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8月30日),路透社報道稱,美國國債可能不再像以前那麼無風險,美元對全球貨幣儲備的控制可能已經放鬆,但談論它們的消亡仍然為時過早。
上周,人們開始爭論不斷膨脹的美國政府債務是否威脅到該國的避風港地位。
但美國的「過度特權」——即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繼續使美國政府能夠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借入巨額資金。
事實上,沒有其他政府債務市場或貨幣在流動性和安全性方面能與美國國債和美元相媲美。很難看出這種情況會如何改變,這意味着美國債務和美元崩盤的末日審判仍然遙不可及。
前方有危險?
這並不是完全消除對美國財政政策走向的擔憂。
目前,公共債務占 GDP 的比重約為 100%,且還在不斷上升。據無黨派的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公共債務將在三年內突破目前占 GDP 106% 的記錄,到 2034 年將達到占 GDP 的 122%。
這相當於每年赤字近 2 萬億美元,或占 GDP 的近 7%,遠高於過去半個世紀 3.7% 的平均水平。你不必是「末日論者」或溫和的卡桑德拉就能看到這裏的警告信號。
但這正是特權發揮作用的地方。多倫多大學的 Jason Choi、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 Rishabh Kirpalani 和 Duong Dang 以及紐約大學的 Diego Perez 本周發表的研究凸顯了美國「過度特權」的程度。
在他們的報告《過度特權和美國公共債務的可持續性》中指出,這種特殊地位「使最大可持續債務增加了約 GDP 的 22%」。
換句話說,美國政府可以持續借入占 GDP 比重高達 22% 的資金,而如果它不是全球儲備貨幣的供應國的話,它就無法做到這一點。
目前美國 GDP 約為 27 萬億美元,上述 22% 意味着華盛頓可以以安全的利率持續發行約 6 萬億美元的額外債務,而不會顯著增加違約風險。
大部分額外空間都來自美國國債提供的「便利收益」。換言之,投資者受益於美國國債的流動性和作為抵押品的用途,因此願意接受較低的收益率。
今天的利率市場似乎支持這一理論。美國財政部目前正在借入創紀錄的金額——僅本周就超過 5000 億美元的短期和長期債券——但所有債券的收益率都接近今年的最低水平。
美元堅不可摧?
發行如此多的債券,人們不禁要問,誰會繼續購買,以什麼價格購買?在 2000 年至 2020 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外國央行是美國國債的主要需求來源。這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如果外國央行減少購買和持有,美國國債市場可能會陷入困境。
但事實證明,這些擔憂是沒有根據的。外國央行的份額下降了,但海外私營部門投資者、美國國內基金和美聯儲本身已經填補了這一空白。美國國債市場繼續平穩運行,並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的基本基石。
類似地,一些過度興奮的分析師曾警告稱,隨着各國央行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美元將不可避免地崩潰,但幾乎沒有跡象表明美元將崩潰。
確實,美元目前可能處於 2024 年的最低點,但回溯幾年,它曾處於 20 年來的最高點。
儘管如今人民幣佔全球儲備的比例已從千禧之際的70%以上降至不到60%,但它正在輸給澳元、加元、韓元和北歐貨幣等份額較小的貨幣,而不是其唯一的競爭對手歐元。
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只要問問英國就知道了,英國貨幣曾主宰全球市場超過一個世紀,但最終被美元所取代。但尋求安全性、流動性和安全回報的投資者可能會繼續信任美國國債和美元——因為至少目前沒有其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