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疫情受控後,餐飲業逐漸復甦,而且中央不遺餘力推動內需消費,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近年餐飲行業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一成,即約40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Forrest & Sullivan預計連鎖餐廳市場未來幾年複合增長率 9.6%,餐飲業重新進入市場的鎂光燈下。
說到內地餐飲股,不得不提大牛股海底撈(SEHK:6862),過去3個月股價升幅約 45%;但年初上市的九毛九(SEHK:9922)增長性更勝三分,過去 3個月股價升幅 逾50%。兩者都在歷史高位水平,投資者可作何取捨?
中期業績皆受累疫情 餐廳在疫情期間被逼停業,海底撈九毛九都逃不過中期業績虧損的命運。海底撈營收同比減少16.5%至 97.6億元,蝕 9.6億元;九毛九營收跌 23.2%至近9.5億元,蝕8590萬元。兩者營收及虧損差距約10倍,基本上是同一模型的大小版本而已。
大而不穩的海底撈:成長性存疑 理論上,體量大的海底撈應有大而穩的優勢,但期內集團的銀行貸款急增,由去年底1.2億元勁飆30倍至33.1億元,資本負債比率亦由2.2%飆升至38.1%,情況反而令人擔憂。海底撈對資金需求提高,或許跟期內仍積極開新店有關,新店淨增167間店至 935間,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撈的翻枱率近年由5次高位回落,反映天花板已現,繼續開新店的邊際收益未必就划算。
資金需求亦可能用在集團拓展業務光譜之上。近年海底撈的半成品方便菜肴已經上線,切入家庭廚房場景,並收購漢舍中國菜、Hao Noodle,孵化「十八汆」「撈派有面兒」等快餐品牌,踏入中式正餐和小吃快餐領域。但海底撈「優質服務」的品牌價值未必能傳承至新業務上,其他餐飲種類對服務的需求本來就沒有火鍋來得多及密,例如去年底開業的「撈派有面兒」,用戶對口味和服務的評價都低於4分,近期亦沒有續開新店的消息。
而且家庭廚房消費場景是一片紅海市場,傳統商超、生鮮電商、新零售等都齊集在此賽道,集團的發展空間十分擠擁。
同樣令市場憂慮的是,創立人張勇於 3月減持股份套現 15.6億元背後的寓意。普遍而言,大股東減持是對企業發展前景欠缺信心的行為,而在張勇更是反映其有退休的打算。上市僅逾兩年,創始人便準備退居幕後,加上近期集團擴張期間發生了不少衞生事件,前景的不確定性影響集團估值的增長空間。
小而美的九毛九:規模擴張複製海底撈之路 九毛九處於發展初期,對資金的需求同樣龐大,但集團選擇以配股方式集資 10億港元,無成本資金較令市場安心。資金用作擴大規模,搶佔市場份額外,亦用作投資於主要原材料供應商,促進與該等供應商的合作及確保主要食材的穩定供應,可望建立如海底撈和頤海國際(SEHK:1579)間的關係,一來享有食材成本優勢,二來供應商的食材質素受市場認可亦有助提高九毛九的品牌價值。
九毛九早已走多品牌策略:「九毛九麵館」符合時尚速食定位、「太二酸菜魚」定位中端、還有「2顆雞蛋煎餅」及「那未大叔」等新品牌,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多元化需求。太二酸菜魚是集團的價值主要所在,2019年翻枱率 4.8次,不亞於海底撈,但太二營業時間比海底撈更短,綜合而言表現更突出。而且太二分店目前還不多,上半年新開太二門店 37 家,淨開店 35 家,目前總數不過 161間,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在估值上,九毛九比海底撈稍稍便宜了一點,股本回報率方面卻是遠勝。而且考慮到九毛九的規模尚小,發展空間更龐大,目前的三位數估值仍可接受。投資者可候回調吸納。
海底撈與九毛九估值比較:
現價市盈率(倍) | 預測市盈率(倍) | 股本回報率(%) | |
海底撈 | 106.1 | 75.1 | 22.1 |
九毛九 | 100.4 | 71.2 | 123.5 |
延伸閱讀
- 百勝中國來港海底撈地位不保?
- 買百勝中國不如買海底撈
- 內地嚴打浪費 三大餐飲龍頭誰能出生天?
- 九毛九疫市盈轉虧 倍升潛力依然吸引?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