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各家銀行爲促進寬鬆政策,今年第一季發放11.3萬億元人民幣的貸款,比2022年同期多2.3萬億元,增長25%。但企業取得資金並未流入市場刺激經濟,反而急於提前還清住房貸款,旨在支付更少利息。再加上中國3月末非金融企業槓桿率達到167%的歷史新高,導致有跡象表明,中國政府正在採取更多措施提振經濟,有關部門要求一些大型銀行降低存款利率。
不祥的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復甦可能正在從消費者被壓抑的需求推動的最初激增中放緩,這讓分析師和銀行家們都在思考,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否能支撐復甦,因爲風險厭惡情緒的上升導致人們儲蓄更多,並且更加謹慎遠離借貸。
在與流行病相關的長期封鎖期間,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22年僅增長3%,但在第一季加速至4.5%,爲一年來最快,今年的官方目標是5%左右。但4月份的一系列負面經濟數據,包括製造業意外收縮和零售銷售低於預期,表明復甦仍然不平衡,生產落後於消費反彈。
這不是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注入經濟以推動復甦的問題,而是:這些錢去哪兒了,爲什麼人們不利用更多的信貸?
2022年二季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2月份高達12.9%,表明個人和企業投資資金充裕,理應促進經濟增長。中國人民銀行解釋稱:「貨幣供應數據跑在經濟數據前面,第一季數據反映供需復甦不匹配。」
《日經亞洲》(Nikkei Asia)指出,雖然M2貨幣供應量增長加快,但M1增長速度放緩,表明商業活動放緩和家庭預防性儲蓄。3月末,M2同比增長12.7%。相比之下,M1僅增長5.1%。
M1和M2都是衡量經濟中貨幣供應量的指標,但它們所包含的資產類型不同。M包括公衆持有和流通的實物貨幣,以及個人和企業在銀行持有的存款,代表經濟中可以支出的貨幣總量。
另一方面,M2是衡量貨幣供應量的更廣泛指標。除M1的組成部分,M2還包括儲蓄存款、貨幣市場基金等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反映未來社會總需求和通脹壓力的變化。
分析師表示,M2的增長大於M1表明資金並未流向實體經濟,而只是在金融體系內流通。
(來源:Nikkei Asia)
多位銀行家和研究人員告訴中國媒體,儘管貨幣政策持續寬鬆,但實體經濟對貸款的需求不足。
在房地產市場低迷和收入預期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居民更加厭惡風險,導致抵押貸款增長乏力。
2023年第一季,中國銀行發放11.3萬億元的新增人民幣貸款,約合1.59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面向企業的。這比2022年同期多2.3萬億元,增長25%,比2019年同期的新冠疫情前水平高出近60%,這些貸款主要以低利率發放給國有企業。
一位中國國有大型銀行人士透露,儘管銀行從這些提供給國有企業的中長期貸款中賺取的利息很少,但它們可以從這些公司那裏獲得其他高利潤業務,例如承銷金融市場交易,因此貸款人競相提供這些業務貸款方面。
相比之下,4月份居民貸款減少2411億元。一季度,按揭貸款同比僅增長0.3%,較2022年底前三個月的增速低0.9個百分點。
在房價螺旋式下跌、投資回報率低下以及抵押貸款利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中國房主急於提前還清住房貸款。
在中國,抵押貸款利率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根據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掛鉤。那些選擇提前還款的人有LPR掛鉤利率,該利率已經下降,這意味着他們現在可以支付更少的利息。
企業和地方政府也將新增資金用於償還存量債務,這進一步降低了貨幣寬鬆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根據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研究所(NIFD)的一份報告,衡量未償非金融債務總額佔名義GDP的宏觀槓桿率在3月底攀升8.6個百分點至281.8%。非金融債務是指家庭、公司和政府的借款,但不包括銀行和保險公司等金融部門的實體。
中國3月末非金融企業槓桿率達到167%的歷史新高,但NIFD的報告稱,公司並沒有將所有借入的資金用於投資,而是在收入和利潤下降時使用更多的新債務來償還舊債務。
「債務風險是中國經濟復甦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中誠信國際資信評級表示。2022年,14%的GDP用於利息支出付款。
地方政府作爲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也面臨高額利息支出。2022年地方政府債券付息1.12萬億元,增幅超過20%。這只是顯性債務,如果考慮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主體發行的債券形成的隱性債務,利息支付壓力更大。
據一些人估計,這些負債接近10萬億美元,大約是日本GDP的2倍。
(來源:Nikkei Asia)
有跡象表明,中國政府正在採取措施提振經濟,有關部門要求一些大型銀行降低存款利率。
據中國官媒《證券時報》消息稱,多家國有大行近日將下調部分存款利率,涉及人民幣、美元幣種。其中,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調降5個基點,部分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美元定期存款根據不同期限和不同規模亦有調降,5萬美元(含)以上的1年期定期美元存款利率不高於4.3%,此前有的大行該品種利率最高可達5%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家Yu Yongding警告說,擴張性財政政策需要找到正確的投資方向。他建議加大對基礎設施和核心技術突破的投入。
國民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普遍認爲,單靠短期宏觀調控和刺激政策無法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需要中長期改革。
Yu最後說,現在應該做的是穩定民營企業和外國投資者的信心。他建議,中國應向民營企業家和外國投資者發出有關法治、改善投資環境、保護產權和培養創新精神的信息。