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港交所發布題爲《擁抱新經濟,香港上市制度迎來新時代》的新聞稿,新修訂《上市規則》于2018年4月30日生效。這次新規堪稱香港金融市場近25年來最重大的一次市場改革,第一次向采用非傳統股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尚無營業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合資格的海外上市公司抛出橄榄枝,這一舉動直接讓當年的港股市場IPO封王。
叁年過後,以“新經濟”爲號角吹響的改革余音猶在,新經濟公司逐漸已成爲資本增長主力,新經濟股IPO募資額占香港IPO總額的比例,由2018年的35%升至2020年的64%,今年首季更是升至95%。
縱觀2021年上半年,港股IPO來勢洶洶。智通財經APP獲悉,據iFinD數據統計,截至6月30日,2021年上半年港股IPO公司共有45家,募集資金總額超2064億元(港元,下同),約爲去年的2.4倍。火熱的IPO集資市場,資金南下已成事實。
募資總額去年同期2.4倍,首日投資收益22.9%
資本市場是利潤湧動之所,更是風險聚集之地。企業上市如何實現公司價值的最大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資本市場和工具的選擇。2021年上半年登陸港股資本市場的45家企業,僅有一家新加坡企業,其余均爲中國企業,其上市首日開盤價均價爲64.03港元、收盤價均價爲63.54港元。45名上市新兵當日開盤價最高者爲哔哩哔哩-SW(09626)的790港元。
智通財經APP獲悉,盡管今年上半年港股IPO的企業數量不如去年同期(去年爲57家),但IPO金額高達2064億元,遠超去年的863.14億元,爲去年同期的2.4倍,主要是快手-W(01024)、京東物流(02618)、百度集團-SW(09888)、哔哩哔哩-SW、攜程集團(09961)等熱門公司齊聚港股。其中,快手募集資金總額高達478億元,高于去年募集資金最多的京東集團-SW(09618)(募集資金達345.58億元);京東物流募集資金爲282.74億元,百度集團-SW和哔哩哔哩-SW緊隨其後,分別募資239.40億元、232.30億元。
上市企業二級市場的表現如何,則取決于所處賽道的資本關注度以及行業景氣度。
從認購熱度來看,45家新上市企業獲超額認購倍數平均值約爲402.75倍,其中獲超額認購倍數最高者爲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股諾輝健康-B(06606)的4133.19倍,其次是國內隱形正畸龍頭時代天使(06699)的2079.16倍,不難看出,前兩者公司均具備稀缺和龍頭屬性。而中原建業(09982)、新希望服務(03658)優然牧業(09858)的超額認購倍數則分別爲4.99倍、4.75倍、3.73倍。
投資收益方面,45家新上市企業首日平均漲幅約爲22.9%,漲幅最佳的是漲幅最高者爲森松國際(02155),漲幅爲258.87%,其次是諾輝健康-B的215.08%,表現不理想的是香港樓宇工程的承建商盈彙企業控股(02195),上市首日股價跌幅爲41.07%。
IPO主力軍醫藥行業不“靈”了?
2018年的改革,讓生物科技公司常年成爲香港IPO隊伍裏主力軍,而今年上半年,該賽道上市公司表現平平。
2021年上半年,包括藥品及生物科技、醫療保健設備和服務在內的醫藥細分領域,累計共有12家新上市公司,2020年這一數字爲22家。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共有8家新上市的藥品及生物科技企業,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家。8家新上市的藥品及生物科技企業上市首日漲幅平均值爲13.31%,低于均值22.9%;上市至今股價累計漲幅均值爲-5.18%。由此可見,將投資收益周期拉長,新上市的藥品及生物科技企業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呈下降趨勢。
論及個股,2021年上半年新上市的藥品及生物科技企業中,上市首日表現最佳及上市至今股價累計漲幅最佳均爲健倍苗苗(02161),其上市首日漲幅爲80%;上市至今股價累計漲幅爲23.33%,後勁亦稍顯不足,和黃醫藥(00013)上市首日漲幅位居第二,爲50.37%。
與藥品及生物科技企業相反,醫療保健設備和服務則是醫藥領域赴港上市的重頭戲及最受二級市場投資者追捧的板塊。
醫療保健設備和服務的上市公司共有4家,去年同期僅有1家。新上市的4家企業分別爲諾輝健康-B、醫渡科技(02158)、心通醫療-B(02160)、麥迪衛康(02159)、四家新上市企業股價幾乎可以用勢不可擋來形容,首日漲幅平均值爲111%。其中上市首日漲幅最佳和上市至今累計漲幅最佳的均是諾輝健康-B,上市首日漲幅爲215%,至今累計漲幅爲197.07%。
物企首日漲幅均值-8.7%,新規加大IPO難度
智通財經APP統計顯示,2021年上半年物管行業延續了2020年的輝煌,共有6家資本市場新面孔。
值得關注的是,物業企業的投資回報表現並不突出。6家上市公司首日漲幅爲-8.7%,大幅跑輸港股新上市企業首日漲幅均值22.9%以及2020年新上市物管企業首日漲幅平均值的5.6%。究其原因,盡管今年仍是物企上市小高峰,但個股的整體營收規模、在管面積規模及業務布局要弱于之前。
而香港聯交所今年五月份上調主板上市的盈利規定,令正在排隊上市及正醞釀上市的中小型物業公司,壓力陡增。
根據港交所披露的咨詢文件,主板上市申請人于叁年營業紀錄期的股東應占盈利必須符合以下最低要求:叁年累計盈利,不低于8000萬港元。即營業紀錄期首兩個財政年度所須的最低盈利總和不低于4500萬港元,最後一個財政年度不低于3500萬港元,引申曆史市盈率約14倍。修訂後的主板上市盈利規定,較此前上調約60%。
修訂後的盈利調高幅度將于2022年1月1日生效。另外,港交所明確,會按情況就個別申請人不用符合盈利分布授予寬限,靈活處理。這也意味着,新的盈利規定對對于更多規模較小,並有計劃于港股IPO的物業企業影響比較大。
彙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沖表示,處于排隊狀態的企業如果年底前不能通過聆訊,2022年1月1日後遞表,就要按照新規定。“如果盈利不滿足新的規定,未來想上市就必須努力提高盈利水平才行。”
2021年上半年港股IPO中場戰事已息,但從上半年已遞表但未過聆訊的多只明星股來看,下半年港股仍將是全球IPO資本市場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