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拿地速度放緩後,旭輝控股集團的業務版圖有了新調整。
近期,旭輝控股集團(00884-HK;簡稱:旭輝)官方微信發文稱,旭輝控股集團將成立旭輝控股集團商業地產管理總部,簡稱「旭輝商業」,負責統籌管理全集團商業項目的投資、設計、開發、招商和持有營運。原集團商業管理部和旭美商業合併入旭輝商業。
市場將此舉解讀為旭輝的戰略謀變,但在商業地產佈局上,旭輝早在2010年就已開始,為何選擇此時發力商業地產?日後又能否成為其業績新的增長點?
3000億規模目標承壓
實際上,在對規模的追求上,旭輝從未掩飾過自己的野心。
從2012年的96億到2017年突破千億,一踏進千億房企的門檻,旭輝便立馬宣稱再用五年時間進入行業TOP8,規模至少達到3000億。
旭輝距離這個目標有多遠?
2018年,旭輝全年的銷售額排名18,這意味著其要入列行業前八還要越過十家房企。同時,旭輝還要挑戰3000億的規模目標,而過去旭輝的復合增長率基本保持在40%到50%左右,若要實現3000億的目標,意味著未來5年要連續保持復合增長率50%以上。
最終,這些要求都指向了至關重要的拿地環節。
目標承壓之下,旭輝拿地節奏愈發加快,主要的表現就是「攻城略地」加大土儲,為此旭輝展開多元化拿地策略,土地拍賣、併購、或合作等動作頻現。與此同時,旭輝還將拿地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在一些房企想拿地又不敢拿地的猶豫時刻,2018年上半年旭輝拿地金額一舉超過部分頭部房企,排列行業第七,土儲實現逆勢增長。
但旭輝激進的規模擴張,帶來了負債攀升的問題。據東方財富網,2016–2018年,旭輝的資產負債率分别為80.47%、77.42%、79.49%。
同時,旭輝「押寶」三四線城市也潛存隱憂,若未來棚改貸款政策收緊,無疑會給目前火熱的三四線樓市潑上一盆冷水。而對於瞄準棚戶改造的開發商來說,一旦誤判形勢可能會在規模爭奪戰中陷入劣勢。
對此,有分析認為,商業地產有穿越週期的能力,租金不受調控政策的影響,可以為企業提供持續溫度的現金流。或許,在房地產主業發展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為企業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才是旭輝此次成立商業地產管理總部的真正原因。
加碼商業地產能否成為業績新增長點?
旭輝集團對商業地產業務寄託厚望。
在集團層面,新成立的旭輝商業總裁將由旭輝集團總裁林峰兼任。旭輝集團副總裁、旭美商業總經理王壽慶則將出任旭輝商業副總裁。在區域層面,將由旭輝各區域集團或事業部負責人統籌管理商業項目的投資、開發、營運與物管,從而整體推進商業項目的高品質落地,併實現與住宅開發最大程度的協同。
事實上,旭輝併非商業地產的「新人」。
2010年6月,旭輝成立旭美商業,以投資管理及零售經營的方式,進軍商業地產領域。但直至2016年,旭輝才打造了旭輝廣場、旭輝Mall、旭輝U天地三條商業地產產品線,這三條產品線分别定位為體量在8萬方以上的城市商業、體量在5-8萬方的社區型商業,以及體量在3萬方以下的社區街區。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旭輝擁有16項投資物業,其中僅10項開始出租。
而從租金收入來看,直至2018年年底,旭輝商業業務收入僅佔集團總收入的0.6%。與此同時,自2016年以來,旭輝商業業務在總銷售額中的佔比一直在下降。2018年,旭輝的住宅業務和商業業務分别佔銷售業績總額的93.5%和6.5%;2017年,住宅與商業佔比分别是90.9%和9.1%;2016年,兩者佔比分别為84.3%和15.7%。
在其官方微信文章中,林峰總裁表示,旭輝一直在一二線城市尋找好的商業機會,未來商業比重在整體業務版圖中佔比會逐年增加,從而推動旭輝「城市綜合運營商」戰略全面落地。
但在業内人士看來,從旭輝的商業產品體係來看,目前還沒有做出特色。同時商業地產是一個需要前置規劃的長週期領域。要想實現利潤最大化,需要先把商業項目運營起來,慢慢通過資本運作,實現價值最大化。而這一過程至少需要2-3年的時間。
畢竟,商業地產與傳統住宅開發存在很大區别,旭輝想在商業地產這片「紅海」中搶佔份額,難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