是平安並購方正的底氣所在。

如果再加上平安本身截止2021年3月末3.25萬件的專利申請量,則加上方正集團,平安將成爲一個專利量近4.5萬件的科技巨人——這是超過百億的收購金錢亦無法衡量的知識力量。

事實上,平安一直在撕掉自身的標簽,試水保險行業改革,科技賦能是重要的部分,也是重塑平安第二增長曲線的企業核心。

過去20多年,馬明哲一直將花旗、彙豐視爲參照物,但進入21世紀後,他的對標對象變成了亞馬遜、谷歌。爲此,2018年,中國平安確立了“金融+科技”的戰略目標;2019年,中國平安更新了品牌LOGO,新版LOGO底部的“保險·銀行·投資”更換爲“金融·科技”,決心可見。

多年深耕下來,目前平安已建立集群化、矩陣化、原創化的科研體系,以11萬科研人員、超3000名科學家,每年研發超過10億美金的體量,搭建人工智能等8大研究院、57個實驗室,其技術實力已進入全球第一陣營,在金融科技、醫療科技、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諸多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平安以1604項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行榜TOP100》全球第一,在整個TOP10榜單中,中國平安旗下公司獨占5席。2020年12月發布的《深圳市金融科技産業知識産權發展狀況》白皮書顯示,自2017年以來,中國平安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知識産權影響力全球第一。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已經到來,全球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十字路口,與以往工業革命不同的是,這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之一,或將是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將同步展開,這就要求在基礎科研領域的突破。

過去幾年,技術創新的驅動力已經轉移到科技企業中,這其中,尤以站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研究前沿的互聯網公司爲代表。以美國爲例,如果說過往基于移動通訊技術的貝爾實驗室帶動了信息傳輸革命,那麽矽谷互聯網巨頭則在加快將美國帶入信息智能革命潮流。世界級的科技巨頭,在過去數年中,多傾力到基礎研發中。從人工智通的AlphaGo到超導量子芯片的Syc-amore,作爲一家科技企業,谷歌總在信息科學技術上“快人一步”。

在國內,阿裏(BABA.US)、華爲、騰訊(00700)、百度(BIDU.US)等科技企業亦正在向基礎研發領域快速奔跑。華爲未來在基礎研究領域的研發投入比例將提升至全部研發投入的25%甚至更多。

騰訊總裁劉熾平坦言,“騰訊已經在戰略上向基礎應用領域進行布局,也需要內在機制上引導公司進行一次基因的改變。從業務驅動模式轉向科技創新驅動的模式。”

當企業圍繞應用場景的研發逐步趨同,基礎研究的突破正在構成企業新的競爭力。對平安而言,只有基礎研發,才能推動平安科技與專利的持續向前。

這才是平安收購方正的要義所在。通過此一收購,建立起一個更強大的平安科技及專利“長城”,同時借助方正集團與北大頂尖的科研體系深度融合,向基礎研發的主戰場跋涉。

這有兩重好處,一是減少産學研之間技術擴散的距離、消除在不同單位之間成果轉化的障礙;二是依托平安龐大的産業、數據等資源,爲科學家提供豐富的場景,而平安每年上百億的投入,海量的存儲數據及豐富的業務結構,可以給基礎研發提供最充足的養份。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這才是平安並購方正最大的價值。

中國平安的估值變量在醫療、在基礎研發科技

未來,“平安+方正”能否産生1+1>2的裂變式效果,助推傳統保險業務整體升級,助推平安在基礎研發領域的進一步成長,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但至少在目前來看,平安正走在正確的路徑上,而平安主導下的企業並購或者內部孵化的項目來看,交出的成績單較爲優異。

回顧平安的並購重整曆史,曾經成功整合深發展、汽車之家(ATHM.US)、上海家化等金融與非金融領域的領軍企業。

如今,整合深發展後,平安銀行的資産質量持續改善,零售業務穩健發展,市值已經超過4500億元;從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汽車之家股價上漲超過5倍,後來在2021年1月股價再創曆史新高;再次刷新股價曆史記錄。2013年收購的上海家化,在今年6月股價創下曆史新高。

從方正集團的並購來看,其主業問題不大,造成目前的困境主要是:企業治理失效、內部控制缺陷,導致盲目擴張,過度負債,形成較多偏離主業業務板塊,甚至是無實體經營的企業,引發經營危機。

參考平安銀行、汽車之家和上海家化等經驗,以平安的治理能力,此次平安收購新方正集團,通過輸出企業管理體系,通過平安的業務協同,通過平安超過6億的用戶資源,有極大概率能激活方正的資産包,與目前平安的業務形成更大的協同。

這也使得對中國平安的估值體系發生變化。

從保險股賽道而言,目前其已處在估值底部。按壽險行業估值口徑PEV(市值/內含價值)計算,平安目前僅0.83倍PEV(截止7月6日收盤),在招商證券鄭積沙團隊看來,平安的目標估值應當在1.50X,對應目標價112元/股,上漲空間78%。

而從科技賽道來看,今天的中國平安不僅僅是一家金融公司,更是一家科技驅動的企業,不能用傳統的金融或科技企業來估值。但考慮到其目前僅7.97倍的動態市盈率,相較于科技企業平均估值仍然差距較遠。

經過此前一輪的下跌,目前多家外資行開始增持平安。香港聯交所最新資料顯示,6月29日,摩根大通斥資2.87億港元增持中國平安約2981.79萬股,,增持後持有股權比例爲11.26%;此前的5月27日,貝萊德斥資18億港元增持平安,增持後持有平安5.19%的股權。

對于平安的估值,特別是並購方正集團之後,智通財經APP認爲,更多要從兩方面考量:金融生態圈生態、基礎研發驅動的實力。

醫療生態圈正是平安生態布局的重要窗口。對方正的收購,平安補齊了線下醫療最關鍵的一環,使得公司整個醫療生態布局更爲完善。如今,平安的醫療布局遠遠領先其他壽險公司。這也爲其後面産品改革打下重要基礎。

在基礎研發領域,分析蘋果、谷歌、微軟、華爲等企業發現,做出科技前沿領域的創新是最重要的企業內部力量和機制,目前包括對方正的並購、8大研究院的設立,平安正複制這一路徑。

一個可以肯定的事實,未來國家的競爭、企業的競爭,特別是互聯網、科技企業的競爭,從拼市場到拼資金,現在已經進入到拼基礎研究能力的階段。在這場前所未有的戰役中,平安已經重裝出發,也許未來我們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平安。

今天,平安的市值是1.36萬億港幣,自2004年啓動改革,16年收獲16.8倍漲幅。在未來的下一個十年,平安能否再次演繹這樣的奇迹?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