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殺最便宜! 黑五優惠 60%,機不可失獲取優惠

《程實專欄》基於現實的人民幣匯率長短期運行機制:逆周期因子的意義與作用

發布 2017-8-22 上午11:03
© Reuters.  《程實專欄》基於現實的人民幣匯率長短期運行機制:逆周期因子的意義與作用

(作者程實為中國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錢智俊為工銀國際高級經濟學家;本文僅代表其本人觀點。)

“路遙知馬力,實踐出真知。 5月末,逆周期因子被引入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至今將滿3月。實際觀測數據的積累,加之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報告的公布,為深入分析逆周期因子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視角。

我們認為,理論層面,逆周期因子是對人民幣匯率長短期運行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加強了中間價長期錨和短期錨的內生紐帶,削弱長期匯率失衡和短期匯率超調的雙重風險。技術層面,針對市場預期的順周期性,逆周期因子構建了基於全局視角和未來前景的動態規劃,將局部最優化升級為全局最優化。

我們的實證研究表明,通過提升預期管理的政策效率,逆周期因子不僅有效引導中間價向人民幣基本面加速趨近,同時也並未造成匯率定價效率的顯著損失,合理兼顧了匯率市場化改革和金融風險防範。


**逆周期因子的政策意義**

近期,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報告正式宣布,“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已實現有序運行,並首次對逆周期因子進行了詳細闡釋。結合本系列報告的前期研究,我們認為,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技術層面,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均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政策意義。

理論層面,加強內生紐帶,協調長短運行。在本系列的前期報告中,我們提出並驗證了“基於現實的人民幣匯率長短期運行機制”。長期運行中,人民幣有效匯率內生趨向合理均衡水平,因此人民幣匯率的長期錨在於均衡匯率。短期運行中,由於堅守“雙重底線”,央行需要最小化匯率選擇痛苦,進而形成中間價“雙錨機制”,“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共同構成了短期錨。

根據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逆周期因子的主要作用,在於對沖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使中間價更加貼近中國經濟基本面和國際匯市的變化。就本質而言,這一設定是對人民幣匯率長短期運行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學理表明,人民幣均衡匯率是實現內外部經濟均衡的合意匯率水平,集中反映了國內經濟基本面和國際匯市供求。因此,逆周期因子的引入並非在匯率運行中人為增加新的定價錨,而是進一步強化了原有長期錨和短期錨的內生紐帶。

得益於此,人民幣匯率短期波動對長期趨勢的背離將得到有效限制,從而平滑地銜接匯率運行的長、短期路徑,削弱長期匯率失衡和短期匯率超調的雙重風險。

技術層面,實現全局最優,構建預期走廊。正如我們之前報告所述,“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雙錨機制”所確定的中間價,本質上是在每個時點最小化央行政策成本的靜態最優解。但是從數理角度看,面對市場預期的順周期性,每個時點的局部、靜態最優化未必能夠實現全局的最優化,因此需要通過引入逆周期因子,進行基於全局視角和未來前景的動態規劃。

具體而言,在某一時點,如果市場預期的順周期性提升,則可以利用逆周期因子,在該時點相應加強預期管理,以進行前瞻性對沖。固然,此舉會大幅增加該時點的政策成本,擴大中間價對“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偏離,造成單一時點的非最優化和福利損失。但是,由於及時阻斷了“羊群效應”的自我強化,後續一段時期的市場順周期波動和匯率超調將受到抑制,使得預期管理強度可以隨之調降,從而減少長期的政策成本和定價偏離,避免對市場效率的持續損傷,實現全局總福利的最優化。

更為重要的是,從長期來看,這一機制將形成一個“匯率預期走廊”,發揮與“利率走廊”相似的作用,促使市場行為趨於理性。隨著上述機制得到持續執行並形成常態化約束,市場預期將在多次硬性“碰壁”中,逐步識別出對基本面的雙向偏離界限,並據此穩定於一個央行合意的波動範圍。由於市場預期的“羊群”不再頻繁、強力地衝擊“走廊”邊界,後續預期管理的時長和強度相應縮減,進而降低長期政策成本。


**逆周期因子的實際作用**

為了檢驗上述政策意義是否得以實現,我們對逆周期因子的實際作用進行實證研究。通過分析中間價內部的預期管理成分變化,我們發現,逆周期因子不僅有效引導中間價向人民幣基本面趨近,同時也並未造成匯率定價效率的顯著損失,因而相對合理地平衡了政策收益和政策成本,兼顧了匯率市場化改革和金融風險防範。

第一,中間價向基本面加速趨近。正如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所指出,今年以來,人民幣基本面迅速企穩,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不足。因此,當前引導中間價向基本面趨近,主要體現在加快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至合理水平。我們的測算也顯示,今年第一、二季度,人民幣有效匯率長期低於均衡匯率,加速升值是人民幣匯率的合理運行方向。遵循這一方向,我們的實證研究表明,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後(5.31-7.30),預期管理日均引導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的幅度高達61.9bp,遠高於此前(4.1-5.26)的水平35.5bp。並且,引入逆周期因子後,預期管理切實對人民幣產生升值影響的概率為61.4%,而此前的概率則僅為45.9% 。因此,逆周期因子通過同時提高預期管理的效果和頻率,加強了人民幣匯率短期波動與長期趨勢的一致性,進而有效提升了中間價對宏觀經濟基本面的反映能力。

第二,定價效率未受到顯著損失。任何政策工具都是雙刃劍。對政策工具的評價,既須考察是否實現了既定政策目標,又要觀測政策成本是否盡可能最小化。對於逆周期因子,潛在的政策成本是造成額外匯率擾動,扭曲價格形成機制。根據實證研究,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前(4.1-5.26),預期管理產生的日均額外擾動為76.2bp。在引入該因子後(5.31-7.30),雖然日均額外擾動上升至85.5bp,但是這一增幅未通過統計檢驗,表明差異並不顯著。此外,如果剔除因子引入當天(5.31)的一次性政策衝擊,因子引入後的日均額外擾動則降至75.9bp,與引入前基本持平。由此可以推斷,整體而言,逆周期因子並未顯著擴大對匯率定價的擾動,未對定價效率造成嚴重衝擊。

我們認為,逆周期因子能夠兼顧上述政策成本和收益的關鍵,在於以全局最優取代局部最優,提高了政策效率。

實證數據顯示,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前後,預期管理強度的最大值分別為198.4bp和565.2bp,強度的變異係數為 0.69和1.35。這表明,在逆周期因子的引導下,中間價形成過程中的預期管理能夠緊盯市場預期的順周期波動,在敏感時點上靈活精確地提升管理強度。這雖然會導致單一時點的管理強度躍升,造成定價效率的短期損失,但是由於及時阻止“羊群效應”蔓延,降低了後續預期管理的所需強度,因此維護了總體定價效率。例如,5月末預期管理強度出現飆升,但是此後至6月20日,預期管理強度均保持低位,相似的波動路徑在6月末至7月下旬亦有重演,均驗證了“放寬局部最優、實現全局最優”的政策思路。(完)

(整理 孫琦子; 審校 曾祥進)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